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现实主义仍然是新时期小说的强大传统,现代主义的引入成为与之相对抗的强大力量.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和寻根小说从整体上都是沿着现实主义曲线发展的;"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曲线的第一次交叉;先锋小说则完全处于现代主义曲线中;"新写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第二次交叉.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小说,二十世纪20到40年代流行于欧美.意识流小说大师们反叛传统,不断革新文学创作的手法,大大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意识流小说诞生的心理学、哲学背景,意识流小说的各种技巧和相关理论,尝试介定“意识流”这一名词.并以乔伊斯和伍尔夫为例,进行比较研究,以见两者意识流手法的共性和异象.  相似文献   

3.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作家自觉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使意识流小说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达罗卫夫人》中意识流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琳 《海外英语》2012,(3):180-181
作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达罗卫夫人》一经问世便受到世界的瞩目。该文致力于对《达罗卫夫人》中意识流的语言特征做出全方位的解析。全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介绍意识流的发展历史,后半部分从表现形式、修辞手法和语言诗歌化三个方面展现该小说中意识流的风格和特征。结尾总结了弗吉尼亚伍尔夫以个性化的语言为载体,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在试验与创作的同时为现代主义小说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果园里     
纯粹意识流小说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已经不复存在,但意识流小说自身魅力和所炼就的功力对此后兴起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各流派产生不同程度影响。那飘忽不定的思维,连绵不绝的话语,让意识流永远不能被人们跳过。  相似文献   

7.
吴尔芙是20世纪英国的艺理论家和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以意识流小说称于世。章对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进行了介绍,并提出虽然她的意识流创作手法日臻完善,巳臻化境,却仍然不断探索。探索的结果是:一方面在观念上多了若干与现代主义相通的成份,另一方面在创作方法上多归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8.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海峡两岸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现代主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的根基作用,意识流文学也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较好融合而顺利实现了东方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对意识流小说的阅读也存在非同一般的困境。对意识流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从文本特点、教材功能与阅读取向三个向度来考虑。对文本特点,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意识流小说的抗读性;对于教材功能,既可以从"例文"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也可以从"样本"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而对于阅读取向,应该首先考虑"鉴赏者"取向。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的“意识流”代表作家之一浮吉尼亚·沃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之间写过几部重要的小说。这是她对“意识流”小说进行试验的结果。她也是她所处时代的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和英国博物馆所在地区文学团体的著名的领导者之一。浮吉尼亚·沃尔夫的父亲是位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她的母亲漂亮而又活泼,因而被写进几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同时也成为许多有名的艺术家绘画或描摹的  相似文献   

11.
生活并不是一副副匀称地装配好的眼镜;生活是一圈明亮的光环.生活是与我们的意识相始终的、包围着我们的一个半透明的封套.把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不论它可能显得多么反常和复杂——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少羼入一些外部的杂质,这难道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当沃尔夫用这充满激情的语言对现代小说的这种特点进行表述时,她无疑是针对乔伊斯等的现代著名意识流小说所说的.意识流小说的兴起与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说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2.
沈艳 《文学教育(上)》2010,(15):108-109
《喧嚣与骚动》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意识流小说,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是在艺术手法方面,福克纳第一部最富创造性与实验性的小说。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对这部小说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象征隐喻,意识流及并列对照。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时意识流小说的阅读也存在非同一般的困境。对意识流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从文本特点、教材功能与阅读取向三个向度来考虑。对文本特点,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意识流小说的抗读性;对于教材功能,既可以从“例文”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也可以从“样本”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而对于阅读取向,应该首先考虑“鉴赏者”取向。  相似文献   

14.
章红 《文教资料》2007,1(27):19-21
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达罗卫夫人》和《到灯塔去》,是她不断探索创新写作手法的成熟作品,集中体现了她对于人们主观感受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两篇小说情节平淡,人物平凡,女作家却在空灵无限流动中将小说里的世界呈现得清晰华丽。本文也通过对两篇的简评,简单探讨分析意识流手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是享誉世界的现代小说家,也是美国意识流小说的先驱。20世纪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为福克纳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范围。本文以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为例,并结合对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来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从而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王晶 《现代语文》2007,(7):78-80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伍尔夫一生都在探讨小说的创作技巧,她的理论与实践使意识流小说进一步充实与定位。本文以她早期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为文本,通过分析主人公看到墙上的斑点之后十几分钟内流动的真实的内心纪录,阐述其独特的艺术构思与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张继升 《山东教育》2004,(32):52-53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用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内心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自、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方法为主要特征,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英、法、美等国形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意识流小说所锤炼的各种技巧,对后来的诸多文学流派部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伍尔夫是一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但她最初却是以创作传统小说登上文坛的,她的早期作品基本上恪守19世纪小说的传统模式,有着从现实主义到意识流过渡的明显痕迹。伍尔夫虽推崇现代主义,但对现代主义在实验阶段的不足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小说是一种意识时间性的叙事形式,在20世纪上半叶进入了鼎盛时期。这种小说形式直接受到伯格森的时间哲学影响,曾为小说的情节维度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对意识流小说叙事和情节的时间研究,可以揭示这种叙事形式中的核心问题,同时也为现代主义向后现代小说的转型,提供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鼎盛时期的代表,除了劳伦斯之外,还有堪称意识流小说大师的詹姆斯*乔伊斯.在<尤里西斯>中,乔伊斯除了将意识流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外,还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把神话与现实、象征与写实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里另辟蹊径,通过将<尤里西斯>及<奥德赛>的故事情节、框架结构及主要人物加以比较分析,达到揭示这部小说深刻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