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景文 《中国集邮》2001,(11):15-15
朋友,独具特色的胶东战邮单式,您可能见过存世稍多的“挂号执据”,也可能见过较为罕见的“汇款收据”,但是,我敢肯定,您不曾见过“取款凭单”!  相似文献   

2.
李润 《集邮博览》2012,(3):92-93
收藏烟标久了。总觉得有些烟标的图案似曾相识,好像在哪儿见过一样。仔细翻阅查找之后,发现原来不少烟标的图案。竟然与我国发行过的邮票或邮品图案极为相似,甚至一模一样,似可称之为烟邮同图吧。  相似文献   

3.
邮友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相互交流中自发、自愿、自然形成的一个群体。它的称谓,平凡而普通,但它让我从邮品中体味了人品,从交往中感悟了真情。邮品有价,能从市场买到,而邮友的交情则是无价的,需要彼此用心去培育呵护。邮友好似一本读不完的邮书,让我不断地收获信息,增长邮识,丰富邮藏;邮友又像一扇打开的窗,让我经常看到外面多  相似文献   

4.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1,(11):20-21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作些解释。邮票中有“票中票”的图案,以及此类专题的集藏;而这个“邮外邮”,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语。说的是和“邮”本不搭界或关联很少的“邮外”领域,竞多方位的运用了“邮”的表现元素。于是,我便给了这个现象一个自创的概念,称作:“邮外邮”。  相似文献   

5.
谈谈集外邮     
前一段时间,一些邮友致函编辑部,提出了一些有关外邮收藏的问题。受编辑部的委托,现就某些问题简要回答,不妥之处尚请各位邮友指教。问:为什么要集外邮答:集邮作为一种大众业余文化活动,已有100多年历史。100多年中,集邮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集邮的  相似文献   

6.
王新中与上海 2003年3月下旬,全国集邮联副会长、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新中利用出国访问在沪转机的时间,抽空来到上海港务邮协下属的上海港医院和港务工程公司两个基层邮协,对他们的"建家"活动进行考察和指导,并分别题了词。这是他第4次来到上海港务邮协指导集邮工作。作为一个全国集邮联的领导,王新中为什么如此重视上海港务邮协开展的集邮  相似文献   

7.
邮海短波     
澳门邮协、广州市邮协在澳门教科文展览厅联合举办“澳门,灼有峡谷由碱犷(5月14口班日)燕厂介·邮海短波  相似文献   

8.
邮评是伴随着邮市的存在而存在,有邮市自然就会有邮评,邮评对集邮投资和邮市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邮评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同时相关部门对邮评人士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以致近年出现不少歪嘴的邮评充斥邮评界,使不少集邮者和投资者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9.
曹东辉 《集邮博览》2010,(12):76-77
我有一位俄罗斯邮友,叫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拉弗列西切夫——本名弗拉基米尔,父名亚历山大,姓拉弗列西切夫。1989年3月,一位波兰邮友在给我的信件中夹了一个贴苏联列宁邮票的实寄封,寄信人就是苏联列宁格勒的拉弗列西切夫。我当时很想与苏联邮友通信交换邮票,就用英文写了一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珍邮     
立健 《上海集邮》2002,(6):45-46
湖南王新生问 常在各种邮刊邮报上看到“珍邮”两字,我知道中国邮票中确实有很多珍邮,有些还是世界级的,但我只集新中国邮票,故很想了解新中国邮票中哪些才算得上是珍邮。 答 在答复这个问题前,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珍邮(或称“珍品”),大多数集邮者认为珍邮就是价格特高的邮票,这种看法虽不算错,但不够全面。人们  相似文献   

11.
高邮寻邮     
仇润喜 《集邮博览》2010,(10):62-64
历史名城高邮。2010年7月6日,是出梅前夕的桑拿天,为寻邮踏上这块神往已久的土地,自愿来亲近你啊,蒸笼下的盂城。车行在"秦邮路"上,透过车窗,映入眼帘最多的一个字,即有灵性、会眨眼的"邮"字。机关企业、临街店铺、路边广告,或冠"高邮",或以"邮"命名,处处透着亲切。如同在首都机场抬头便见飞机一样,这里,目光所及,势必有"邮"。  相似文献   

12.
谢刚  周炼 《上海集邮》2013,(12):2-2
本刊讯市邮协于10月25日在上海邮政大楼新五楼举办基层邮协秘书长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刘佳维、李曙光前来授课。市邮协王观铝会长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来自全市各基层邮协的秘书长和市邮协各专业委员会委员近180人出席。培训由市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才鸿主持。  相似文献   

13.
儿子在澳大利亚,2011年7月,我和夫人去探亲旅游。作为集邮爱好者,在异国他乡我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寻邮,一路所遇点点滴滴,说来由于语言不通造成了一些麻烦,但苦中有乐,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4.
李润 《集邮博览》2013,(9):76-78
拜读《集邮博览》2011年第11期所发《"邮外邮"谈》一文,颇觉新鲜有趣,作者李近朱先生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书籍封面上的邮文化。事实上"邮外邮"不仅体现在书籍封面上,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充满邮味的"邮外邮"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信我们来看看这些邮味十足的烟标。邮味浓厚的烟标是何时与邮文化结缘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艘满载邮文化的邮船已经"驶进"武汉久华烟厂出品的烟标(国1)。这枚绿底烟标的主版图案是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邮船。颐中烟公司在此期间出品的红印烟标(图2),则是一枚较早与邮品有关的烟  相似文献   

15.
台湾寻邮记     
宋晓文 《上海集邮》2011,(12):31-33
作为一位专职集邮工作者,我曾经因举办集邮活动接待过多批台湾集邮家,并与陈继勋、俞兆年、蔡英清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台湾集邮家们多次邀请我能有机会到台湾一游。这几年间,福州的不少邮友先后踏上宝岛之旅,纷纷从台湾给我寄来邮资明信片,让我感受到在台湾寻邮的乐趣。女儿的对象是台湾同胞,将在台湾举办婚礼。我们一家组成了一个“福州亲友团”,踏上了台湾之旅。作为集邮者的我更是感受到旅游、集邮、省亲的多重快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集邮史上,几乎每个集邮组织有一份自己编印的邮刊。邮会与邮刊,两者息息相依,邮会兴旺,邮刊随之活跃;邮会衰落,邮刊则衰微。可以说,邮刊是中国集邮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香港布约翰第294次·6.24-25作为现存香港开业最早的拍卖行,布约翰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在邮友印象中,它虽也曾拍卖过不少华邮名件,但总体上还是以中低档邮品为主,每月一次的现场拍卖同时也是香港与外地邮友的聚会,人气极旺。但从去年3月份加入世界最大的拍卖集团ESCALA之后,布约翰已经转变经营方向,向中高档邮品进军,加入集团后第一次拍卖就以超过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18,(4):23-30
在前几期发布的特别策划预告中,我们一直以“国内外著名高山”为题向邮友们征稿,因为涵盖范围太广一些邮友便询问什么样的山才符合征稿标准呢?其实在发布时作为编辑也挺纠结,考虑到世上的山有千万座,把它们归类又有各种角度,并且关于山的邮票邮品更是不计其数,如果选定了某一细分类别,怕会限定邮友们的思路,一句话!还是希望来稿丰富多样,会有固有思路以外的出彩之处。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山东邮友处获得一枚印有“免邮寄递”字样的印刷品(见封二),反复研究,先喜后忧。喜的是过去未见披露,应该属于新发现。忧的是钻研许久,对其“定性”仍有几点疑惑。现介绍与同好,诚望邮友们协助研判。  相似文献   

20.
云南寻邮     
左鹏 《集邮博览》2013,(12):48-50
一直以来,我对云南总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印象,玉龙雪山、丽江、大理、石林、腾冲……给我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遐想。日前,我有幸到云南一游,作为集邮爱好者,云南行,更是一次寻邮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