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目前有340家广播电视报,发不出工资或发部分工资的报社已达100多家,效益好的屈指可数,年收入超过1000万的不到10家。唐山、太原、苏州广播电视报是城市广播电视报的领头羊,它们在全国广播电视报效益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广告收入连年上升。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兴起而兴起,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85年,全国仅有46家广播电视报,其中省级广播电视报有二十余家,而城市广播电视报不足二十家,当时的城市电视台也不足五十家。到了1995年,全国计有电视台982家,有线台1202家,教育电视台941家。(据《文汇报》)相应地城市广播电视报也发展到200—300家。 城市广播电视报兴起,打破了省电视报的一统天下,一个省多的拥有城市电视报20多家,少的也有10余家。如某省广播电视报,1985年发行量曾突破130万份,而到了1995年,发行量只剩下了20-30万份;从地域上也相应缩小.原来几乎遍及全省各城镇,如今仅限于省城一带。 城市广播电视报迅速兴起,是有宏观经济基础和主观人为因素的。在经济基础相对贫乏的80年代,文化娱乐活动也相应贫乏,人民群众的业余娱乐生活迫切需要这份报纸,因为那时候,每天晚饭后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都是消磨在电视机前的。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作为电视台与观众间的桥梁和向导,广播电视报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3.
刘奋 《视听纵横》2002,(4):17-18
广播电视报如何办得“抓人”,有很强的“卖点”,使发行工作从“要他订”变为“他要订”?这是时下各家广播电视报都费尽思量的问题。目前,全国广播电视报已经达到250多家,其在各地的发行量之大,覆盖面之广,远非一般报刊所能比。但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特别是电视卫星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原来所依托的某些广电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缩小,而它的报业特点却日益明显。因此,从报业的角度对广播电视报的“卖点”进行分析,进而认清广播电视报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内容倾向浅析陆荣生目前,全国各地创办的广播电视报已多达200多家,发行总量高达五六千万份,创全国报纸发行量之最。广播电视报深受受众厚爱,并不等于说广播电视报已完美无缺了。笔者因工作之便,每周能拜读到上百家广播电视报。浏览各报,分析比较,依笔...  相似文献   

5.
张东生 《记者摇篮》2004,(9):64-64,55
当我们以一种平静与客观的目光观察整个中国报业市场的时候,不难发现,若干年前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的城市广播电视报目前正普遍陷入一种窘境:广播电视节目及娱乐宣传优势弱化、广告收入相对减少、发行量逐步下滑等等。进入新的世纪,城市广播电视报将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一条中兴之路呢?笔者认为:城市广播电视报目前的处境只是暂  相似文献   

6.
历史进入九十年代,广播电视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广播电视报的显著发展尤为引入注目——目前,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逾200家,其中中央两家,省级31家,地(市)级160多家,还出现了十几家县级报。地(市)广播电视报异军突起,从而打破了中央、省级广播电视报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三级办报体系,换言之:广播电视报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城市广播电视报作为一支报业生力军,应如何为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建立新功业,成为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一、城市广播电视报在城市广播电视"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格局中,其地位和作用已经确立。据统计,截止目前,在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城市广播电视报专业委员会注册的城市广播电视报已有226家,其中156家拥有全国统一刊号,从业人员近础m人,期发行总量逾对m万份。其中,发行量在5万份以上的有191家,有四家期发行量突破10万份,并有34家报社建起了印刷…  相似文献   

8.
谈谈黄石《广播电视报》如何体现个性孙发友目前,全国已有200多家广播电视报.这些报纸,虽然同一个宗族,都姓"电",但它们并不是某一广播电视报的四版,而是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个性.正是有了这个"个性",才使广播电视报的花园里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一派生...  相似文献   

9.
发韧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广播电视报 ,迄今为止 ,全国已有200多家城市广播电视报 ,加上中央级、省级广播电视报 ,它们已与广播、电视一起 ,形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传播界“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格局。广播电视报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 ,究其原因 ,一是依附于广播、电视的这份报纸同时又是对广播、电视的延伸与补充 ,其导听、导看的职能 ,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二是广播电视报是一份具有浓郁晚报风格的家庭文化报 ,人们在知识性、愉悦性和实用性的阅读中能获得较大的收益。于是 ,广播电视报在90年代中叶迎来了它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0.
据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已批准建立26家报业集团,报纸数量近230O家。作为一份专业报纸,城市广播电视报普遍受到了强烈的市场冲击,面对竞争,广播电视报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1.
拓展广播电视报生存空间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毅  杨英 《声屏世界》2004,(1):45-47
广播电视报在报业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坐以待毙无视挑战的存在,是相当危险的。只有以正确态度面对挑战、思谋对策才能使广播电视报事业走出困境,反败为胜。  相似文献   

12.
走向市场发展自己──关于新形势下办好广播电视报的几点思考北京广播电视报总编辑王廷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报纸市场,对广播电视报的改革发展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形势下,我们广播电视报人的思想观念要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已经成为亿万群众生活中难以割舍的“生活伴侣”,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有效的宣传媒体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1983年,全国只有40多家广播电视报,到目前为止,已飞速发展到160多家,期发量达4000多万份,读者达1亿以上。然而,浏览与全国各地交流的百多种广播电视报,发现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李云 《新闻采编》2007,(6):40-41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城市广播电视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改革与创新,拿出绝招,办出特色,开辟出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市民喜爱的广播电视报?这一直是我们每  相似文献   

15.
赵春红 《视听界》2009,(2):79-79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2009年初从全国300多家广播影视报刊社中评出了14家“全国知名品牌改革创新示范单位”,无锡广播电视报社入选。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报日渐寥落、顾影自怜的情形下.无锡广电报没有束手待毙,而是整合资源,自主创新,积极探寻城市广电报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第一家电视报《电视周报》(即《中国电视报)的前身),在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大气候下应运而生。随之,各地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国已有广播电视报140多家,实际上已形成中央、省和地区市级“三级办报”的格局。据1990年的统计,其中期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就有《中国电视报》、上海《每周广播电视》等lo家。目前全国广播电视报的期总发行量约4500多万份。仅从这一数  相似文献   

17.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也相继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都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其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王成松  孙力 《传媒》2000,(2):27-29
安徽广播电视报如同所有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一样,曾经有过发行量超百万份的辉煌,但在报纸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尤其是各地市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以后,省广播电视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已经成为亿万群众生活中难以割舍的“生活伴侣”,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有效的宣传媒体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1983年,全国只有40多家广播电视报,到目前为止,已飞速发展到160多家,期发量达4000多万份,读者达1亿以上。然而,浏览与全国各地交流的百多种广播电视报,发现有明显的通病。诸如:新闻信息量少,读来没有新鲜感;互相转载,人云亦云,形成千孔一面;版面呆板,缺乏生气;广告宣传失于偏颇等等。下面就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谈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播电视报作为案例,深入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模式,首先对新媒体给广播电视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广播电视报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发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