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语文学习方法中的熟读与背诵湖北省黄梅县大古中学洪仕元《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4期刊载的马智强先生《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一文中的“语文学习方法应以熟读背诵为主”一说,找十分赞同。现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问题,择取马先生这一观点略陈管见,与...  相似文献   

2.
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中某些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一种融合古今教育优势的全新的“大语文”理念正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本文分别从理论、实践操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维度,对新理念指导下在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求理论和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目前在城市中学已有一些例子和经验,但如何在农村中学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则所见不多,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农村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如何抓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大范围语文教学的普遍现状来看,学生进入中学后语文学习“不适应”、“过渡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进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兴趣锐减,成绩下降,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而言,固然说明他们小学阶段的语文素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但就教的一方面而言,一个重要的失误,就在于忽视了中小  相似文献   

5.
教大语文育小能人合肥四十中学王爱珍“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这是姚竹青老师的口号.我很赞赏。“大语文教学法”,其主旨是要通过初中三年的一系列动口、动手、动脑和动情的语文能力训练,让学生练就一身随机活用语言文字的本领。这是一种多项目,能力型的新式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余纯 《现代语文》2007,(6):107-107
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所以也应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无法逾越的起点。而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我国中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性的课题。放眼世界,从法国的“多样化途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到美国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再到日本的“综合学习”,尽管名称不同,但各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所有的课程中,语文应该说是最富于生活情趣、最丰富多彩的一门学科,然而,现在语文课竟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枯燥无味的一门课。不少学生正在“远离”语文,“厌倦”甚至“厌恶”语文,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语文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语文学习是影响人的一生、贯穿人的一生、与人的生命相始终的。于漪老师说,学习母语,不是一般的技能技巧问题,母语是每个中国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每个中国人血肉相连。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语文教学以魅力,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学要“真”这里…  相似文献   

8.
“以读带写”与“以写带读”张庆棣(广丰县第二中学)读和写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两大内容。读是写的必要条件,写是读的重要目的,二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带有启蒙性贡,以“识字、积累词汇、学习句子”为主要任务,因此侧重点在于“读...  相似文献   

9.
(一 )研究内容  “全语文”是“大语文”观的发展,覆盖语文学习的全部的外在情境、基础知识的内涵和语文的知悟能力、创新能力。概括地讲,就是“全方位地学习语文”和“学习语文的全方位”。  “全语文”思想体系的理念载体,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创新战略,是利用各种学习情境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 ),在合作中发展,在自学中创造的学习程式,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综合又具体的体现。包括五型课堂:  一课堂:课本教材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课本外有意阅读活动。  三课堂:常规学习活动,即良好习惯养成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我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策略:1.使学习形式具备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动中学”在“做中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广南县第一中学黄保兵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中多次提到。如,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中就...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语文”观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入渗透,和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风,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了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一个亮点,语文教材中一单元一次“综合性学刊”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相似文献   

14.
怎样学语文?一些人说在生活中学,到社会中学。不错,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社会就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功夫在书外”,不过这些仅是理论层面上的说法,实际上对于一个在校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功夫首先应该主要放在课内、书内,从操作层面上讲,应该从读、悟、积、习四个方面人手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学习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但它,又何止是一门学科呢?笔者崇尚“大语文”的教学思想。“大”者,数量大,范围大,密度大。把语文教学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思想,即大语文。有个比方打得好:语文是空气。作为空气的语文充满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永远而又执着。因此,我想说:生活处处皆语文。  相似文献   

16.
陈敏芳 《教育现代化》2005,(10):101-101
“研究性学习”传入中国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随着1997、1998年的那次有关语文大批判的展开,“研究性学习”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并被当作一种教育思想模式推广到全国。引发了全国空前的研究热潮。由此也可见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初中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已推广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做法仍是盘根错节,藕断丝连。语文教学课堂内“满堂灌”、“讲风”依然存在,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大语文”。如果教师没有“大语文”的思想,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教不好语文;如果学生不能做到广闻博览,仅仅凭课堂老师的传授就学不好语文。大凡语文教师都懂得语文知识得法于课内.语文能力形成得益于课外。只有不断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在扎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构想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如花中奇葩,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城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花独放不是春”,农村中学虽然没有城区的优越条件,但依然有独具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地处三峡,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也是美人王昭君的故乡。屈乡的人们承袭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精神,为建大坝,背井离乡,展示了屈原后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20.
原则之一 :定位所谓定位 ,就是要给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课文的地位、教师以及中学生定位。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现行中学语文大纲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笔者认为 ,中学语文学科与语文还不是一回事。它应是中学生在语文运用的大背景中接受系统的语文训练、思想教育和性情冶炼的一种有效凭借。它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教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为将来的工作学习打下语言运用的基础。课文的地位 :用叶圣陶的话讲 ,只是例子而已 ,即用来训练、教育学生的范例。它既不同于小学语文的要求 ,更有别于大学中文系的要求。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