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新闻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知从何时起,本来很正常的一次体育活动,一场体育比赛,一经新闻记者的“妙笔生花”,就被抹上了一层或浓或淡的暴力色彩。这些报道将体育或当成人类社会你死我活的战争,或当成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捕杀,字里行间充斥的只是一股血腥味。而与此相应,从事体育的各类人士在这类新闻中也都变了个样:教练成了“帅”、“掌门人”;队员成了“将军”、“兵”、“炮弹”、“枪手”、“射手”,甚至“杀手”;整个队则成了“战车”、“战船”、“战舰”,或者以教练姓氏的第一个字打头,成了“马家军”、“戚家军”、“霍家军”、“米家军”、“…  相似文献   

2.
至苦至乐是编辑任火坐在了编辑的椅子上,便开始品尝那份属于编辑的酸甜苦辣。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为了严格执行科技期刊编排规范和各种各样的国家标准,我必须认真分辨一字符“─”和半字符“-”;认真分辨单键“─”与减号“─”,双键“==”与等号“=”,分枝键或;...  相似文献   

3.
知识林     
我国十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范华摘自《海南日报》几种新的书写符号标点符号是文章的组成部分之一,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既便于表情达意,又利于读写。近年来报纸、书刊上又多了几种新的书写符号,应当注意正确使用。“○”或“□”,用在一篇文章的结尾,表示这篇文章的结束,在杂志的文章中比较常见。“●”标题号,一般在文章的小标题前,使标题更突出醒目。“’”省年号,这是近年从西方语言文字中…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5,(5):18-18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沦,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  相似文献   

5.
石翼 《军事记者》2005,(10):71-71
大凡参加新闻函授的同志,都有对成功的渴望:或想通过函授学习能尽快掌握新闻采写的规律和技巧,早日在报刊上实现“零”的突破;或通过新闻写作的实践能当上报刊的通讯员或找到一个稳定的新闻工作;或通过系统的新闻理论学习能将新闻业务提高一步,使自己的作品能在全国获奖,并一举成为“名记”……这些良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完全不能实现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倘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味固执地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路走下去,有时候反会欲速不达,适得其反。因此,当我们向成才的目标发起进攻的时候,千万不要丢掉辩证的“两面观”,警惕在看似正确的道路上糊里糊涂地滑人成才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所谓视觉新闻,就是作者将自己目击到的或经历过的新闻事实描摹或拍摄给受众看。从电视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现杨报道”;从报刊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新闻特写”。规觉新闻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作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成经历者;二是采用描摹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三是现场感强。 一、视觉新闻的构成 视觉新闻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作者观察并描摹出事件,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视觉”。另一部分,是受众通过作者的描摹看到新闻事实的真相,我们称之为“受众的视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视觉是主动的,作者视觉的内容决定着…  相似文献   

7.
试论海量新闻背景下的"守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新闻报道开始从“及时”向“全时”转变。电视、广播将新闻播出的时间限制突破已到极至,24小时的新闻台不断出现;报纸也努力突破版面空间上的限制,不断扩版;在储藏量上有着先天优势的网络,新闻更是处在不停地刷新中。新闻量正在急剧膨胀,这种现已存在,以后将继续发展的情况即本文所指的“海量新闻”。在海量新闻背景下,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守门人”的作用方式正在改变,媒介①与受众自身也越来越多地扮演“守门人”的角色。传播者作为“守门人”卢因(Lewin)在1947年提出“守门人”(或“把关人”TheGatekeeperTh…  相似文献   

8.
一、电子邮件发送中的问题 1.收件人的邮件地址错误:由于电子邮件地址是由英文、数字、字符等组成的,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把英文、数字、字符看错或在电脑上敲错,如将下划线当成连接符,如把邮件地址: a_b@21cn.com当成了 a— b@21cn.com;或把“。”当成“·”,如把邮件地址: ab@21cn.com当成了 ab@123。 com;或把英文的“ O”当成阿拉伯数字中的“ 0”,如邮件地址 abo@21cn.com变成了 ab0@21cn.com等等。解决的方法就是要保证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正确无误,尤其是在抄写报刊杂志上的一些电子邮件地址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是英文还是…  相似文献   

9.
《出版视野》2005,(3):44-45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章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  相似文献   

10.
联想在加速     
带入会议室的笔记本电脑在智能地发现室内存在的其它设备.如无线投影仪、PDA、电视、打印机后,与它们同时产生关联,形成一个关联网络,可进行自由地、“无线”地连接,工作;PDA,手机上的信息可以关联到电视、投影仪等视频输出设备上显示;外出时,用手机跟家中或办公室的设备关联,即可进行文件传输、设备操作等远程控制……在“Legend World 2002”(联想技术创新大会)上我们已经体验到未来世界的“关联应用”,它是本次大会上最突出的概念。在为期五天的“WORLD”上,联想搭建了近3000平方米的展区向来宾们展示当前自己最新的  相似文献   

11.
“该了不了”与“不该了了之”·钟天明目前,出版物编校质量下降,“无错不成书”几成定则;至于表述不规范、不准确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这个问题,从目前一些书报刊对看似无足轻重的“了”字的应用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了”字是个多音多义字,它在跟在动词或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新闻界内外,人们几乎一直在讲:“做先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好”、“要做革命,先做革命人”等等,其落脚点.主要或说重点,在“做人”上。其之所以常讲不懈,想来是因为。一是二关系之中,做人确实是个根本性问题,做人意识只能强化,不可淡化;二是客观情况不断变化.不良因素的诱惑无时不存,做人的警钟需要常鸣;三是新闻界也时不时冒出点“情况”来,“做人形势”常告“严峻”。如此这般,所以这个“常讲”不但可以理解,而且看来还要继续讲下去。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5,(5)
禁止用新闻形式进行企业形象广告宣传本刊讯新闻出版署最近发出通知,坚决制止广告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和“有偿新闻”活动。通知指出,最近一个时期,有些报社采用新闻报道形式为客户刊发广告。在版面或栏目中,设置“××专版”“××专刊”“企业形象”;在体裁上采用消...  相似文献   

14.
试论传播的“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传播的“营销”喻国明一、面对买方市场:中国的传播业已进入“营销时代”仅仅在10年前,市场之于新闻传播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新闻业者来说还是一种另类的学术概念;就是5年前,我们的理论家们还在那里审慎地探讨“市场”这个概念该不该引入,或在多大程度上引...  相似文献   

15.
无论干什么事业,凡能百折不挠,如醉如痴者,大多能成就一番事业。 就拿我自己来说,工作闲暇,茶余饭后,别人或学习“54号文件”或争战“楚河汉界”或“修筑长城”,而我却总是贯注全身精力,或“爬格子”或持上摄影包“聚焦”世间万象。每篇稿件从构思到诞生,或包含着夏天的蚊虫叮咬,或包含冬天的刺骨寒风;有时还有焦急的等待和盼来盼去的无言结局。 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爱上了就要执著,就要投入,就要无怨无悔,就要苦苦求索。一篇稿件,一幅图片往往在提炼琢磨中醉痴,错把墨水当清茶。记得 是去年冬天的一个 晚上,我惊喜地…  相似文献   

16.
隋国良 《军事记者》2005,(11):22-22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它要求作以最精炼的字、最明快的语言、最快捷的速度向读传送最新的信息。一些经验丰富的记或通讯员在把握了这一点的基础上,总是千方百计地榨出消息的“油”来。让标题或让导语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尽管“香味”不同,但作品一上版,都满纸飘“香”,让人一捧起来就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7.
陈熹 《新闻前哨》2002,(11):24-24
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媒体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然而,有些媒体却在宣传上,靠打“擦边球”、“踩红线”,来追求报纸的“市场效应”。为追求“卖点”,甚至不惜用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去迎合读者心理,吸引受众眼球,大刮“媚俗”之风。难怪有人形容有些媒体的新闻“明星代替了劳模,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理论,娱乐覆盖了文化”。一些媒体的报道尽是些情欲早恋,卿卿我我,编造各种荒诞不经的三角、多角恋爱以至乱伦、情杀故事;或刊播袒胸露乳的图片镜头,极尽挑逗、引诱之能事;或花样百出却又千篇一律地宣扬暴…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张在“读图时代”问世的新生报纸,三峡商报如何实施“两翼齐飞、图文并茂”的谋略?选择何种图片激活版面?用什么图片开发读者注意力?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把新闻图片运用好,关键在于会不会“读图”。摄影记者会“读图”,就能抓拍到新闻含量大、冲击力强的图片;编辑、主编会“读图”,就能充分发现或挖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在版面上为它安排一个最佳位置;社长、总编辑会“读图”,就能在整个报社营造一个高度重视和科学运用新闻图片的良好氛围。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在运用新闻图片上逐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19.
以文字形式表现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感情,只有同时做到两点,文章才是真切的、活生生的: 一,作者的写作活动,首先是作者的真实心理活动;二,描写他人,刻画他人,首先是体察该人的真实思想、真实行为。 有一个常用词,叫作“真实”。以此要求作者,就是要忠于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要求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描绘,就是要写得真实。有人问:在写作上什么最难?回答是:写像了最难,写真实了最难。“真”与“实”不是同一个概念。写“真”了,难;写“实”了,尤其难。“真”是指外观上的“大概齐”准确;“实”则是指内在的、精微的准确。…  相似文献   

20.
初读张江珊《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泥板档案与亚述学》一文,①颇感兴趣,然而再读时却发现有可商榷之处。该文作者认为:“最古老的档案,起源于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由此,作者进一步认为:“档案产生的条件一是文字的出现;二是国家的诞生。”对于该文的上述两个论断,从“档案”一词的含义以及档案史料的范畴来看,应该重新定义。据学界研究可知,清代以前,汉字里并没有“档案”一词,人们对于“档案”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从商朝的“典”、“册”;周朝的“简牍”或“简策”;秦汉时的“典籍”、“图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