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古代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不复存在了,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爱国主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已深深融人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优秀儿女,至今仍蕴含着勃勃生机,焕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近几年来,新余一中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广大青少年要提高爱国主义觉悟 人们常常把祖国比作自己的母亲,也常常为自己是祖国的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感情经过理性的升华.交织成牢固的民族意识和祖国观念,从而形成对祖国无限的爱,即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所产生出来强大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民族昌盛英勇献身。青年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艰巨而神圣的历史重任。中华民族的振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座知识宝库,古诗词则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如果我们的青少年对民族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话,他将如何学得好祖国的语文,又如何谈得上创新呢?所以,积极开展有效古诗词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让明天的太阳更辉煌──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曾春峰今天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班主任肩负着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文明文化修养的任务。这是一项细致而艰巨的工程。记得德国十九世纪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与全部可以总结在这一概...  相似文献   

6.
爱国之心 ,人皆有之。关于爱国主义 ,列宁有句名言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人人都有自己的祖国 ,人人都爱自己的祖国 ;人们常常把祖国比作母亲 ,为了祖国母亲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这种爱国热情把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 ,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凝聚力 ,这就是爱国主义。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跨世纪的今天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  相似文献   

7.
在汉朱虚国的故地上,在《水浒》清风寨的山脚下,座落着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镇——临胸县柳山镇。这里的人民历来以兴学重教为传统,一代又一代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近几年,他们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狠抓硬件建设,使全镇6所学校都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  相似文献   

8.
邵玲 《教学与管理》2012,(24):111-112
我国传统文化是有着几千年文化背景的优秀的文化,对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和孟子,他们的思想就包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们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的国度。古诗,祖国经典文化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入的古诗历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学生通向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绝佳通道。通过古诗的学习,能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感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学习古诗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精妙语言,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师是人类智慧的启蒙者,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的传播者及建设者。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国民素质的提高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决定着我国的未来。因此强化小学教师修养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说到底素质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三题──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学教育北京五中吴昌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五千年来传承有绪,源远流长,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优秀儿女,至今仍蕴含着勃勃生机,焕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传统美德无疑是其中的精华,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兴化市戴窑高级中学位于历史文化古镇戴窑镇,该镇区位优势显著,东邻204国道,与东台市、大丰市接壤,该镇的商业及文化辐射半径达十五公里。该镇文化底蕴深厚,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建镇历史,历史文化名人施耐庵、刘基都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在这里举起了反抗强暴的义旗;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理学大师,东海贤人韩贞(号乐吾)先生更是在这里留下了他四出讲学、劝人为善的身影。这些丰厚的人文积淀,都成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在这块土地上学习、生活的水乡儿女。学校创建于1972年,经过三十多年…  相似文献   

13.
客家人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广的一个汉民族支系。他们有很强的寻根意识,虽然远隔重洋,在海外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生息了二三百年,但他们却念念不忠祖国,不忘曾经孕育客家民系的故乡。无论是在迁徙之地,还是重返中州,他们都有着一次又一次的隆重的祭祖仪式;无论怎样漂洋过海,怎样跋山涉水,他们都要重返故土,去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源。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经过千百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道德规范,它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它的基本内容是热爱祖国的人民,热爱祖国的山河,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祖国的事业无限忠诚,维护祖国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祖国处于危难时挺身而出为拯救祖国而进行殊死斗争.可见,爱国主义是民族的灵魂,感情的纽带,团结的基础,它能形成一个民族国家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推动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五千年来传承有绪,源运流长,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优秀儿女,至今仍蕴含着勃勃生机,焕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传统美德无疑是其中的精华,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剂、内动力。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尊师敬长,严己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14,(26):3-3
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我们称赞他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将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集体智慧、主流价值观传承下去。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对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儿童的悉心培育和点滴浸润,孩子们才得以积累知识、锻炼技能,并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进程。由此,他们成功地发挥了经济助推手和社会黏合剂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7.
每次展阅历史,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震撼,不论是古代、近代、现代还是当代,总有一些让我们敬畏的名字,即使是岁月的经年风雨也掩盖不了他们思想的锋芒。他们散居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引领着中国文化的走向,引领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他们的集体智慧凝聚成了华夏文明,他们站立的姿态构成了民族的脊梁,影响和改变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生活。与他们的对话旅程显然不会那么轻松,因为与他们接触总让你意识到自己还不够睿智,不够深刻,但这种对话无疑又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我们不是依旧在无知和愚昧中徘徊吗?所以,在内心深处,我感激他们。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我们的祖国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爱国”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亿万民众心中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9.
王紫瑾 《文教资料》2008,(18):120-122
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也拥有着令全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我国的古典诗词,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各种形式,重视经典文化的熏陶,重视诵读与感悟,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让璀璨的中国文化在新生代的身上烙上最美丽的印迹.  相似文献   

20.
程列君 《双语学习》2007,(9M):80-81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座知识宝库,古诗词则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词的诵读。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的修身与治学,这就是所谓的“底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