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数学教师创新意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由问题、方法、结构、应用、主体等子意识支撑。牢固树立这些意识,创新教育才能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文章分析了数学教师具有创新意识的意义,并建构了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全面阐述了素质教育下新型教育教学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了“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从观念是先导,关键是教师;树立新理念,转变旧观念;更新创新,使命全新等三方面进行分析表述,特别是对“树新”、“转旧”阐述的八个“树立”和八个“转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立统一原理,联系我国现阶段正在倡导和进行的素质教育,就其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问题,必须树立四个统一的观点: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二、民主教风与激发挑战的统一;三、主动意识与参与意识的统一;四、理论传授与创新实践的统一。只要师生双方共同认识、把握和运用它们,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中,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尹汶 《宁夏教育》2000,(6):56-56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和个性。学科教学必须寻找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处理好“双基”与创新精神培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幼儿团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沃土。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应从课题制定、材料准备、设计问题、组织交流等着手.尽可能地帮助幼儿获取有关环境的充分的科学经验,并适当地将部分科学经验上升为初级概念;设计指导幼儿操作活动的问题要讲求开放性与可控性想结合;从理念上对幼儿的奇思异想变否定为鼓励;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正确评价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要牢固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朱文兵 《继续教育》2001,15(2):41-41
一、创新精神的内涵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只要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渴望才能激发起创新的激情,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浓厚的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独立性和批判性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特征。创新活动是开拓未知的活动,要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科学的探索是艰苦的,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丁肇中教授说过:“选择科学就要准备吃苦。” 二、教书育人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要加大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于实践教育创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实践教育创新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要能更好地实践教育创新需要“深刻理解教育创新的意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创新才能实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根本目标;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践教育创新才会自觉自愿,才会有勇气。  相似文献   

9.
“地理创新教学”,就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实践有: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技能;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新活动;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0.
张卫红 《职教论坛》2002,(24):29-29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应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时代要求;二是抓好课程改革,实施新一轮的学科教育与综合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三是培养创新意识,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素质这个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开放式教学。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强弱,对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