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解“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源于孔子修《春秋》。在材料取舍上的“笔则笔,削则削”,表现手法上的“以一字为褒贬”,内容上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表现在“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五个方面,是借修史以传其“道”。“春秋笔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春秋笔法谈     
请看《辞海》“春秋笔法”条目: 古代学者以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史记·孔子世家》),“以一字为褒贬”(杜预《左传序》),含有“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后因称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史记·孔子世家》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意思是“该记载的一定记载,不该记载的一定删除”,是说孔子写《春秋》的刚正不阿、严肃认真的态度.这里既未属意“春秋笔法”的特点,也未谈及“春秋笔法”的使用。《辞海》条目中所界定的“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云云,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范畴,其外延过分宽泛,令人无所适从。因为这样的文字可以说俯拾皆是,但俯拾皆是的并非都是“春秋笔法”,它淹没了这种笔法固有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称之为“春秋笔法”。因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以一字为褒贬”,含有“微言之义”,所以有了“春秋笔法”之说。鲁迅回忆幼年时代的保姆长妈妈,确实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可谓春秋笔法。感受鲁迅的情感,揣摩鲁迅的写作,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题目不写“阿长”或“长妈妈”,而是“阿长与《山海经》”,是要突出《山海经》一事,自己幼年读到的《山海经》是阿长给“我”买来的。说起来也无非小事一桩,无非是帮“我”买到了几本小书。这类事,常人早忘了,鲁迅却一辈子不忘,鲁迅不忘人家的好处,是一种善性,一…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后世史宫所遵循的修史原则、方法以及指导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春秋的指导思想.孔子编修《春秋》的实践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一直是研究孔子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议题,人们对于其探讨也是争论不休.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它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学者们研究历史文献的书写演变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曹雪芹的主要叙事谋略,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在《红楼梦》中有着广泛而成功的运用,这使《红楼梦》在叙事艺术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含蓄暗示与客观展示。具体而言,隐晦的“春秋笔法”使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意旨表达等许多方面达到深文曲笔、义见丈外的艺术效果;讲究客观冷静的“春秋笔法”还使小说在客观叙事方面达到相当高度,作者分别采取与叙述者刻意疏离、运用限知视角、客观叙述口吻、对心理描写的规避等策略以达到叙述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材料的取舍方面,《儒林外史》借助春秋笔法里的笔削手法表达作者意图;在叙事过程中,又采用了春秋笔法中“一字见义”的方法传情达意。其卓著的反讽艺术是对以《春秋》为代表的史传文学进行借鉴的结果。春秋笔法的成功运用大大提高了《儒林外史》叙事的文人化程度,该书也由此成为最为文人化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是古代小说家叙事写人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一种蕴涵着丰富阐释能量的叙述手法,这直接导致了文本巨大的审美张力,从而赋予读者以自由的审美创造空间。不同读者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鉴赏水准和接受心境等,而“春秋笔法”又赋予小说文本以很大的开放性,这势必造成小说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和人物性格解读的争议性,这也正是某些小说能焕发出持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所谓“春秋笔法”,按晋人杜预《春秋左传序》中的诠释,是“一字褒贬,数句成言”;按现在的说法,是指作者的内在倾向性通过“曲笔”手段来暗示传达。  相似文献   

9.
孔子作《春秋》为了让“乱臣贼子惧”,按理该直话直说,他偏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委曲婉转,吞吞吐吐,首创“春秋笔法”。这本是孔子治史的一条原则,但随着“讳”的范围愈来愈大,愈来愈广,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修辞现象:讳饰。  相似文献   

10.
左高超 《读写月报》2022,(31):19-21
<正>“春秋笔法”是《春秋》的话语表达方式,指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即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透过措辞手法和材料选取等传达主观态度。司马迁曾称赞《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也正因此,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叙史笔法,为后世史学乃至文学创作树立了典范。“春秋笔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字之中寓褒贬”,即作者通过某一个字的运用不动声色地向读者传达其深刻的价值取向,以达到臧否人物、褒贬历史的效果。然而,《春秋》是以记事为主,  相似文献   

11.
巴金晚年散文自觉继承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春秋笔法”。主要是 :大胆无畏的“实录”原则 ;一字褒贬、扬善惩恶的“诛心之论” ;隐微曲折而意蕴深长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2.
“白描”是中国小说美学中关于写作技法的一个范畴。长期以来,众多学者都认为“白描”这一技法是借鉴自绘画。从史传理论中则可以寻找“白描”技法的另一个渊源。史家“实录”思想及“春秋笔法”与“白描”有着承继性的关系,而金圣叹的“格物”说则是这两者之间的枢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论述中国史学传统中“春秋笔法”及“会通思想”的中断和继超,揭示其社会历史原因和史学自身发展的原因,从而对中国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春秋笔法”与“史笔精神”在《史记》中的综合运用,表面看来它们所代表的叙事方式水火不容。可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两种叙述方式一属于史官之职,一属于史官之志。在叙事结构内部二者是没有冲突的。非但如此,两种方式相互统一。共同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15.
幼时常听老人们说:哄死人的不偿命。经历了世事沧桑,回过头来琢磨这句话,还真育点“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味道。式想,一个会哄人的人,能够把人哄得肉麻心跳,喜出望外,突然心肌梗塞、口吐白沫背过气儿去,嘴角眉梢还余留着一丝满足的笑意,可谓“安乐死”了——谁又能够对这位哄死人的“高人”谴责  相似文献   

16.
略论《春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在三方面:“立元正始”的正统观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评判王朝政治的主要价值尺度;开中国史学编年体之先河;“春秋笔法”作了传统史学批评之范式。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巨著,它对中国的文学是总结是归纳。总结的是前世的文学创作,其中对于孔子修《春秋》所使用的"春秋笔法"有其独到的评论,并且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春秋笔法在当时的发展;归纳的是文学创作方法,在其中显现了"春秋笔法"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春秋笔法"是《春秋》记录历史所运用的书写方式,它以客观实录为核心原则,在史实叙写中寓以褒贬。吴伟业的《圆圆曲》承袭春秋笔法的叙事模式,既强调"秉笔直书"的实录原则,又在客观叙述中通过"一字见义",含蓄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态度。春秋笔法的运用,使《圆圆曲》彰显出独特的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19.
为“春秋笔”专栏作文———这种文不好作哟!栏目的主题是显而易见的:秉承“春秋笔法”,针砭教育时弊,激浊扬清,显露褒贬于文字中;或“褒”或“贬”,既要客观冷静,实事求是,又要有胆有识,一针见血,以期警世醒人……遥想2000多年前,孔夫子修《春秋》“笔则...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评点家对小说叙事“春秋字法”的揭示,对直书、曲笔艺术的探讨,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小说叙事“春秋笔法”理论。这些理论本身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叙事学理论话语,具有巨大的理论活力.亟需我们深入发掘并加以系统、规范地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