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繁荣,儿童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每当夜色降临,很多小孩都要坐在电视机前,欣赏鞠萍阿姨主持的《七巧板》,或者《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太空堡垒》等动画片。这些电视节目是专门为儿童这一特殊观众群服务的,其布景道具、人物造型、性格特色、动作情节均按特殊模式组成,体现出儿童的认知特点与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当前儿童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儿童电视节目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根据广电总局近年对儿童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有近一半的调查观众不满意目前的少儿频道.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上星以后,由中央电视台独家垄断全国受众的局面被打破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的机制逐渐被引进各家电视台,各类节目都在努力提高质量,争取观众,提高收视率。儿童电视节目也毫不例外地被  相似文献   

4.
柳志华 《新闻前哨》2005,(12):59-60
现代家庭,儿童的父母往往同时外出工作,儿童单独留在家里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这就使儿童与电视交流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受电视的影响也越来越深。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儿童的眼界大开,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各种各样的卡通和动画电视节目最受儿童欢迎,如《葫芦娃》、《黑猫警长》、《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东方文化故事》、《海尔兄弟》、《成语故事》、《西游记》等等,,电视片播映期间,儿童是最忠诚、最守时也最快乐的小观众。儿童通过电视的多维视角,从荧屏上学到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并不亚于家庭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儿童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各种儿童节目层出不穷,但问题也纷至沓来,如成人化等。本文对儿童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儿童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以及不利影响,并解析了节目中出现伦理失范的原因,包括媒介盈利目的、节目定位和大众的窥视欲,最后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观看电视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对儿童的影响已日益引起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在电视机旁成长也已成为现在大多数儿童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每周从周一到周六看一小时,星期天看两小时的电视节目这种保守的估计计算,儿童从入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内要观看长达5,004小时的电视节目,这比一个大学本科生的实际课时还要多。这说明电视已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影响力量和教育手段。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60年代就已开始着手调查儿童的电视观看模式以及电视可能对儿童产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编排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节目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带动着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观众已从过去的“不得不看”转变为如今的“有选择地看”.可供观众选择的范围愈来愈大。电视频道间的相互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各电视台除了努力打造精品节目.更好地服务于观众外.在电视节目的编排上推陈出新.以高超的编排艺术来吸引观众.提高电视节目的“卖点”.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8.
今天,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电视节目杂志化、人格化的产物,也顺应了电视进一步贴近观众的时代潮流。在一定程度上,观众是冲着主持人看节目的,或者说,是在认可了主持人之后,认可一档节目的。对于电视台而言,节目主持人的水平和数量已成为其实力的象征。因此,各家电视台都挖空心思网罗人才,连政府部门也在政策上予以相应的倾斜(户口方面的宽松就是一例)。但是,效果似乎并不一定理想,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这里面既有方式方法上的偏差,更有观念上的原因。那么,在选择和培养主持人的间题上,究竟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呢?  相似文献   

9.
阿丙 《新闻天地》2002,(6):19-20
一、现实呼唤新编排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伴生物。这个与广播、电视相伴随的新媒体的兴起、发展,得益于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和电视频道的增多,更得益于电视节目预告表的特殊作用。所以至今还有许多人认为广播电视报是节目报。尽管这种认识存在偏颇,但还是说明了广播电视报和节目预告表的关系。事实也是如此,广播电视报人一直视节目预告表为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但是,广播电视报的节目预告表的编排方式却是几十年一贯制,以电视台为单位,以播出时间和电视节目先后为顺序。这种编排方式在电视频道少、电视节目不车富,观众选择空间不大的时期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观众选择  相似文献   

10.
儿童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上还不尽如人意,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调查观众不满意目前的少儿频道。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完善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出现了空前繁荣.总体上看,整个报业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在报业发展与转型的初级阶段,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但是,透过报业大发展的表象,可以看出,我国报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单一,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导致整个报业发展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电视自从进入大部分家庭,就不再是一个孤立地被观看的物体了,它成了家庭的用具。人们在这个熟悉的家庭空间里进进出出,同时做着几件事,与其他人说着话,漫不经心地看着电视,随意改换频道,以便同时看几个节目。电视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构筑了与观众的复杂微妙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视节目制作方想给观众看的节目,另一方面是观众想看的节目。当这两方面产生矛盾时,观众就毫不客气地换频道或关掉电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制作出观众想看的节目和设法把想给观众看的节目做得新鲜有趣,使它们变成观众想看的节目——无…  相似文献   

13.
魏磊 《声屏世界》2004,(12):15-15
电视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介,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少年儿童是一张白纸,一块海绵,对天真无邪、未曾涉世的儿童给予什么,使其活泼健康地成长,电视节目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教育作用。我们如何有效地配合社会、家庭和学校去启蒙、塑造、教育儿童,是我们少儿电视工作者的责任所在。要办好少儿电视节目,首先就应将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使孩子们在成长中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培养识别美与丑、好与坏的能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萌发真、善、美的幼芽,这也是我们办好少儿电视节目的出发点和基础。江西电视台的低幼节目《宝宝乐园》中《…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人们看电视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观众形象地讲“已习惯像牛一样被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牵着鼻子走”,有的说“一天少吃一餐饭,似乎还感到无所谓,但一天不看电视,似乎就觉得更饥饿”。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化正潜移默化影响着现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电视化的发展与繁荣,电视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那么究竟电视化在哪些领域改变和影响百姓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5.
从196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刘文学》算起,中国儿童电视剧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最初的儿童电视剧说教味道比较浓重,而真正丰富多彩的儿童电视剧创作应该从1978年算起。有数据显示:据2005年对中国不同性别和年龄观众收看各类节目的人均收视时间的统计,我国4~14岁儿童一年在电视剧上花费的收视时间平均为7333分钟,相对于青少年节目和新闻、财经、综艺、体育等其他电视节目多出了许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所独有的一个社会弱势群体,父母监护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在媒体接触时缺乏监督和指导,从而不能正确对待和有效使用媒体.缺乏与父母沟通的他们只能把大量的时间交给电视,但适合农村留守儿童收看的电视节目数量极少,留守儿童所接触的媒介内容与其所生存的环境反差较大.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各方面诸如政府、学校、家庭、传媒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适合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电视节目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这一切似乎还是很难令人满意。观众总是在抱怨,没有好看的节目。从业者也在苦恼,这年头创新怎么就那么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原因比较复杂,但笔者认为,一直以来,中国电视有两个误区存在,它们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的怪现象。如果理清了这两个误区,那么至少可以解决我们的电视节目是做给谁看以及怎么做的问题。那么,这两个误区是什么呢?误区一:"创新"大家知道,创新是电视节目的必然选择。但是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电视节目创新就是以旧换新。于是,君不见,各大电视台新栏目是你方唱罢我登台,最后,却是各领风骚三五月,大浪淘沙,最后能够树立起来的品牌节目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原因何在?笔者以为,那是因为我们常常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是一个"误区"。首先,我们有必要重新厘定创新的定义。它起源于  相似文献   

18.
儿童真人秀节目,以天真可爱的儿童为主角,以引人爆笑的童趣为内容,以妙趣横生的儿童世界为背景,以儿童独特的视角为标准,展示孩子眼里的大人世界,同时把成人观众带进童趣世界,是深受大人,孩子喜爱的电视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电视观众对于节目选择的权利范围越来越大。观众在长期看电视的情况下,已经无意识地产生了一种收视惯性,他喜欢一个节目,就会在同一个时间去收看它。从而使观众造成持续的关注度,品牌节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电视人的观众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人的观众意识,是以观众为本,全心全意地为观众着想和服务于观众的思想意识。它要求电视人心中时刻装着观众,想观众之所想,急观众之所急,尽量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种观众服务意识主要体现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质量优良的电视节目,并把观众愿不愿意看、喜不喜欢看作为节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