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敦煌县博物馆保存着一份残卷,是关于占星术的。卷首题曰《占云气书》。这份卷子是书写在另一份卷子《郡县公廨本钱薄》的背面。根据向达先生考证,正面卷子是唐代官府的地名辞典,为8世纪中叶前后写成。《占云气书》抄文前绘有一幅紫微垣星图,已残。此图显示了北极星在天极图中的位置。这幅紫微宫星图与后面的占云气书无甚关  相似文献   

2.
1960年在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和诸城"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带字陶尊》上的古文字图1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不少的人同意于省吾的解释:"这个字的上部的图2象日形,中间的图3象云气形,下部的图4象山有五峰形.……山上  相似文献   

3.
“气”一直是中国传统美学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中国汉画像艺术作为文化领域中的一种意识形态表现,自然而然地受到汉代元气论哲学观与灵魂不朽观念的影响.汉画像中大量的云气图,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装饰图像,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云气纹图案的产生原因、云气纹图案的文化背景和云气纹图案的装饰风格三个方面,谈谈对汉代美术中云气纹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期的植物云气纹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云气纹是中国 5世纪末至 6世纪中叶流行的主题纹样。过去 ,学界将这种纹样视为天人或灵兽诞生的过程 ,即所谓“变化生”。作者在对植物云气纹样进行系统分类 ,并对各类型的产生、发展和混合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考察 ,据此认为 ,从西方传来的忍冬、莲花等纹样在嬗变成富于流动感的纹样过程中 ,中国传统的云气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植物云气纹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化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和"气象"现象,在《史记·天官书》中都有记载,其中云气占所载之"云气",即属于现代气象学方面的内容。尽管云气占是一种占卜形式,但其占卜依据的"日旁云气"、"水土之气"、"有色之气"、"似雾之气"等,却是汉人对气象现象的长期细致观察。其占卜方法则体现了司马迁的"天人"思想。  相似文献   

7.
朱单群 《时代教育》2009,(10):53-53
魏晋后玄学兴起,佛教东渐,打破了独尊儒学的局面,因此思想比较自由.文章探讨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云气纹发展线路.  相似文献   

8.
西汉“博山炉”,其盖雕镂成人兽出没的重重山峦,上部铸层层嶂岭,山下饰青龙、白虎、朱雀.云气等花纹。焚香炉内,缕缕轻烟酷似云气缭绕于绵延起伏间,渲染出大自然的一派勃勃生机。象征着山能藏纳散发“生气”,“生气”又称“元气”,为天地万物之源。它无形而又存在,阴阳之气蒸腾交汇得雨,雨在地中流动成为生气,生气再造化出万物。故生气源于阴阳之气,并终归于彼,这便是我国古人的风水理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  相似文献   

9.
宋·陈与义《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相似文献   

10.
瓷枕是人们生前所用的或死后随葬的头枕.在我国考古发现中最早的头枕为战国木枕(长沙出土),其后有玉枕.如1955年河北望都东汉二号墓出土的玉枕(见封底下图),为长条玉片所制成,并绘有东王公、西王母、云气纹等.汉代以后有陶枕、瓷枕、丝绣枕等.本期封底上图介绍的北曲三色釉瓷枕,枕心中空,细腰,整体似银锭形.枕顶中央各有一孔,烧造时用以通气.枕身四面满饰三色釉,枕顶为正方形,中心为黄地、绿叶、白色五瓣花朵.枕面两边为黄地、  相似文献   

11.
黄山行     
登黄山的那个微寒的清晨,下着雨,潮潮湿湿,滑滑腻腻.迷蒙在烟雨中的山岚,缱绻着几分惶惶然的梦幻,看不清,摸不着. 乘了太平索道后,顺着涌动的人潮在山间窄窄的石板道上缓缓前行,山风夹着细雨迎面而来.走着走着,寒气益甚,云气从眼前飞快地掠过,一步一步接近天国.四周的景色已看不分明,起风了,云气上来了,淹没了所有的峰峦,吞灭了苍茫的绿色,填满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幽谷.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句丽壁画中所谓“奇异细文”或“变体云朵”的解释、认定问题,中外学者多有歧疑。本文认为,这些图形不是状物的绘画语言,也不是用以塑造形象的“变体云朵”、“云气纹”,而应是高句丽人“驱鬼招神”、“祷福避灾”、“化吉为祥”的符咒。  相似文献   

13.
陈文文 《物理教师》2007,28(7):9-39
海市蜃楼是一种特殊和有趣的自然现象.我国宋朝大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曰:“登州海中时有云气,为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如今世界上各种媒体也经常报道在某沙漠或某大海的某时间出现了海市蜃楼,对此,男女老少都十分感兴趣.海市蜃楼虽然十分绚丽多彩,但形成  相似文献   

14.
勇气就是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缺乏勇气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追寻成功者的豪情壮志,这就像在灌木丛中跳跃觅食的鸟雀永远也无法知道“绝云气”“负青天”的鲲鹏为什么会不畏艰险地搏击长空一样。  相似文献   

15.
西蜀词与南唐词均属文人词,虽然都具有“风云气少,儿女情多”的特征,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创作主体构成和宗教风气影响的差异,二者则有“艳科娱人”和“传情娱己”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云脚及其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是白居易七律《钱塘湖春行》的首联.白居易游览西湖,当在早春某日雨后不久.句中的“云脚”,是指雨后低垂于西湖的云气.因是远眺所见,加之空气润湿,湖面上水气蒸腾,故曰“低”.按,课本注释说.“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这注释没有讲清什么是“云脚”?“白云”怎样同  相似文献   

17.
方士小说是仙话的重要一支。方士小说是方士盛行的产物,是方士故事在文学上的反映。本文研究的是方士小说中方士“冥通符咒”之类的神术。分为两部分,观星象、察云气是方士利用古老的占星术和天人感应哲学来测算人间事物,以获取帝王的信任和生存地位,表现方士追求神仙家与天地同寿的最高境界。用图纬、行卜筮是方士借鉴古代巫术,以身体、语言行为或符号来控制自然。方士小说夸大了方士之术的“特异功能”,客观上宣扬了封建迷信,但也为小说史、科学史提供了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山水画于绢上多湿笔,画于纸上多渴笔。渴笔者干笔也,生纸尤甚。元黄鹤山樵多渴笔,生纸故也。余旧藏北宋人山水卷,山如削成,青翠欲滴。又见巨然《烟浮远岫图》,山形突出纸外,云气如湿,皆绢本也。画山,不难于巍峨,而难于博大;不难于清华,而难于古厚。曾见关仝立帧、范宽横  相似文献   

19.
陶沙 《教学随笔》2010,(3):31-31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 山木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 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 剪取吴凇半江水。  相似文献   

20.
严羽“气象说”评述朱东润先生在谈到南宋诗论家严羽的“诗之法”时曾说:“此中气象之说,最为不易捉摸”①也未作任何解释和说明.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我认为要准确地把握严羽的“气象说”,必须首先界定“气象”这个概念.“气”、“象”或“气象”一词都并非由严羽首创.早在先秦时代,哲学家们已看出了“气”与“象”的联系,日《老子》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且有《管子·内业》日:“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可见,老子虽在论述“精”、“象”同“道”之关系,然却已萌发了“气”与“象”有某种联系的思想.荀子就说得更清楚了,“凡奸声感人而道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主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荀子·乐记》)那么,何谓“气”?在我国古典美学中,“气”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并且有其自身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气”,《说文解字》:“云气也.象形”.就文字学范畴讲,最早是指云气,雾气;但从中国思想史这个角度讲,最早是哲学范畴内的概念,即哲学家们所谓的万物之源.《老子》第四十二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