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鹏程 《陕西教育》2005,(11):53-56
这个夏天.是属于“超级女声”的.是属于成都赛区冠军李宇春的!她的认真.她的投入,她的独特,她的真实,完美地诠释了新一代酷美眉的全新形象。于是,有人为她哭,有人为她笑,有人看着她的一颦一笑心就会跟着颤抖。她对音乐梦想的坚持,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悸动……  相似文献   

2.
王梅(化名)有着聪明的头脑,写一手漂亮的字,又有着优美的嗓音,好像所有优点都集于她一人。一人身兼数“职”,既是班长又是大队委干部,为班级赢得了不少荣誉。她是全年级的精英,甚至在全校都很有名,同学们都以她为榜样,老师们更视她为“天之骄子”。  相似文献   

3.
将秋瑾的教育思想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教育、女子教育等方面并加以论述,对她这些方面的教育实践尤其是推广普通话和白话作了评析,也指出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穆紫 《家庭教育》2004,(3A):32-33
阿津是个不错的女孩,可是上了中学后,她常常对学习感到恐惧,尤其是每逢某些科目的考试,都莫名其妙地紧张,甚至逃避科目考试。早晨,人们明明看到她上学去了。没想到她是在大街上逛了一天。由于她的父母在外地。爷爷奶奶又没有察觉,等到父母知道这个情况后,她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5.
悠悠师生情     
潘含笑 《教书育人》2004,(12):37-37
最近小薇的妈妈生了重病。她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作为她的老师,我为她担忧。  相似文献   

6.
我1992年进入《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之后就有机会多次与孙岩同志接触,在心里我称她“幼教老太太”,其实,幼教界很多人都这么称她。孙岩同志一直以她博大的胸怀、强烈的事业心、一心为公的品德、卓越的领导才能打动着我们幼教界,打动着知道她的所有的人。2002年11月18日,在孙岩同志家里,围绕她本人的经历和她对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一些看法,我对她进行了一次专门访问。现将访谈内容详述如下:皮军功(以下简称“皮”):幼儿教育是您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请问您当初是怎么跨入这一行的?并请您谈谈对这个事业的认识。孙岩(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7.
女儿喜欢讲故事,深得老师青睐,对绘图跳舞的兴趣很浓。有一次,她母亲没有兑现带她去麦可斯过生日的诺言,她就画了三张人物:一个落泪的小姑娘,一个张大嘴很难看的妇女,一群小朋友围着一个巨大的蛋糕张嘴乐着。我们知道她在用特殊的语言向母亲抗议,只好克服困难约了她的小朋友们在家里聚会。  相似文献   

8.
教育启示录     
一、视而不见的关爱 雨天,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不小心摔倒了。一位心理学教授和他的助手看见了,助手想上前去搀扶女教师,教授制止了助手。教授说,你这样做会让女教师感到尴尬,最好为她保留掩饰难堪的机会,让她作一个小小的调整,好继续从容前行。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多数娇生惯养。她们习惯了别人对她的关爱,却很少能想到为别人做点什么。有一次,我正在上语课,学生王亚妮忽然呕吐了一桌子。有的同学捂起了嘴,有的同学闭上眼睛,有的夸张地做着也要呕吐的动作,还有的赶紧站起来往后撤。王亚妮则局促不安地坐在那儿,她为给大家带来了不便而歉意地看看这个、瞅瞅那个。面对此情此景,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个女儿,小时候很顽皮。她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比如她喜欢抓虫子,尤其是会飞的虫子。我们一再告诫她虫子会咬人,她就是不信。直到有一天,她真的被一只蜜蜂狠狠地蜇了一口,才哇哇地大哭起来。看着粗粗的红肿的手指,她的眼泪似断线的珍珠一颗颗往下掉。我指着她伤口上的蜜蜂尾刺告诉她说:你去捉蜂,蜂不得不蜇你。它蜇你一口,把刺留在你身上,自己就活不久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杨岷 《早期教育》2001,(18):36-36
女儿宁宁出生后,就生活在一个丰衣足食的环境里,对她而言,营养丰富的食品,漂亮鲜艳的服装鞋帽,功能各异的玩具,琵琶,计算机,VCD……似乎将是为她而存的,她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孩子一天天地长大,我总觉得她身上好像缺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2.
闹钟     
高祥旭 《中学教育》2005,(12):29-29
她先吃了一惊,打开后发现是闹钟,就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谢谢老师!”我没跟她说别的,告诉她闹钟如何定时、改时间,就让她回教室上课了。[编按]  相似文献   

13.
崔鹤同 《家庭教育》2004,(6A):24-24
一个女孩悄悄地爱上了班级的一个男生,便把这种情感毫无顾忌地倾泻到日记本中。有一天她发现日记本被人偷看了,便怀疑是她妈妈。可是她妈妈好长一段时间都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只是非常细心地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一天,女孩终于向妈妈挑明:“你为什么要看我的日记?”妈妈首先向女儿诚恳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12日,94岁的斯霞老师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学生和钟爱的事业。这位在小学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70多年的老人,用一个“爱”字为人们诠释了做教师的最高境界。从17岁做小学教师,到85岁正式退休,无论顺境逆境,无论荣誉屈辱,她始终如一地“爱生敬业”。她的思想。她的品格、她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为此。本刊特辟“春天纪事”栏目,纪念这位“毕生用行动诠释理念的教育家”,这位“小学教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开窗     
李崇杰 《山东教育》2004,(31):59-5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宽大的房间里有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的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自己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中顿时明朗。  相似文献   

16.
程艳 《家教指南》2006,(6):60-60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意地问道:“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了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尝尝后,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她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17.
刘云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今年10岁了。从5岁开始,她就报了各种各样的班。开始,她学书法和钢琴。老师夸她接受能力强,很快就入门了。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刘云就感到学习这些东西太枯燥了,因为回家后都要练。她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外边玩,自己又要弹琴  相似文献   

18.
前一天晚上,女儿自己在房间里鼓捣了好半天,晚饭都没顾得上按时吃。其实,我早就知道她在弄什么,因为早些时候,她诡秘地问我:“妈妈,你最喜欢什么东西?”我想起明天是母亲节,就立刻明白了她的意图,但不想直接告诉她,就说:“女儿是妈妈贴身的小棉袄,我喜欢的东西,你肯定能猜得到。”她听了显出有些兴奋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给女儿减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做父母的心愿。我也如此.我也希望女儿成为出类拔萃的才女.为此.在女儿三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她认字、背唐诗。女儿学得很快,几个月下来就认识了1000多个字.背会了30多首唐诗。女儿五岁的时候我又教她写毛笔字.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她的毛笔字己写得像模像样了、为了让她多学些本事,等她上学后我又把她送到文化宫学画画。  相似文献   

20.
让暗示随风     
班上有个女孩小F,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渐渐地对年轻的班主任产生了好感、依恋。每天放学,她总是挨到最后一个走;一有问题,她就打电话向老师询问;教师节那天,她还特意赠送老师一份礼物,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瓶.里面装满了她亲手制作的五颜六色的小星星……所有这一切年轻的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心里的不安、烦恼告诉了搭班老师——省优秀班主任顾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