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年级课本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文章,不仅可以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材料,更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模仿的范本,而且结合说话课教材的安排,教师还能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由词到句再到篇的指导。这样,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更为学生接受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使教材得到充分的运用。一、游戏法这里提到的游戏并不是通常所指的游戏活动,而是指教师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如同做游戏一样投入其中感受到乐趣的写作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方法便是让学生扮演被观察的事物。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植物时,我有意识地让学…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实践生活的一门课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发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亲身参与获得直接知识和经验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和谐轻松的氛围、指导学生的实践,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宋诗平 《成才之路》2011,(2):15-I0010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就是一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课外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如何组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亲身参与决定着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主体意识和劳动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新知识以及亲身实践探究未知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设计形式,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理论指导,也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实践活动的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综合实践课得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第二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基本掌握第二门外语的语百、词汇、语法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第二外语(俄语)的发展过程规律来安排教的方法和步骤,即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使教与学的矛盾得到统一,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学好第二外语。俄语课是实践课,而不是讲演课,必须把实用目的放在首位,要求学生能把俄语作为交际工具实践地掌握。为了实践地掌握俄语,不仅应传授学生有关俄语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运用俄语的技能,这就要求必须在俄语交际活动中进行训练。而课…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从而实现数学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正>"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课前自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笔者从教多年的实践与感受,与广大同仁切磋交流.一、模仿型课前自习模仿自习属思维层次的初级阶段.教学时,可对样题适当地做一些修改,如改变题型或改换题设的数据等,指导学生模仿自习,然后同桌同学互相合作解决.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本节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的一个中转站,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合理、更科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意和放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形态非常丰富,可以划分为选题指导课、中段指导课、信息整理课、成果展示评价课等多种课型。  相似文献   

10.
小学劳动课多数属于劳动技能课型,有培养手工技能的、生活自理技能的,还有动物饲养技能的和植物栽培技能的。该课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通过反复实践和训练,获得必要的生产知识和培养劳动技能的一种课型。劳动技能课型,一般宜用下面的六步教学结构。一是揭题导向,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在每节后均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课。活动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活动情景,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实践为主体的一种双向活动。在每节活动课中,教材都设置了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实践这些相应的问题和环节,很适合于研究性学习,所以活动课可采用“研究性”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2.
陈金钱 《学苑教育》2023,(33):70-7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整本书阅读的课型、内容、方法、程序、活动等进行研究,可以提出三种课型(“指导课”“推进课”“分享课”),从而构成一个体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在“三课”教学中,教师有目标地组织、安排,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式的学习。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讲好“三课”是最根本的方法,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广大教师去探讨。因此,本文将从“指导课”“推进课”“分享课”的角度出发,浅谈上好“三课”如何能够让整本书阅读真实发生,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由专题与板块组成,每个专题又有各自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或文本研习,或问题探讨,或活动体验。其中,"活动体验"课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专题的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活动开展的依据应是文本特点、文本内涵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和思想实际。而体验则强调亲历性,即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师只有在透彻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巧妙地设置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生发深刻的体验。"活动体验"课可以有如下设计安排。  相似文献   

14.
“做”数学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伴随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课一直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有的教师不是跳过这部分内容,就是简单地讲授,缺乏让学生探究思考的活动过程。综合与实践课可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值得重视。在教学综合与实践课“怎样滚得远”时,教师在了解现状、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并大胆创新展开探索,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的实践经验,能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它的实施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地进行指导,课堂上巧妙地进行引导,还要重视建构过程评价。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到真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千篇一律的语文教学课型,使学生倍感单调,重复,乏味。因此语文教师应设计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型,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能够把自己已有的深刻理解,对形象的深刻感觉切实地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亲身感受语文学习的愉悦。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出以下几种语文教学课型。第一种主题明确式教学课型。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题,要求学生根据主题提前自学,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做好笔记。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借助家长资源,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在一系列的老师、学生、家长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老师、学生、家长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借助家长资源,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在一系列的老师、学生、家长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老师、学生、家长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一类专门的课型,就是"方法指导课",目的就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习并运用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在操作中,容易单纯地进行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忽视了方法指导的实效性。为了提高"方法指导"的实效性,建议用以下策略实施:创设情境,让学习有欲望;目标张弛有度,让学法有层次;攻坚破难,让方法指导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