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参与,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而教师自身也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应该怎样参与?”“不仅参与而且还要有所作为!”这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教师要能积极投入课改中,必须在观念、行为等方面作全方位重大的调整。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正确面对新课改,本刊特邀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徐巧英撰写以“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当老师”为主题的系列文章,从本期起每期刊发1篇,供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从2002年秋季开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小学开始执行新课程方案。面对新形势对教育的新要求,学校以“学习新理念,适应新变化,寻求新对策,塑造新形象”为基本思路,着力引导全校教师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前提1.建立一支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新课程研究小组。为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有序进行,我校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建立了规章制度,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开始,我国在部分地区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02年下学期岳塘区也参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在改革中小学的自然课改为科学课,并颁布了新的《科学课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标准与以前的《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相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何从一名自然教师转变为一名科学教师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a.由“主角”转变为“配角”。教学中,教师占“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在教学中,往往是“主导占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跟着教师学。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听…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努力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发展新课程,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高扬的主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能否更新,…  相似文献   

5.
作为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一名教师,面对新教材、面对家长和学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切期盼,是与时俱进,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呢,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用“旧瓶装新酒”,让新教材反过来适应我们业已形成的相对滞后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用自己固守的传统诠释新教材中的新观  相似文献   

6.
面对课程改革对传统课堂教学行为的冲击,与之相应地,教师如何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成为一项重要的现实问题。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变革原有教学模式,更新观念,不断谋求新的教学方式,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施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求取得最大程度的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7.
一路上有你     
2002年,我走上了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正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猛展开之际。新课程凸显出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接受一次时代的冲击和洗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一路上有你     
2002年,我走上了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正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猛展开之际。新课程凸显出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接受一次时代的冲击和洗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杨骞 《辽宁教育》2000,(5):23-25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拉开序幕 ,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课程改革项目已正式启动 ,我省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也正在着手进行。面对这种改革的大好形势 ,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感到欢欣鼓舞。本文拟从宏观的层面 ,对课程研究 ,尤其是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做一个整体的描述 ,以求引起广大第一线教师和理论工作者的参与。一、课程改革与课程理论课程改革 ,顾名思义 ,就是要改一些旧的课程 ,立一些新的课程(这里当然包括课程的理念、结构、设置乃至教材等)。这种“改”和“立” ,依据什么?依靠什么?很显然 ,最为直接的还应是课…  相似文献   

10.
陈潇潇 《文教资料》2006,(4):117-118
新的“课程改革”正在中、小学全面铺开,进展顺利。此次“课程教改”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代替以往的教学模式,并在逐步显示出它的效果。在总结已经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改革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前进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到某些旧的观念仍然在困扰着一些不能跟上形势的教师。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目前在新教改中课堂教学产生了一些“作秀”现象。这些新“秀”现象异化了我们一贯坚持的课堂教学原则。下面我针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作秀”现象异化了主体性原则什么是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教育适应基础教育课改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或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阵地,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新要求,针对高校教师教育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诸多不适应,我们通过树立全新“教师教育”理念,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更新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与中小学广泛联系等措施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宣武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首批进入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实验。几年来,我们坚持“政府行为推动、学校主体实施、教科研工作支撑、家长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观念转变和课堂教学”两个基本点,以促进“教师专业长足发展、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工作特色发展、教育管理创新发展”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建立了分层管理、务实高效的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宣武课程改革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革命”。在这场变革面前,政治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角色的变化。面对“课程改革”,政治教师要做到“三个更新”,即教育理念要更新、知识结构要更新和教学方式、方法要更新。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对课改,我们中小学校和教师能做到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跟从,我们应以这场波及全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为契机,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符合科学性,更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我园近两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比较详细地阐述我们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有益尝试。一、课改目标是前提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这里所指的“人”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的是教育对象,也就是幼儿。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归结为一点就是:从幼儿出发,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为了幼儿更好地发展。其次,指的是教育者,也就是幼儿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最终的落实者与体现者,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得到了转变,才能最终真正地实现“一切为了幼儿发展”这一目标。有了这一认识,我们又认…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一股改革的春风徐徐吹进了我们的音乐课堂。站在新旧教材、新旧观念的交叉点上,面对着从以往的教学观念中脱胎而出的《音乐课程标准》,一线教师有统一的认识,却各有各的个性化的操作。如何在操作层面上诠释《音乐课程标准》的“主航道”呢?如何使我们的音乐教学真正成为一种沐浴在课程改革中的新行为呢?我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特采撷了一些镜头,供大家思考:思考一:越位的综合课程的综合化,是一个国际化的趋势。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师可以说是充分地注意到音乐教学与各学科领域的有机联系,但综合是以…  相似文献   

17.
南安市从2002年秋季开始在全市中小学起始年段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在这一年中,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思想灵魂深处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碰撞和更新。在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质量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教育观:从“三个一切”转向“三个发展”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它是教师的立教之本。在教育实践中,一直以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实验区改革试点的成功,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明年起向全省全面铺开。面对热浪滚滚的课程改革,回避无异于缴械投降,延迟更等于慢性自杀,盲动则近乎盲人瞎马。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对课程改革热进行冷静思考,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找寻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方能使我们的付出“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一个脚窝一支歌”。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专家的课题,更应是每位教师的课题。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仅仅有专家学者的热情是不够的,仅仅有教育部门行政领导的热情也是…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务之急是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以校本培训为载体,根据新课程培训的基本理念和设计内容,构建“1+2模式”的培训形式,即构成了三个模块,“1”为核心模块,“2”为辅助模块。一、核心模块:新课程的理念与构建教师能否对新课程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关键在于新理念的建立。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其中有通识培训、参与式培训,形成了以“新课程理念为主线”,以两个专题:“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新课程改革的现实性与可行性”为内容的系列培训。就“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的专…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全方位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阿纳什莫维利指出:“如果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然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他还是改头换面地使任何一种新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因此,如果教师不转型,任何改革都是无济于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