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波 《垂钓》2013,(5):42-42
草鱼又名鲩鱼,在我国分布很广,通常在江、河、湖、塘等水体的中下层活动,觅食时可游至水体的上层。草鱼性活跃,游速快,食量大,生长季节游至水草丛生的河流、湖泊浅水区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的主要食物是水草和其它植物,鱼苗期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期摄食浮萍及嫩草,体长达到10厘米以上时即可摄食多种水生植物和旱草。  相似文献   

2.
马建华 《钓鱼》2006,(2):16-18
每到冬季,于大多数钓友来说已经到了收竿的季节,因为从多年来延续的认识上普遍认为.冬季天寒水冷.鱼已经不再摄食。其实.作为变温性动物的鱼类。由于它们可以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体温,因此对于送到嘴边的食物。它们仍然有摄食的欲望。只不过处于节约体能的考虑.它们不会主动去寻找食物。在多数时间里,它们会选择水温相对较高的水域,成群的待在一起,减少游动,节约体能。  相似文献   

3.
鱼类和地球上所有其它生物一样,都必须从它们的生活环境中取得能量和其他所必须的物质,以维持它们的生存,如产卵、洄游、自卫、以及最基本的体内器官的消耗。在鱼类世界中,摄食似乎是统治一切的“法规”。鱼的食性,由于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就是说,鱼类器官的形态、构造与功能的不同,决定着鱼类可能摄食的种类和效率。在水体中,鱼类摄食的食物种类很多,这在客观上决定了鱼类食性的多样性。伴随着长期摄取某一类食物,它的摄食器官构造、生理特点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按着成鱼的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4.
一、鱼类的营养:鱼类的营养基础是摄食,摄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的营养。研究鱼类的营养是从食物开始的,掌握不同鱼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摄食特点,以及环境条件与鱼类摄食的相互关系,揭示鱼类的生物学规律,在垂钓用饵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垂钓某种鱼类,首先要了解它的食性,了解其摄食强度和季节变化以及摄食时间和方  相似文献   

5.
秋季是一个万物生发的时节.其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因此,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应以“甘平为主”,即多吃有清肝作用的食物.少食酸性食物。而且.要注意初秋.仲秋和晚秋三个阶段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配制佳饵,提高上钩率,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鱼类的摄食过程,这将开启我们的制饵思路。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鱼类感知食物并分辨其味,是通过自身的化学感受器来实现的。这种感受器有专门接受物质元素的细胞,这些细胞分布于鼻、口、鳃、侧线、鳍尖和尾梢等部位。当某些元素在水中出现并刺激鱼的嗅觉或味觉神经元而产生感应电位时,恰好与其遗传因子中的食物化学信息相一致,于是鱼儿便接纳而摄食;反之,则拒食离去。鱼类准确分辨并识记各种食物的化学信息,即为固定不变的条件反射,这正是鱼类维持机体生命最基本、最主要的神经活动和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扬天举 《垂钓》2004,(6):13-13
鳊鱼属于中小型鱼类,多游弋于水体的中下层,也常到上层觅食。鳊鱼喜欢江河湖库的多水草处,喜欢清洁.含氧高的深水水域。鳊鱼主食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时摄食各种食物残屑,在中层游弋时有摄食抗落食饵的习性。鳊鱼5—6月产卵于深两米左右的软泥多草区.7-9月份多游于水体的上层或表层,啄食嫩草、菜叶或落水昆虫。鳊鱼的食草性和杂食性与鲩鱼相似。  相似文献   

8.
蛙跃池塘     
一、游戏目的 1.发展学生弹跳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2.培养学生对跳的兴趣和勇于展示自我的能力。二、场地器材20m×50m洁净场地、粉笔、跳绳。三、情景导入 一群饥饿的青蛙,为了寻找食物,必须跳到池塘的荷叶上,捉上面的害虫吃。跳快了能更快地吃到食物或多吃到食物。慢了,则有可能吃不到食物。  相似文献   

9.
邢乐仁 《垂钓》2005,5(11):41-44
翘嘴鮊为何吃浮在水面上的食物?鲤鱼为何在进食时喜欢“拱”呢?鲢鱼为什么有滤食小的不能再小的藻类的本领?这些都与鱼类摄食器官的构造和摄食方法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所谓"冬甜",指的是冬季垂钓时,钓饵的选择要偏重"甜"性.这个"甜"性,不可理解太窄,即只要冬季在钓饵中添加甜味物质就可以了,"甜"在这里所指的内涵十分丰富. 我国北方,特别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冬季江湖河塘的水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断绝了各种天然饵料的供应;同时,水温急剧下降,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和昆虫停止繁殖.南方各地,如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水面虽然不结冰,水温也大大下降,各种水生微生物,昆虫的繁殖速度此时也十分缓慢.鱼类冬季摄食的能力较弱,但并非都是冬眠的,为了能量,它们还是要进食的. "冬食甜"是鱼类长期适应于环境造成的对食物只有被动选择的权利,不能像人类那样自己加工制作各种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因此,鱼类的冬食"甜"也就有了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11.
何川 《中国钓鱼》2006,(4):36-37
草鱼在鱼苗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才转变为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可见,草鱼从小到大要经历食性的转变,由食肉的小家伙逐渐过渡到吃草的大个体。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会根据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说白了就是这些家伙不太挑食,附近有什么就吃什么,要不怎么能闯遍大江南北,甚至远渡重洋呢。据解剖统计,草鱼不仅吃水中的黑藻、苦草、黄丝草、马来眼子菜、凤眼莲、聚草等水生植物,而且陆生植物中的黑麦草、稗草、苣荬菜、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也成为上佳选择,就连各种瓜叶、菜叶和甘薯叶等也常常拿来果腹。  相似文献   

12.
邢乐仁 《垂钓》2006,6(1):44-46
三、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性食物。(略) 四、食物的隐固性和可塑性 在研究分析鱼类的食性时,常常发生食物组成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或大或小变化的情况。有些鱼类食物组成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是鱼类食物的可塑性;有的则比较稳定,变化的程度很小,这是鱼类食物的稳固性。可塑性是指鱼类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改变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稳固性则是在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鱼类仍有保持原来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寻找之乐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我们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每天在寻找,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寻找乳头、寻找食物、寻找玩具、寻找朋友、寻找伴侣、寻找工作,寻找乐趣……  相似文献   

14.
根据韩春气温高水中易乏氧等弊端,暮春钓鱼需在钓时和钓点上做文章,尽设避开强光照射的水域,寻找溶氧足的地方,这样才能钓到鱼。—、钓早晚渔谤说:“好春钓早晚,投竿选近岸。”萚春的白昼气温已接近夏天,但早晚空气宜人,比较凉爽,这是鱼摄食的两个高峰,也是垂钓的最佳钓时。这时刚刚出现鱼肚白,深水区俄了一个晚上的鱼,会纷纷游向近岸的浅水,寻找食物充饥。这时可用短竿钓岸边,只要别弄出声响惊散鱼群,就会频频上鱼。  相似文献   

15.
卢鑫 《中国钓鱼》2007,(7):42-42
用活虾做钓饵的好处有三点:一、味道甘甜,口感独特。在气压低、水温高、水体溶氧差的条件下,杂食性鱼类更喜欢摄食动物性蛋白质低的食物,便于消化。比起油腻腻、肉乎乎的蚯蚓、蛆虫来说,虾肉组织纤维细、弹性好且饱含水分,略带甜味,更容易吊起厌食鱼儿的胃口。  相似文献   

16.
钓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了解了鱼类的活动规律、洄游路线、觅食地点、适宜的环境、摄食的温度、溶氧量的高低,天气的变化和对口的食物,就不难钓获。  相似文献   

17.
陈东丽 《健与美》2023,(11):72-75
<正>当减重是你的目标时,你所吃的食物比锻炼更重要。虽然减肥成功归结于摄入的热量少于燃烧的热量,但如果你想让自己更容易减重,需要避免吃一些食物。当你寻找适合减肥的食物时,关键是要选择饱腹感强的种类,并能支持训练和日常活动。这意味着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体积大的食物会占据胃部空间。在决定不吃什么食物以帮助减重时,要避免吃那些膳食纤维含量低和热量密集的食物,以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不平衡的食物。减重期间要避免吃以下15种食物。  相似文献   

18.
柏名荣 《钓鱼》2004,(19):26-26
青鱼是摄食动物性饵食为主的鱼类。它的食性决定了田螺,河蚬,幼蚌,小虾,蚕蛹是它的喜好食物。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如果水体中有这些动物性饵食的话,它的食性必然倾向于符合自己食性的食物。一般的塘主,养殖青鱼时,不可能专门针对青鱼的食性,去投放动物性饵食,在青鱼失去喜好食物的前提下,它不得不使自己的食性有所改变,去选择被动食物,如麦子,麸皮,菜籽饼,玉米面团等许多种植物类饵。食用这种饵,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张猛 《钓鱼》2008,(19):36-37
金秋季节是钓鱼人一年中收获最丰的季节,水库野湖中的鱼儿经过春季苏醒摄食;夏季开口觅食;到了秋季,鱼儿可以说是大口狂食了—出于本能,在这个季节的鱼儿要吃到足够量的食物和营养,完成一年中的增膘长个,季节轮回,为越冬做好身体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三级跳远技术已分为两种类型俄罗斯式技术,即单脚跳阶段长于跳跃阶段;波兰式技术,即跳跃阶段长于单跳阶段。1968年,英国教练汤姆·麦克纳布提出了各种技术三个阶段长度是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