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导航】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状况,最能代表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只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还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物性格形成的各个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是什么人?他是一位文学巨匠,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一共写了九十多部小说,他把这些作品合起来,叫做《人间喜剧》。有人这样赞美他: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他用笔来完成了。他为法国文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惊人地丰产,短促的一生留下了九十多部总名为《人间喜剧》的作品,塑造了二千余个奕奕有神的人物,这真是文学史上的奇迹! 本文试图根据他的著名作品、论文以及部分信札,对他的塑造人物手法作出初步探索。希望得到方家指正。人物的个性化巴尔扎克的人物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人生舞台上充分表现了七情六欲。巴尔扎克检阅了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形象,认为“首先,这些人的存在,同他们在那里生  相似文献   

4.
巴尔扎克在他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前言中说,一个作家如果只会“严格摹写现实”,只能成为一个或多或少忠实的画家,“可是,为了得到凡是艺术家都渴望的赞词,不是应该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些社会表现的多种原因,寻出隐藏在广大的人物、热情和故事里面的意义么?”巴尔扎克所说的“意义”是指作品的思想感情、教育功能、审美感受,类推以后,我们发现它也“隐藏”在诗歌《氓》与《采薇》中的“人物、热情和故事里面”,读者透过“典型化”的真实的生活感受到美。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1799年——1850)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卓越的代表.最主要的作品是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其中最重要的小说有《高老头》、《幻灭》、《农民》、《贝姨》和《欧也妮·葛朗台》等。一《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属于“风俗研究”的“外省生活场景”。小说人物不多,结构简单,但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却深刻有力,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巴尔扎克对它感到“很满意”,认为是他“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  相似文献   

7.
<正>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于1939年由人间书屋正式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该作品把叙事目光聚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以祥子为主人公,间杂以虎妞、小福子、刘四爷、孙侦探等次要人物,再现了那个动乱而艰辛年代中的一幕幕悲剧。“小人物”祥子经历着他的喜怒哀乐和人生五味,其中最鲜明的情节因素即他试图买车的“三起三落”,交织其间的是他的爱恨情仇。由作品叙事衍生出对人物命运的安排上看,老舍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叙事者,其塑造的祥子的遭遇不仅令人悲伤,更值得世人同情。  相似文献   

8.
陈亦权 《成才之路》2009,(28):I0001-I0001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9年。巴尔扎克出版了一部描写旺岱地区共和国军队扑灭保王党叛乱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文化界。但是也有人对这部作品很不以为然,甚至有许多人对这本书发出了不认同的声音。有一次,一位名叫萨乐毫姆的读者从里昂给巴尔扎克写了一封信,说:“你那《最后一个舒昂党人》算是什么作品,你到底会不会写小说,你审视过自己的观点吗?”之后在信中把他臭骂了一顿。巴尔扎克看完信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给萨乐毫姆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将自己的作品定名为《人间喜剧》。《人间喜剧》包含着一部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二者是有机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九三四年发表的《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 小说以一八一九年底和一八二○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基本平行而又间或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出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面貌。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一个“父爱”的典型——高老头。虽然高老头和他两个女儿的故事是作者用心铺陈的主要典型事例,但高老头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事实上本书真正的主人公是拉斯蒂涅,真正的主题是拉斯蒂涅的学习社会。  相似文献   

10.
巴尔扎克为《巴黎杂志》创刊号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小说所描绘的是一个有天才的人如何过着不安定的生活,受着贪婪、奸险的人的欺诈和剥削,最后死于饥饿和贫困。巴尔扎克为了给这个人物找一个和他命运相称的名字,苦苦思索了半年,仍然毫无结果。于是他断定小说人物的姓氏是不能硬造出来的,只能去发现它。他的一位好友给他提供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三年前,有个学生问我,在《守财奴》中,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称呼有好几个,为什么一会儿用这一个,一会儿又用另一个?仔细一看,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刻画葛朗台时,以葛朗台、老头儿、他、箍桶匠、好家伙等名称交替使用,使人读后不由自主地惊呼:好家伙,他葛朗台老头这一个箍桶匠!这确实是一个有趣而耐人寻味的问题. 首先,这是巴尔扎克在小说创作中的自觉追求.巴尔扎克总是在人物的性格与其称谓之间寻求某种契合,某种隐义联系,因而非常重视人物的命名.据戈日朗在《巴尔扎克怎样给人物取名字》中回忆:巴尔扎克在动笔写作一部中篇小说前,曾  相似文献   

12.
烛烺同志认为“鲁迅以故人的‘巨变’,间接写出故乡如故。《故乡》中写故人,还是意在写故乡,以闰土的生活遭遇,显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这儿有一个问題,即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是以表现社会环境为主塑造人物为辅呢,还是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呢?我们认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如果只描写了社会环境而不以塑造人物为主,或者把人物当作环境的附属品,社会环境描写得无论怎样生动深刻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相似文献   

13.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另一位法国文学大师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这样说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法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泰纳在其《巴尔扎克论》中评价道:“巴尔扎克跟莎士比亚和圣西门三人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人性的最丰富的文献馆。”自然主义小说大师左拉也将巴尔扎克誉为“天才的创作家,未来文学最强有力的工匠。”巴尔扎克以庞大的作品总集《人间喜剧》,为…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以他毕生的精力,建构了《人间喜剧》这座气象万千的文学大厦。《人间喜剧》包括90多部作品,分为三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是后两部分的基础。巴尔扎克以他的艺术之笔,展示  相似文献   

15.
在评价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中的贵族人物的时候,恩格斯的这一段话是经典性的,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他看出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遵循这一条线索,我们分析这篇小说时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从而对贵族人物的性格有一个基本的看法。 巴尔扎克天性过于活跃,面对人欲横流的金钱世界,他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各色人等的心理状态。他“发掘恶习,揭露热情”,将大动荡时期的巴黎社会、法国社会,其实也就  相似文献   

16.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了合称《人间喜剧》的91部小说,有2400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巨匠,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都兰地区图尔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巴尔扎克是长子,但很少得到家庭的温暖,出生不久父亲把他送给别人抚养,长大后进人教会学校寄读。小时候巴尔扎克的成绩不好,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竞名列第32名,因此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红楼梦》是我国人民引为骄傲的一部世界性文学巨著。它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却已具备了近代现实主义的规模与性质。其实,同样值得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还在《红楼梦》诞生之前一个半世纪,我国即已出现了《金瓶梅》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这部巨著不仅给予了《红楼梦》以直接的深刻的影响,并且同样已具备了近代现实主义的特点。而它的出现,却要比近代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早两个多世纪,比另一个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的作品更要早近三个世纪!在我国以至世界小说发展史上,《金瓶梅》的出现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小说本身堪称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奇书”。当这部“奇书”刚一问世,便立即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和社会。人们争竞阅读它、谈论它,爱之者“极口赞之”,奉为“外典”,恨之者诋毁咒骂,斥为“诲淫”;闯过者称“奇”称“快”,既“惊”且“喜”,未阅者“恨未得见”,以为憾事。同时,由于它的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
张鹏飞 《学语文》2002,(3):16-16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具有巨大的表现功能:历史的巨幅画卷、社会的广阔天地、自然的无穷变化、事物的千姿百态、人物的音容笑貌、世间的悲欢离合,这一切都可以用语言艺术加以表现、刻画和描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读者提供了二千多个人物形象,再现了19世纪法兰西社会的风俗史。《红楼梦》也以488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四大家族从繁荣到衰败的景象。托尔斯泰的作品提供了一面“俄国革命的镜子”。莎士比亚则用他的二万三千多个词汇筑造了文学的金字塔。当读者打开这些文学作品时,字里行间,众多人物,以其各自不同的个性与命运,带着喜、怒、哀、乐向人们走来,真是满纸云霞、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9.
《高老头》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它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老头》的中心人物虽然不很明显,但决不是没有中心人物。无论是从窗口式的角度去透视作品,还是用阶层式的观点去分析作品,都不难看到作品各条线索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金钱至上。这个核心,把作品中的所有人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个核心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高里奥老头。因此说,高老头就是《高老头》的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20.
提起《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这两部长篇小说,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它们的作者——法国杰出作家巴尔扎克。在世界各国的作家中,巴尔扎克是写作态度极其认真的一个。有一次,为了给某部作品的主人公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他左考虑右考虑,考虑了半年之久也未能如愿。为了这件事,他专门约来一位朋友,让人家帮忙。那位朋友来了以后,脑子一转,说出一连串名字,只可惜没有一个能让巴尔扎克满意。后来,实在没办法可想,他们就决定走街串巷,从商店的招牌上寻找。走啊,走啊,不知道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他们才在一条阴暗潮湿的小巷里找到了“马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