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杰  杨琳 《今传媒》2015,(4):66-67
国内各大卫视竞争激烈愈演愈烈,为获得更高的收视,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季播模式的引入已经成为了他们提高竞争力的利剑,相继运用“季播”概念“播出季”的形式,来更新类常年节目编排模式.本文从市场运营和媒体组织的角度及一个电视人的感受,分析了季播节目的制作、播出、编排、运营,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季播节目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周敏 《中国记者》2014,(2):104-105
季播编排有利于改进节目、形成观众收视期待,但中国目前的季播编排存在季播内容匮乏、"季"后衍生渠道缺乏、广告营销滞后、季播未形成规模等问题。如何形成与微博、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诸多新兴竞合者的良好合作模式,将成为省级卫视季播节目下一个竞争要地。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和重庆卫视先后大张旗鼓祭出一个新词:季播。这一不约而同的举动让我们嗅到了竞争加剧的火药味,同时也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2007年,根据观众收视市场的变化推行节目季播编排将成为内地电视市场的最大看点。“季播模式”,这一在欧美电视市场已经发展成熟的节目编排策略在中国潜流暗涌许久,现在终于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和重庆卫视先后大张旗鼓祭出一个新词:季播。这一不约而同的举动让我们嗅到了竞争加剧的火药味,同时也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2007年,根据观众收视市场的变化推行节目季播编排将成为内地电视市场的最大看点。“季播模式”,这一在欧美电视市场已经发展成熟的节目编排策略在中国潜流暗涌许久,现在终于浮出水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汪黎黎 《传媒观察》2007,(12):59-60
继民生新闻、选秀等热潮之后,“编播季”成为近来风起云涌的中国电视界又一时髦的新名词。央视二套和多家省级卫视纷纷提出在节目的总体编排上将采用“季播”模式,改变原来一年一张节目表的编排方式,代之以季节性的多张节目编排表。  相似文献   

6.
杜泽壮 《传媒》2016,(3):31-33
2015年,传统电视媒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全媒体传播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季播综艺独霸全网传播 2015年,季播综艺节目延续了上一年的“红火”之势,凭借用户黏性,发力集中,超越周播节目成为收视率的主宰.泽传媒监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2014年上半年还处于霸主地位的周播综艺节目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无论节目数量还是播放量均双双拱手让位于季播综艺,而日播综艺则如同“日薄西山”,已被观众边缘化(如图1).  相似文献   

7.
张慷 《传媒》2014,(10)
正季播模式是美国电视剧普遍采用的播出模式,热播的美剧播出时间一般都可以维持至少3年以上,有利于广告商持续追加广告投入。季播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值得我国电视行业借鉴。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学习美剧的季播模式,本质上是在学习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向特定的目标观众传递合适的节目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学习一年播出20集电视剧的季播表象。美剧季播模式的优势"季播"模式就是美国电视巨头依据电视产业特点和美国观众收视习惯而采取的播出形式。美剧季播中的"季"并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季节,同样也暗示了美剧的生产周期和  相似文献   

8.
电视季播模式的认识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播节目的优势之一是以新制胜,相对于通常日播周播节目长年面孔不变而言,季播以一个月或几个月时间集中播出。季播节目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获取观众对多期节目的连续收看。  相似文献   

9.
程远慧 《传媒》2016,(8):36-38
科普节目一向是大众接触科学的重要平台.当前随着观众欣赏旨趣和心理的变化,如何创新科普节目形态成为电视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议题.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作为一档季播节目,秉承“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口号,科学团队与娱乐“大咖”的倾力加盟,有理可循的项目与赛制,不仅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率的双赢,并且开创了中国式科普综艺类节目的创新方式,在国内国际掀起了一股锐不可挡的脑力风暴.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已经开始对各类娱乐电视选秀节目产生巨大的视觉疲劳和逆反心理的时候,一向敢为人先的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这档号称“新生态纪录片”的栏目运用纪录片 真人秀的创新模式,播出采用现今较为流行的“季播”方式。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个性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进行不同的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该栏目获得《新周刊》2006年中国电视节目榜评选的年度节目创意奖。  相似文献   

11.
杨竺佳 《新闻世界》2014,(12):48-49
湖南卫视自2004年开始制作播出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以来,真人秀的节目模式经历了平民真人秀、明星真人秀、季播明星真人秀的转变。笔者用PEST分析法对其转变的宏观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当下我国电视媒体所呈现出的“季播”内容有如下三种形态:一是发展至此已初具产业链运作价值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如自2009年至今风头不减的全民参与式水上娱乐活动、各式各类达人秀等。二是以“五一”“十一”“春节”等各个长短节假日为周期的频道主题核心节目编排,如一年一度的全国、各省市《春节联欢晚会》及围绕着春节主题各频道推出特别节目。  相似文献   

13.
《生命缘》是北京卫视2014年三季度推出的周末黄金档季播节目,它不仅打造了国内全新的医疗真人纪实节目,还多次取得了全国同时段收视前五名的优异成绩,并且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一个电视节目,震撼人心,甚至感动中国,总有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其说《生命缘》胜在模式创新,毋宁说它以情取胜,以真实动人,"用  相似文献   

14.
孟丹 《声屏世界》2013,(7):112-113
近年来,季播选秀节目成为各大卫视争夺江湖地位的擂台,从湖南卫视的"快男""快女"、《中国最强音》,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声动亚洲》,到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在卫视的角逐中,崭露头角者除了常规栏目的支撑外,无一不是凭借强势的季播节目引爆收视点。季播节目"短平快"的特点使电视台可以集结最优力量打造品牌节目,迅速提升频道的江湖地位。对观众来说,也可以冲抵常规栏目的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5.
季播编排是当前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对第一季的继承与创新,为电视季播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左瀚颖 《视听界》2008,(2):49-51
真正决定商业电视网市场表现的,时其在“季播”的整体框架下,针对观众偏好和市场竞争而采取的差异化策略,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向特定的目标观众传递适合的节目内容”,才是商业电视网最为关注的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模式的天空     
和电视同仁聚会时,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就是“模式”。电视节目已进入到了模式竞争阶段,称霸荧屏的多是成熟的模式节目,这刺激着电视制作人的神经,梦想着“模式”这一秘笈能够一招制胜。有的台成立节目研发部,鼓励自创节目模式;有的台组织国外热门节目观摩会,挑选骨干人员赴欧美等国学习先进节目模式;资金实力雄厚的台则重金购买国外成功节目模式,或与国际节目创意公司协同研发节目模式。然而,电视台趋之若骛的“模式”,在国内电视荧屏上,能活多久?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海峡卫视和台湾年代电视在季播选秀节目《有梦出头天》上的联合制作为例,探讨两岸电视合作模式,合并资金人员拼创意拼制作,为省级三线卫视和地方电视台寻找突围机会。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5,(3):101
大综艺时代悄然来袭,综艺娱乐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节目日趋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季播常态化等特点。随着各大卫视季播节目的推陈出新,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一张王牌。如何编排综艺节目才能既抓住观众又可以赢得广告主的青睐?如今综艺大战已经愈演愈烈。面对综艺市场的淘金热,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20.
戴元初 《视听界》2013,(3):15-15
4月15日,湖南电视台颁布台长吕焕斌的嘉奖令:“湖南卫视季播节目《我是歌手》……以其新内容、新模式、新理念,以及优异的收视成绩和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在电视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给予该节目制作团队、总编室、节目制作中心以及总台制作调度中心嘉奖,并发给奖金100万元。”第二天就有好事者将嘉奖令贴上了“有图有真相”的微博,引起一阵阵惊叹,有人表示,湖南电视台就是有魄力,在这样积极有效的正向激励下,想不出好节目也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