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恒 《钓鱼》2012,(3):44-45
水库冬钓在云南人的四季垂钓中最令人醉迷。入冬以来,我们所处的滇东南地区,虽然地处北回归线上,亚热带、温带气候明显,颇有“四季如春”的感觉。但前期一场寒流,使我们“热暖惯了”的云南人冷了好一阵子,连双休日出钓都耽误了,直到26日双休日前两天,气温略微回升后,我们才重操钓具,  相似文献   

2.
一、依据气候变化细化钓位 春天的气候乍暖还寒,人们的衣着也讲究“捂”。这就说明天气虽然感觉好像是暖了些,但实际上早晚的温差还是比较大的,深水区和浅水区的水温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温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来灵活换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一、白露以后出钓 我们这里属于四川盆地,典型的盆地气候,夏天潮湿闷热,我每年到了夏天都封竿“闭关修炼”,然后熬到农历的白露以后,再重新出关,大展拳脚。这时的天气虽然还是热,但已不是闷热了,适合全天出钓。  相似文献   

4.
马建华 《钓鱼》2005,(20):36-37
自“台钓”传入大陆后,经过成千上万钓手的不断改进以及钓鱼媒体的大力推广,大陆钓手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钓法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垂钓方式——悬坠钓。可以亳不夸张的讲,现代的悬坠钓法已经摆脱了最初“台钓”的框框束缚,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垂钓技术。但直到现在,仍有大批钓友将其称为“台钓”,部分钓友直到现在仍然用“台钓”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钓鱼活动,众多的钓鱼刊物虽然也展开了对现代悬坠钓法的技术性探讨,但系统性介绍悬坠钓的文章不多,而部分介绍悬坠钓的理论文章又过于深奥,  相似文献   

5.
冉守训 《钓鱼》2005,(2):52-52
这条小巷中,住着十几位喜欢钓鱼的离退休人员,大家经常在一起垂钓或谈经侃技,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赋诗填词。虽然造诣有高有低,但个个文思奔涌,或触景生情,或有感而发,每每都有咏钓新作。正如我们的“诗评家“李大个子所说:“这些诗词,是发自肺腑的垂钓者之歌,可以鼓舞钓志,增添情趣,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6.
马建华 《钓鱼》2005,(12):23-23
自“台钓”传入大陆后,经过成千上万钓手的不断改进以及钓鱼媒体的大力推广,大陆钓手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钓法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垂钓方式——悬坠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的悬坠钓法已经摆脱了最初“台钓”的框框束缚,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垂钓技术。但直到现在,仍有大批钓友将其称为“台钓”,部分钓友直到现在仍然用“台钓“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钓鱼活动,众多的钓鱼刊物虽然也展开了对现代悬坠钓法的技术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永成 《钓鱼》2004,(12):23-23
江苏省连云港市沿海特色钓鱼,蛙钓“肉狗”鱼。这种鱼虽然小,但肉细嫩,味鲜美。易钓,垂钓者不用鱼钩,直接把饵扣在线上,用抄网接住即可。每个潮水,可钓5千克左右,成为不少钓鱼人的喜爱,也是他们一笔可观的“灰色”收入,用来购买渔具等,可达到以“鱼”养“钓”的目的。瞧,这竿上了两条。  相似文献   

8.
盘龙客 《钓鱼》2009,(23):46-47
古稀有五的壮族老人卢启恩,是笔者单位的退休老工人,也是一名爱鱼数十载的老钓翁。虽然他是那种只管钓鱼不管深究的寻常钓者,而且也常常仅仅是为了获取鱼事的愉悦,乐此不疲而已,但凭着多年野钓经验的积累,也似乎羽化成了“功到自然成”的民间神钓手。每每为我们带来惊喜与赞叹!  相似文献   

9.
颜恒 《钓鱼》2010,(23):40-41
神州大地地域辽阔,虽南北气象迥异,但冬天能钓到鱼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那条“冬至不停钓,等于瞎胡闹”的钓谚是站不住脚的,至少表述上是不全面的。而另一条“冬钓深”的钓谚,虽然符合了冬季夭象寒冷,鱼易逗留在深水区的一般规律,但在经过了长期的垂钓实践后,我们却得出了另一个切实可行的结论——冬钓浅水鱼情也很好。  相似文献   

10.
李哲 《钓鱼》2014,(14):30-31
说到盛夏,大家首先的感觉是气压低闷热,然后便是“鱼难钓”。特别是在夏季的阴天,虽然温度非常适宜钓鱼,人也感觉舒适,但结果却总是令人失望。既然温度适宜,为何鱼不咬钩?关键是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钓法和合适的时间段。过去笔者的感受也和大家一样,可经过最近几次出钓,明显地改变了过去的看法。现在的观点是鱼难钓,并不是完全不能钓,这需要从钓点选择、钓法运用和用饵上去下功夫。下面笔者谈谈盛夏季节闷热天钓鱼的策略和管见,供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溪流钓石斑     
李旗 《钓鱼》2006,(4):36-36
在山涧溪流中钓取淡水石斑,鱼咬钩后,一般会拼命逃逸,那种挣扎的拉力,给钓者的感觉是最刺激的,鱼越大冲击力也越大。虽然淡水石斑鱼的个体都不太大,但钓获的感觉却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2.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13.
刘藏之  朱子 《垂钓》2003,(8):56-57
虽然主张“钓而不纲”,怀着一副“仁者爱人”的菩萨心肠,但孔老夫子并不是素食主义者,对于鲜美的鱼肉,他是不会拒绝的。  相似文献   

14.
孙惠德 《中国钓鱼》2005,(11):28-28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鱼儿是越来越难钓了,鱼获也越来越少。但我们江浙一带有一种独特的钓法——“提钓”,却是天寒地冻时鱼获颇丰的有效钓法。  相似文献   

15.
傅常奇 《钓鱼》2004,(23):14-14
入秋以来,由于少雨、多云和晴天较多,我们干休所“钓协”分会,多次组织老同志外出钓鱼,几乎每周钓一次。9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先后去溧水的拓塘和珍珠泉鱼塘进行四次垂钓。虽然钓绩不够理想,但也小有收获。有的钓友也钓到稍大点的鲤鱼(约1.5千克左右),但因想急于得到此鱼或者缺乏这方面的操作知识,提鱼方法不当而跑鱼。  相似文献   

16.
宿聚生 《垂钓》2002,2(11):12-15
很久没有参加竞技钓比赛了,我几乎忘了竞技钓的激烈感觉。这一次借《垂钓》举办的“太平洋杯”竞技钓赛,我又重新体验一下这久违的感觉。就像忽然遇到了久未谋面的老友,有一种说不出的热络和熟稔,还有一点点的陌生和新鲜。  相似文献   

17.
邓晓辉 《中国钓鱼》2012,(12):22-23
说起钓石斑鱼,我酝酿了很久却不敢贸然下笔,因为石斑鱼属名贵鱼种,如今野生的可谓凤毛麟角,十分稀少。而我的战绩也是“丑媳妇怕见公婆”,羞于示人。话说回来,虽然“钓历”浅,但我对石斑鱼有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曾经在厦门海堤涵洞、  相似文献   

18.
这是作者在“面向21世纪全国渔业经济研讨会”上的发言,虽然是针对渔业发展的,却与我们大力倡导的游钓运动密不可分,今特别编发在“游钓”栏目里,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增加我们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本来不想“乱弹琴”,只因在钓友家做客无意中翻阅了一篇名叫《江南冬钓的七钓七不钓》的文章,对其中有些经验之谈略有不同感觉,想一想,还是凑个热闹,谈谈本人江南冬钓的雕虫小技。钓小与钓大面,确冬实钓不小错水,其面实不钓还大可以水再进一步,就是钓小水面的大阳面,钓大水面的小阳面,即:小中钓大,大中钓小。淡水鱼中,唯独鲫鱼抗寒能力强,只要水温在5℃以上,它们就好“自由散漫”,追逐阳光,是水中的“向日葵”。有位钓友,按“钓小不钓大”的路子,但忽略了阳光,结果钓了几回“小”,不是“颗粒无收”,就是“稀稀拉拉”。所以,遇“小”别忙钓,…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4,(17):30-31
前言:1995年潍坊风筝节,1996年无锡太湖钓鱼节,笔者与王永贵两次相遇时他的钓技不怎么样,虽然他曾代表江苏队在第十二届全国钓赛上拿过个人总分第2名,还入选江南队,参加了1996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伽玛卡兹杯首届“大江南北钓鲫高手对抗赛”,但成绩平平,在参加“钓王杯”总决赛的高手眼里,王永贵尚不能构成威胁。然而,笔者注意到阿贵个性的三个特点:狂、鬼、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