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古愚是清末陕甘有影响的教育家。他在关中、兰州执教的30年间,吸收西方现代教育观点,对传统教育加以改造,倡导“实学”,主张“经世致用”、“教育救国”,强调普及农村教育,全面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本文在把握近现代社会转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基础上,从教育目的论、功能论和价值论等方面对刘古愚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百年前,面对内忧外患,志士仁人喊出“教育救国”的口号,呼唤新学堂、新教育。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要求全党全国都要对“科教兴国”有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3.
严复(1854~1921) 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他强调“教育救国”,主张多办学校、办新学。他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西学”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救国思想”是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应该首先或主要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把教育视为国家强弱兴衰的根本。“教育救国思想”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思想”突出并强调了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小说作品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特质的审视与剖析,认为在所有民族病症中,“官本位”的思想对人们的心灵腐蚀最厉害,为此他塑造了许多反面人物,来鞭笞这种“官本位”思想。同时,他也认为“官本位”的观念严重地阻滞现代化的进程,从救国的立场出发,主张打破官迷,把精力用于科技和实业,因此塑造了一些深受西方激进思想文化浸染的新人物,以此表明自己对“官本位”思想的鲜明态度。  相似文献   

6.
严复教育改革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之交,面对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严复提出了通过振兴教育,以使炎黄种类文明自立的主张,这被许多史家称之为“教育救国论”。但是,严复并不认为任何教育都能救国。他强调,中国旧的传统教育不仅不能救国,恰恰是亡国灭种的重要根源,唯有科学...  相似文献   

7.
穆藕初的救国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藕初是民国初期实业界崭露头角并领风骚于一时的新一代民族资本家。留学美国归来后,他率先引进和推行现代科学管理模式,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内涵在其身上得到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在反对旧教育开创新教育,提倡和推行“生活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c“它不是外国洋教条的抄袭,而是地道的中国‘特产’;不是实用主义经验论的中国化.而是有其独特理论体系和现实基础的;不是社成‘做中学’的花样翻新,而是批判旧教育改革旧方法的杰出创造”。“陶行知先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由教育救国走上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一个典范”(那还超语)为改革中国的旧教育,勇于革新,不断探求。如他所言“我们在这十二…  相似文献   

9.
教育救国论者更注重人的现代化问题,通过引进西学、废除科举制、建立新的教育体系、普及基础教育、宣扬民主,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以深刘改变国民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为民族复兴培植根基。如果说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高素质的现代国民,那么,教育救国论及其实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1893—1990)是现代中国及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是一位爱国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救国论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晏阳初放弃了优裕的城市生活,走入农村,在河北定县开展改造农村的实验研究。他认为平民教育在社会改造和“民族再造”的过程中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杜亚泉的教育救国思想及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以科学报国、教育救国的先驱 ,毕生致力于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视教育为救国自强的根本 ,为推进社会进步最有效的途径。他开办学校 ,主编杂志 ,编撰教科书 ,著书立说 ,力图造就有觉悟、有良好品格和素养的新型国民 ,并提出了一套改革教育体制的方案 ,对近代教育结构的领域及功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时是私立中华大学的创办者。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成为民办大学校长先驱与楷模的人生历程中,历经了传统社会的变革和西方文明的洗礼,坚定了教育救国的理想,并不惜倾其所有、托钵化缘,终生从事私立中华大学的教育活动。他倾家兴学的壮举、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和矢志教育的精神至今仍有启迪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东坡词论是其整个文论系统中的一部分。强调作词首先要对国、对民负责;主张协律而不为律所缚;喜爱豪放但也不轻薄婉约;仍然摆脱不了词小诗大的传统观念;以“清丽”为其词风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的先驱,独特的求学背景是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基础。其以译书为媒介倡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以“三民”教育为救国之纲领,以学习西学、开展科学教育为救国之良方。其教育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至深,对当今教育改革、“科教兴国”仍不失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学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以救国为己任,通过分析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提出救国必须"新民","新民"必须新教育.他以包容的胸怀,"化合"中西文化教育凝练出他的"新民"教育宗旨,并从塑造新民的途径、新民的特性、新民的普及性以及新民的道德核心作了系统阐述.这一切"不在于它对教育有多少建树,而在于他的思想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问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倡导教育救国,特别是他早期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造就了大批的民主革命志士,并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周素园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不断地探索振兴中华、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终于实现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丁文江不仅是中国地质科学的主要奠基者,而且是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和实践,主张以科学观念更新人们的思想,以科学精神作为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强调科学在救亡图存中的决定作用,并身体力行地参与科学救国事业。为捍卫科学,他积极发起“科玄论战”。在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人才的培养以及科研机构的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尤其在地质调查所的创建和“中央研究院”的改革方面,成就颇大。他为近代中国培育了第一代地质人才,为近代中国科学事业尤其是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地质学界第一位将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的科学家。他用自己行动上的积极奋斗努力实践其毕生倡导的科学救国思想。  相似文献   

19.
《书谱》充分肯定了书法的社会功用和艺术功用,深刻地揭示了书法的艺术本质,具有卓越的美学思想,高明的艺术观;坚持发展的观点,提出反对泥古。在缝承与创新的关系上“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充满辩证思想,是艺术辩证法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20.
康熙主张“以德化民,以刑弼教”,“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反对无论任何犯罪一律重刑处断的绝对方法。在立法上,他注意体恤民命,针对律例繁简不一的情况,对清朝建立以来所用的例文进行了系统编定。他还随时针对法律与现实中犯罪不适应的情况,因时制宜地予以修订。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他不仅亲自参与审案,把人命案件当作大事,坚持疑罪从轻和少杀慎杀,及时清理积案。他还注重挑选能力强和办事谨慎的人担任司法官员,对于不肖司法官员能及时予以惩处。在刑罚的执行上,他注重对过于苛责的刑罚执行时间和地点及时进行调整,以期给人犯自新的机会,防止人犯因为过于恶劣的刑罚执行环境而死于刑罚的执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