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后”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新的文化性格和社会价值观,与在物质匮乏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地对抗某种现实的秩序,而对社会内容的书写、对社会规范的尊重和力争上游的斗志表现的并不充分。因此,向主流文坛靠拢是他们写作的未来走向,这样才能真正走好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时代即策划时代。出版商通过一次次的策划,通过不断的新的命名,在包装作家的同时,成功地打造畅销书,大造声势。“80后”作家走的是“先进入市场,再进入文坛”的路子。但是,市场的巨大销量并不等同于文学上的成功。“80后”作家想要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相似文献   

3.
"80后"作家的青春写作以城市记忆作为写作资源。在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城市面貌,后现代文化和青年亚文化、大众传媒和文化工业等深深影响了"80后"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了文学生产机制。"80后"作家的城市青春书写体现出独特的城市经验,充满了青春的"呼愁"之伤,承载了他们对爱情的追寻和追寻不得的忧伤;由中国社会变迁、西方文化涌入带来的文化震惊与心灵失衡感带来的忧伤;无法实现理想生活,无法接近信仰、梦想的忧伤。"80后"作家的城市青春叙事中看得见的是城市中的物质细节,看不见的是"80后"作家对城市的思考与反思,以及对成长的宣泄与记忆。  相似文献   

4.
有人将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坛作家,划分为三大群体:留学生作家群,校园作家群和城市青年作家群。其中以执文坛牛耳的留学生作家群最为活跃。事实上,近代留学生作家的历史轨迹可以追溯得更早。1909年成立的著名文学团体南社,其发起人和骨干即大多为留学生出身。 中国文学的剧变,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五四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和先锋人物中,除胡适外,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鲁迅、周作人、沈尹默等,都是回国留学生。与早期改良主义和民族民主主义文学的巨擘相比,他们的“西学”程度要深;而与在新文化运动中哺育成长起来的新秀相比,他们的“国学”功底要厚。正是这种学贯中西、兼容古今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担当起新文学宗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近日,由国内多家文学网站推选的"中国十大‘80后’作家主编"榜单出炉,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写而优则编"的文坛80后旗帜人物纷纷入榜,然而,独占榜首的却是一位来自陕西、此前名不见经传的"80后"作家主编——马慧聪。据悉,中国十大"80后"作家主编名单公布如下:马慧聪:《草原·绿色文学》(现为《延河·绿色文学》),春树:《缪斯超市》,张悦然:《鲤》,孙睿:《逗》,郭妮: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70后”作家是尴尬的一代。他们既无“60后”的文坛地位,又无“80后”的商业成功。因此,他们只能是“60后”和“80后”之间的“夹层”中的一代。他们承上启下,正值青春期的他们目睹了中国文坛的末路狂欢。然而,还没有等他完全树立自己的话语权并充分地享受市场带来的巨大利益,狂飙猛进的“80后”已经一路高歌地席卷过来,借用文学的名义和青春的身体轻松地占据了文坛的话语权。韩寒以一种偏激的行为、猖狂的方式,向绝大多数同龄人或成年人不堪忍受却不得不遵循的考试制度清楚无误地表达了他的不合作;郭敬明以闪亮的面孔、感性的姿态,为大批爱好文学或渴望成名的年轻人提供了可供效尤的偶像和模板。其后的张悦然、李傻傻、春树……一个又一个青春的名字举重若轻地飘来。然而在这片媒体热捧“80后”的喧嚣声中,人们开始质疑“80 后”写作的文学性,人们开始注意到,在这场直奔名利而去的商业狂欢中,文学不见了。文学并非简单地炒作与做秀,它毕竟要以文字本身的魅力取胜。经数年积淀,真正具有写作实力的“70后”作家终于浮出水面, 刺破“80后”虚弱的喧嚣声,再领风骚。有人说,2006年将是“70后”作家强势回归的一年。对此,我们真心期待,期待他们重新抱着文学的梦想,给当下的中国文坛带来洁净而清新的血液,为当下正在成长的青年孩子们献上一餐文学的盛宴。  相似文献   

7.
叶文玲论     
一、本世纪文学麦加的最后一批朝圣者叶文玲不仅仅是一个著有小说、散文诸多精品的作家,而是一代中国作家以至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我看来,叶文玲代表的这一代作家包括王蒙、宗璞、张贤亮、茹志鹃等等,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走上文坛、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消声匿迹,新时期文坛重新复出并一度成为创作主力的这一代作家。从我国白话文学史的历时发展来考察,他们的“辈份”介于解放前叱咤文坛的文学元老如冰心、巴金、钱钟书、丁玲和80年代中期以后步入文坛的第三支创作力量如贾平凹、莫言、方方、余华之间。他们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相似文献   

8.
杨剑龙:按实用年代来划分作家并不科学,但是以此来界定80后作家,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由于这些作家相近的年龄层次,他们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文学观念、文学接受等方面,有一种共通之处。在当下的文坛上,这些作家非常活跃,参与写作的年轻作家也越来越多,应该说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这构成了文坛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在韩国用现代的学术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可以从1920年开始算起。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来说,鲁迅是不可回避的高峰。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作家作品的翻译、介绍及文坛的发展动向,甚至连中国自身也忽视的现代作家也有介绍。从中可以看出两国作家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一面;还可以发现韩国文坛已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自己的评价。中、韩在历史背景类似的情况下两国关系确实超乎寻常,中国现代作家对时代的认识非常准确,把活生生的经验和思考融入他们的作品里。韩国作家将其精髓介绍到韩国,希望韩国人民觉醒起来,为国家光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论"80后"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80后”写作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现象。表面上看来,“80后”写作率先走上了市场而没有走向文坛,“80后”的文学追求似乎被它的商业运作掩盖了。面对“80后”,也许外界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文学上的发现,帮助他们面对当前各种复杂的形势,为他们提供更为宽松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比较"另类"的一个作家,他的小说中存在着一群生活在焦虑状态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已经丧失了传统文人的道德和信念,成为世俗化的产物。王朔在描写这些知识分子时,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调侃,而这种充满贬义的人物塑造的背后,又有着作者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书香     
《新作文》2005,(4)
2004年的文坛是属于80后作家的文坛。《南方都市报》推出了"80后实力派5虎将"--孪傻傻、张佳玮、蒋峰、小饭、胡坚,与韩寒、春树、郭敬明、张悦然、孙睿等"偶像派"80后写手抗衡;紧跟着苹果树文学网站推出了"80后五才女"--张悦然、画上眉儿、颜歌、白雪、顾湘;稍后,"苹果树"及众多媒体力推的"80后5才子"--恭小兵、田禾、一草、水格、霍博又浮出水面。由此引发的关于80后的争论炒爆了整个文坛。老一辈的作家、评论家纷纷出来对80后作家进行或多或少的评论、指点,媒体纷纷对80后作家聚焦,而各个出版社也纷纷推出80后作家的作品集。本期我们就集中介绍各出版社推出的关于80后作家的作品集。  相似文献   

1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和话语,正如60年代的老歌在经过了40年之后永远只能在那一代人心中才会显得沉蕴和隽永一样,80年代出生的小作家们也怀揣着他们独有的迷茫、痛苦、沉思和感悟,走入了文坛,也走入更多人的眼帘。韩寒,郭敬明,胡坚,许佳,楚玳,叶枝,周嘉宁,苏德,张悦然……如今的文坛因为80年代出生的一批小作家而显出蓬勃的生机和绚烂的色彩。而在他们自己的心目中对文学,对写作甚至对生活又有着什么样绚丽的思考呢?写作是自由的劳作目前在上海大学影视技术学院读书的郭敬明,可说得上是这批80年代出生的准作家的代表了。被曹文轩称作“…  相似文献   

14.
迁址启事     
近几年来,“80后”写作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现象。表面上看来,“80后”写作率先走上了市场而没有走向文坛,“80后”的文学追求似乎被它的商业运作掩盖了。面对“80后”,也许外界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文学上的发现,帮助他们面对当前各种复杂的形势,为他们提供更为宽松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文坛的创作精神不断分化,作家们逐渐从一种“共同的话语”世界中分离出来,他们的写作立场、精神追求、艺术表现形式更趋于个性特征,各自营造着自己的写作空间,出现种种景观和思潮。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新概念作文竞赛”中成长起来的一批新生代青春派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形成一种新的文学现象。以张悦然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青春派女作家在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她们的写作充满了对青春,对生活的思索,并在对情感的表现中充满了女性意识。她们不断在自己的创作中注入新鲜的元素,尝试着对以往写作局限的突破,并以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来丰富自己的创作深度,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寻根文学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思潮,其特点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自我,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从宏观上说,它表现为现实主义时期文学进程中一种必然的深化,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新的西方流派和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拓展一片新的空间.闽籍作家杨骚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话剧创作的一员,他的创作尤其是早期的创作受到西方现代派影响较大,充满了唯美主义色彩,使他的剧作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魅力,也扩大了中国文学艺术家的视野,活跃了艺术思想,蕴含着各种文学因素和各种艺术现点的碰撞、交流和渗透,推动了"五四"个性文学的发展,加大了中国与外国文坛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综观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走向文坛时虽然都很年轻,却都富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也都非常不错,但却敢于背叛自己的阶级出身而成为中国现代化政治革命的追随者;他们都具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可能,却自觉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成为了呼唤现代文明的时代歌手,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无穷的生命活力;同样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20世纪中国文学充满者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9.
“80后”文学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较新的文学现象,它的命名是因为其创作主体为1980到1989年间出生的“80后”的一代青年.在这个时段出生的青年恰是出生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之始的80年代,成长于国家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90年代,他们进行文学创作时虽未有意识地形成某种固定的创作倾向或集结成任何一种团体和流派,却因具备特殊而相近的生活经历、思想资源和情感体验而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社会参与意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是为成长在全新时空状态下“新的一代人”.  相似文献   

20.
对荒煤文学道路的研究至今尚是空白。本文对这位与中国左翼文学同时成长起来的作家的文学道路进行了全面论述和评价。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荒野中的萌芽;二、忧郁而悲愤的歌;三、昂扬而热烈的时代乐章;四、永恒燃烧的心灵之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