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包括演唱、演奏技能、乐感、音乐想象和创造才能等.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必须在他们的演唱、演奏、唱游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乐感、想象和创造才能.而乐感、想象和创造才能要通过一定的演唱、演奏等技能才得以表现.因此音乐技能、乐感、音乐想象和创造才能的提高是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开设音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应该摆脱“条条框框”“说教式”的教法.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在音乐课中“乐”起来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当然,“乐”是关键,但也应该运用趣味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渗透一些音乐理论、教给学生一定的唱歌技巧,使学生能顺利过渡到更高阶段的音乐学习.本文将结合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材实例,深入分析如何在音乐课中让学生“乐”起来,真正贯彻实施新课改提倡的乐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相似文献   

4.
长治市观音堂遗址中保存有完好的悬塑伎乐,这些图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音乐研究资料。文章通过悬塑伎乐图像壁的研究,进而对当时音乐的社会功用,乐器的中西交融性问题以及音乐很好地为儒、道、佛教三教服务的音乐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门艺术.美好的音乐能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的感情,美化人们的精神境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如若低级庸俗的靡靡之音,则能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所以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卓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卓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旋宫"--唐代"祖孝孙音阶及其宫调体系"的发现是音乐界大事,也对"燕乐词源说"发生冲击."唐乐"之标志,是祖孝孙旋宫体系的"大唐雅乐".它是真正催生和哺育"词"产生的温床."燕乐"之称,应从音乐实质上予以重新定位,"宴(燕)乐"只是指使用众多音乐以为"宴享"服务的仪式和场合,它自身并没有统一音阶,不能与以"胡乐"为主体的实质性"燕乐"相混称."燕乐"并不能涵盖当时的音乐全体,它仅属于祖孝孙宫调体系改造"胡乐"后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乐"是多调性结构,"音乐"与"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艺术门类,词的产生既需要有适当音乐的配合,也有其"诗之裔"的传统影响.苏轼作词,有其"见微知著"的发展过程.《竹枝歌》应属填词性质,它是苏轼"通判杭州后大量写词"的前奏表现.  相似文献   

10.
诗的艺术魅力,对于不懂诗的人是神秘的;正如音乐的艺术魅力,对于不懂音乐的人也是神秘的一样.诗和音乐的欣赏,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才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对于“诗盲”与“乐盲”来说,诗与音乐的艺术魅力是闭门不纳的.虽然一些优美的民歌和以民歌作谱的歌曲,“诗盲”与“乐盲”也能通过听觉的渠道,感到心旷神怡,获得一些美的享受,但局限性是颇大的而诗(除了诉诸听觉的朗诵诗外)主要是视觉的艺术.我们探讨诗的艺术魅力,是以具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和专业知识的人们作对象的.当然,正如鲁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音乐通史以"三通"(<通典·乐典>、<通志·乐略>和<文献通考·乐考>)为其代表."三通"以其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文本编撰体例,构筑起中国古代音乐通史自成一体的文本系统,在中国音乐文献编纂史上有其匠心独运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太乐署是宫廷音乐教育、考核、管理的重要机构.从太乐署在太常寺中的沿革和教育行为入手,着重对太乐署中的乐官、乐工的管理考棱机制、奖惩淘汰机制以及太乐署中的乐工主要来源、雅乐与燕乐教育传习内容进行论述,得出唐代宫廷音乐教育具有音乐传习种类繁多、音乐考棱臻于完善、音乐管理井然有序、音乐教育十分发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快乐课堂",是教育界深入探讨的课题.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中学音乐课中营造"快乐课堂"是完全有必要的,通过"快乐课堂"的营造,让学生对音乐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让学生乐在"乐"中,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学音乐课中营造"快乐课堂"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歌辞与音乐产生先后的不同,唐诗的入乐可分作由乐以定词、选词以配乐与因诗以作曲三种情况。不管何种入乐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文人与乐人互相成就的关系;而且同一曲调的不同歌辞,有时还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入乐。唐代的宫中集体创作多以生产入乐歌词为目的,歌词与乐曲往往差不多同时创制,故而要求歌词与音乐双方能够很容易地匹配起来,使得讲求声律、极易入乐的近体诗在唐代成了一代乐章。  相似文献   

15.
关注音乐艺术本体内容的探究,重视以"乐"为载体,开展有效教学.就以"乐"为载体的内涵,以"乐"为载体的原则及以"乐"为栽体,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等方面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80):179-180
汉乐府民歌的体裁形式之一——鼓吹乐,是中国音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乐种。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特别是在民间已经逐步成为民间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广阔的民间土壤中不断获得滋养和发展。本文通过对鼓吹乐的渊源和发展的叙述,让人们对现代民间鼓吹乐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音 乐欣赏是人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 乐情感的一项音乐活动。声乐或器乐的演奏、演唱是运用一定的音乐技能,展示人们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而音乐欣赏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音乐学习的程序总是先有音乐的吸收,然后才有音乐的表现,对学生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 当前,学生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很多,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他们常有自己的独特感觉,并会尽量寻求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去理解乐曲。在课堂上,如果欣赏课的教学课型单一,教学手段呆板,不仅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其对…  相似文献   

18.
齐云山道场和道乐与徽州民俗文化联系紧密,也是齐云山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道场以节日祝祷和平安清醮为主,迎合地方时令节日活动.道乐涵盖曲牌音乐和经韵音乐,音域平缓,具有传统道乐肃穆的音乐特征,同时又融合了地方文化,兼具活泼之调.齐云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遵循保护传承人、"活态化"传承和注重社会性功能等规律,并融入地方民...  相似文献   

19.
一、传统割裂式音乐教育的弊端 (一)割裂了音乐本身 1.割裂了音乐形式的统一性 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是一种初始的、尚未分化的综合活动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对儿童来说,其发展和音乐的发展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音乐形式的统一性表现在儿童身上,就是载歌载舞、唱唱跳跳,即一种整体的表现方法.而许多幼儿园为了强化某项要求,让儿童在音乐活动中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单纯的唱歌、跳舞或者奏乐活动,人为地划分音乐表达的不同内容和形式,而且这并不是儿童本意所选择的音乐表现形式.这就造成了歌、舞、乐分家的情况:即为唱而唱,为跳而跳的简单、功利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诗乐本一体,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用音乐导入,配乐朗诵,以乐促背,以乐做结,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引入音乐时,要注意恰当、适时、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