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写,教师一人看”的作文教学模式。“分组合本”方式,是受学生轮流记载班级日记一事的启迪而创设的。1984年起,我把由学生干部记录的条文式班级日记改为由全班同学轮流执笔的散文式班级日记。想不到同学们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当一位同学的“大作”问世,便有许多同学争相传阅并加以评论。我每周查阅一次,写一些评语,有时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久而久之,同学们便把班级日记当成他们发表习作的园地,一些同学的写作兴趣就是从这里培养起来的。就这样,我的“分组合本”作文训练悄然诞生了。我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写作小组,每组五至七人…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提出了“自能作文”的理念,其目标在于体现“教是为了不教”,鼓励学生自己写作、自己评改,逐渐形成独立写作的能力。“循环日记”是一种习作训练模式,由班级学生分组循环,每人轮流写日记,在相互评改、激励、分享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开展“循环日记”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明晰“循环日记”的写作特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记录学生的真实生活,做好跟踪指导,促进多主体间互动评改。  相似文献   

3.
将作文教学与训练学生写“行走日记”相结合的作文之路,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行走日记”是日记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轮流写作,互相批改,互相借鉴,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具体操作的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轮流日记”,即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组员撰写,次日传给下一位,如此周而复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轮流顺序)就在不久前的一天放晚学时,我听见孙润全在对小组长说:“今天的‘轮流日记’让我写吧,好不好?今天我有东西写,我一定会写好的。”他的眼神里既有些羞怯,又充满着渴望。能有学生主动要求写日记,况且是以前那个提起作文就头大的学生,我的心里一阵开心,看来,“轮流日记”真是功不可没!一、自由、创造带来新动力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他们心血浇灌的结晶。没有…  相似文献   

5.
方英 《南昌教育》2004,(1):12-12
中学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呢?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从2001年开始,我试着指导学生写起了“循环日记”。“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循序渐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训练两年多来,效果很好,激活了学生的写  相似文献   

6.
《班级日记》是“遥控班主任”的第一手材料,是班委带领班级成员搞好自主管理的重要依据。“班级日记”的具体操作程序为:先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然后由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写作。班级日记内容除保留值日班长对日常生活情况的记录外逐渐转向“对违纪事件的评述”。对“良好班风的渴求与颂扬”,对“班级活动的安排与设想”,对“同学及记录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介绍评价”。对“身边同学闪光点的挖掘”,等等。有了这第一手材料便能针对班级情况,对症下药及时教育指导。根据《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根据《班级日记》,了解学生动态;利用《班级日记》,促使学生自省;根据《班级日记》,巧设角色,根据《班级日记》,妙用惩罚;根据《班级日记》,引导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班级日记》,与家长交流,达成教育共识,等等。  相似文献   

7.
谢丽丽 《班主任》2014,(11):22-23
教育需要对话交流。没有对话交流,也就没有教育,特别是对于面临巨大高考压力的高三学生来说,更需要精神情感的力量。我班的班级“接力”日记因此而诞生。“接力”日记,顾名思义就是班级日记一人记一天,轮流往下传。具体实施方法是:按学号顺序,每天由一名学生任值日班长,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并记好班级日记。值日班长要认真观察、细心记录,日记内容务求真实,写真情实感;动笔之前要认真阅读其他值日班长写的班级日记,与同学进行一次心贴心的交流。班主任每周至少阅读一次班级日记,并将针对某一科任教师的日记推荐给该教师阅读。高三毕业时,将所有班级日记进行整理、打印,送给全班学生做纪念。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让学生写出“真文章”,就要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笔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1.多种形式的作文表达。(1)“流动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流动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自愿的原则来定顺序,排列好后,全班统一一本日记,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作内容与形式自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先当读者,认真阅读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  相似文献   

9.
杨维斯 《辽宁教育》2004,(10):36-36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不例外,没有丰富扎实的语言根底,同样不能产生成功的作文。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我找到了一块肥沃的土壤———“班级金三角”。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方沃土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一、黑板一角我所教的班级黑板向来是“缺少”一角的,这一角被我“侵占”去专门用作展览好词佳句,而写好词佳句的任务,是由全班学生轮流完成的。每天早晨,由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其他同学抄下去。实际上,即便不抄,单是看黑板的时候不经意地扫几眼,一天下来,也会把这几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在学生…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写、会写、善写呢?一年来,我采取了让学生写循环日记的方法,即把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六位同学每天轮流写日记(写在同一个日记本上)。实践证明,循环日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11.
分组合本日记,即几个同学共用一个日记本,轮流写作,由组长管理,并定期上交。它是对中学生进行课外练笔训练的一种新型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分别写,教师一人看"的封闭式日记训练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合作性、竞争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我开始担任班主任。为了把班级工作做好 ,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激发同学们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 ,几年来 ,我们坚持师生同写班级日记。这里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 ,谈谈班级日记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一)全面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由于班级日记是班级学生“人人写 ,写人人” ,所以能够准确体现班内学生的思想动向 ,从而全面了解学生。有一次 ,班级日记中有人写了这样一句没署名的话 :“救救我的同桌吧”。我感到这可能不是一件小事。分析笔迹 ,发现写的对象是一位姓孙的同学 ,该生整天闷闷不乐 ,上课无精打采 ,课堂上…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09年9月至今,我和所带的班级已经共同走过两年多的日子。两年多以来,他们从中年级走向高年级,从"八九岁,狗都嫌"到青春萌动,其间,我一直进行日记接力的尝试。"日记接力"是一种书面交流形式,操作很简便:就是在班级放一本或者几本日记本,由学生轮流记。一日仅限一篇,主要以班级、学校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为视角,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然后每日固定时间在全班朗读交流。两年来,近十本日记记录下班级发生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下他们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坚实足迹。  相似文献   

14.
<正>循环日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提高更大群体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借用此手段鼓励学生进行习作分享,并引导学生将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结合其个性化想象,使习作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起到了有效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所谓循环日记,就是让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轮流在同一个日记本里面写生活日记。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将学生按学习认知状况或组别属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本日记本,从周一开始由小组成员轮流撰写日记。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证明,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实施快速作文教学,虽然比传统作文教学有优越性,但与预期效果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作文分项训练时间不足,训练量不够,根本无法夯实学生各项快速作文的基本功,从而制约着学生快速作文能力的综合提高。本人在快速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从中发现对学生进行日记训练,恰好能弥补快速作文教学中训练不足的缺点。可以说,写日记能够为快速作文教学添上奋飞的翅膀。   1快速作文“分项训练”的重任可分散在日记训练中。如图: 快速作文分项训练内容日记训练和它的对应内容积累素材(景、事、…  相似文献   

16.
所谓“接力日记”,即是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组员撰写,次日传给下一位,如此周而复始。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适当调整轮流顺序。“接力日记”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循序渐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一开始,我也不确定学生是否会接受这种形式,也不确定他们会对这个本子付出真诚。实践两年多来,大家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望,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学生由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写作当成一种需要。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成了他们一种自觉意识。“接力日记”…  相似文献   

17.
<正>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就得从写日记开始,由此我采用了全班学生轮流写日记的办法。首先,我把全班学生分组,每组5个人,这样每个学生每周只需写一篇日记。一个小组轮流写完后,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换日记本。另外,我还设置了3本公用日记本,写作程度较好的学生一周可写2~3次,体裁、内容不限,可以写人、写事、写物、写诗,也可以写读(观)后感,还可以写家里、生活中或上学、放学路上  相似文献   

18.
“作文难,难作文”是学生和老师普遍的感受。教学中,我不断地思索,试图寻找一条让学生愿写、乐写的途径。吴江市横扇小学徐伟荣老师的“剪贴式日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剪剪、贴贴、画画、写写,不是可以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吗?于是,我在自己任教的班里开展了“剪贴式作文”的训练。经  相似文献   

19.
宋秀丽 《成才之路》2010,(22):I0006-I0006
将作文教学与训练学生写日记相结合的“日记作文”之路。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很多老师也都尝试通过写日记来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以前为了增加学生的练笔次数,我总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至三篇日记。  相似文献   

20.
王焱坤 《班主任》2007,(3):16-17
进入高中,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面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个个新问题,我摸索出通过组织学生记班级日记来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组织学生记班级日记的具体方法是:按学号轮流,每天由一名学生任值日班长,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并记好班级日记。值日班长要认真观察、细心记录,日记内容务求真实,写真情实感;动笔之前要认真阅读其他同学所写的班级日记,与全班每位同学进行一次心贴心的交流。班主任每周至少阅读班级日记一次,并将针对某一科任教师的日记推荐给该教师阅读。高三毕业时将所有班级日记认真整理,打印出来,送给全班学生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