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200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燕赵都市报》一位记者到邯郸旅游。没想到,她向往中的邯郸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并没有给她的旅行带来欢乐,反而增添了几多遗憾。10月6日,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了《邯郸故事多讲好不容易》和《邯郸旅游中的不和谐音符》两篇批评报道。这两篇报道引起了邯郸市市长宋恩华的重视。在10月11日召开的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宋恩华拿出这张《燕赵都市报》对大家说:“这两篇报道对  相似文献   

2.
7月3日《沈阳日报》《群言堂》专栏登载两篇文章,一篇是批评“某商场”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的;另一篇是表扬“沈阳气体压缩机厂设立‘招商奖’”,鼓励工人为工厂创效益的。批评的没点名,表扬的点名了。类似的不点名批评在各种报纸上经常能见到。我以为,批评也该点名。我国的新闻媒介对批评性报道历来是慎之又慎,哪怕是事实确凿无疑,也往往因种种顾虑而不点其名。如此不疼不痒地拍一巴掌,对制止不良现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长江日报于去年夏季开辟了《三镇快讯》专栏,半年多来,这个专栏以“快、新、短”的特点,吸引了广大读者。据统计,去年10月份《三镇快讯》专栏共发稿139篇,其中报道当天新闻的有8篇,昨天的102篇,前天的27篇,事件发生与见报时间隔6天的2篇。也就是说《三镇快讯》报道的主要时间范围,昨天或今天发生的事约占80%。长江日报《三镇快讯》编辑同志的时间观念是很强的。笔者曾经两次到过这个编辑室送稿,一次是下午4点,一次是深夜23点,两次  相似文献   

4.
陈孚 《记者摇篮》2006,(9):13-14
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的亲身经历。2006年中国沈阳韩国周开幕的第二天,栏目制片人找到我。让我参考《沈阳日报》发表的一篇有关韩国周活动的评论作一篇综述报道在当天的节目中播发,时间在3分钟。这  相似文献   

5.
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稿《沈阳10万“倒骑驴”》,是一篇颇有特色的报道。它通过对沈阳市“倒骑驴”运输市场的生存和兴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活。“倒骑驴”是一种三轮脚踏车,因为两轮在  相似文献   

6.
屈考 《出版科学》2000,(2):64-64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林穗芳的新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430页,30万字,定价24元)。全书分三篇。第一篇《标点概说》是理论篇,论述标点概念、对象、功能、种类和层次。第二篇是历史篇,分《汉语标点的历史发展》、《外语标点的历史发展》、《从历史比较看现代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三章,介绍了我国现用标点符号少数如何从古代传承下来,多数如  相似文献   

7.
在多民族聚居的贵州省,报纸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搞好民族宣传。 1985年2月,贵州日报建立了民族报道部,在三版恢复了每周一期的《民族团结》专版,二版增设了《各民族共同繁荣》专栏,每周两期,一版增加了民族报道要闻。去年,在一版刊登的有关消息,被人民日报转载两篇,《民族团结》专版的稿件,有十一篇被省文联编入《贵州苗族风情》专集,近二十篇被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近日,四川《南充日报》女记者闫萍成了当地的一名新闻人物,她因为将自己一段采访亲历写成一篇"揭短报道"在报纸上披露后,南部县副县长邓于明将1000元特殊的奖金颁发给了闫萍,感谢她通过媒体披露南部县水上安全存在的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9.
1987年10月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记者罗荣兴、曹焕荣和祝华新合写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两篇报道(以下简称《方位》《觉悟》)。各地读者纷纷写信,称赞这是引人入胜,鼓舞士气的好文章。首都新闻界也给予高度评价。10月15日,中国记协召开改革宣传座谈会,邀请作者介绍了采写经过及其体会。嗣后,我们和他们进行了交谈,写下一些感受,以飨迄今仍对这两篇报道颇有兴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二届全运会9月12日在沈阳闭幕。《辽宁日报》的《全运专刊·全盛志》每天8版共14期,以112块版面、700多篇稿件、500多幅图片组成了十二运盛会的华彩拼图,展示了辽宁全面振兴进程中的“盛情”“盛景”“盛意”(三个专版名称),集中报道了国内体坛骄子“盛举”“盛气”“盛迹”(三个专版名称)的英雄豪迈。  相似文献   

11.
一篇报道改变了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又一篇报道又将另一个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大河报》接连报道的两个不幸孩子的命运,牵动了广大读者的心,同时也引起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牵挂。  相似文献   

12.
如实地采写新闻,忠实地记录历史。是记者神圣的天职。今年8月24日,《工人日报》在第三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一篇述评性新闻《如果把真实情况告诉人民……》。这是一篇真正的独家新闻,正是沉重的使命感督促我完成了这篇报道记录了这段历史。今年5月底6月初,四川凉山州首府西昌及周边各县突然传出“西昌要发生8级以上毁灭性地震”的谣言。谣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我在处理稿件时,看到这样两篇新闻稿:一篇是《乌苏县决定修建七一大渠引洪龙口工程》;一篇是《农四师采取三项措施提供技术服务》。两篇都是报道将要发生但还未做的事情。象这种预告消息,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提前报道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希望通讯员尽量少写或不写还没有做的事情,多报道一些有实际内容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杨陵农科城四十年巡礼》这篇报道在这次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等奖,我们很高兴。《杨》稿是为中央台1989年国庆重点报道采写的,它先后被《新闻与通讯》节目、《午间半小时》节目和对台部的《今日祖国》节目采用.一篇稿件短时期内在三个节目中播出,其采用率是较高的,也并不多见。有幸的是,这三个节目都在这篇报道中找到了适合它们采用的内容,它至少说明这篇报道基本上满足了编辑部对国庆重点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多民族聚居的贵州省,报纸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搞好民族宣传。1985年2月,贵州日报建立了民族报道部,在三版恢复了每周一期的《民族团结》专版,二版增设了《各民族共同繁荣》专栏,每周两期,一版增加了民族报道要闻。去年,在一版刊登的有关消息,被人民日报转载两篇,《民族团结》专版的稿件,有十一篇被省文联编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