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必须准确地反映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总数必须相等,这就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记录、交流的基本语言,因此准确地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也是一切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依据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再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式子左右两边达到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现行教材中介绍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是——最小公倍数法,但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操作起来并不  相似文献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为了使反应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中每一种元素在左、右两边的原子总数都相等.所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步骤,正确掌握配平技法显得尤为重要.现介绍五种常用的配平技  相似文献   

4.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反应式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但是配平时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各元素符号右下角的小数字。同时,在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系数必须是不能再约分的整数。配平的基本方法有:一、最小公倍数法此法适合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具体方法是找出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而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原子,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配上系数使式子两边该元素的原子个数等于最小公倍数,再调整有关系数以完成配平。例1配平KClO3-KCl+O2。解析1.应从…  相似文献   

5.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和量的关系。其理论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所以一个完整方程式的左右两边,分子式前面要配上适当的系数,使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相似文献   

6.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一、初中化学式与方程式书写的要点 书写程序一般是:写好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头来标明.  相似文献   

7.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相同、同种元素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使左右同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之一,笔者总结了十二字经验:"根据基本要领,结合基本方法"进行配平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一、初中化学式与方程式书写的要点书写程序一般是:写好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头来标明.要写好化学方程式,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书写物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好多学生都为书写化学方程式而发愁,其实,只要掌握好的方法,问题就会迎韧而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配平,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通过改变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目分别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方法有多种,如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定一法,特殊法等.  相似文献   

10.
在第四章,同学们已经学过用求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但若碰到的是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在遇到复杂化学方程式时,我们还是选用求最小公倍数法并借助于观察法(必要时借助于代数法)来配平。 用求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复杂化学方程式,关键是选准配平的起点,即选准首先要配平的元素。那么,怎样选配平的起点呢?请同学们记住:应选式子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较多的不平衡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显然,作为首先要配平的元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是"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中各原子数目的分析提出了配平的概念,再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中各原子数目的分析说明了配平的方法,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原子个数相等,最后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个步骤,这样的编排突出了本节课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一重点和难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在书写的两个原则和三个步骤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对最关键的配平方法,学生理解不到位,训练不足,成了夹生饭,而且按以上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学生容易将"="写成"一",常常忘记写反应条件,忽视了很多细节,使本来就很困难的化学方  相似文献   

12.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学习好化学的前提和关键.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中,其中配平时,常有许多学生产生烦难之叹,为此,这里就教大家几“招”,以解除学习之苦.一、观察法此法用于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方法要点是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原子个数不相等的原子,接着在对应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反应式两边的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然后根据原子守恒的原则,由已确定了的化学式系数依次去推出其它化学式的系数,配平后再将短横线改写为等号.例1配平KMnO4△K2MnO4+MnO2+O2↑解析:通过观察KM…  相似文献   

13.
(1)含意不同 数学方程式是表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号两边的值相等;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表明了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化学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及原子的数目均相同,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化学方程式是用分子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学生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往往是考察学生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这也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下面谈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应确切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在等号两边分别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并加以配平。2.写化学方程式不能想当然,无原则地类推,例如一些活泼金属与稀酸(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会放出氢气,并得到此金属的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数学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式的配平,且方法简明,易于掌握。 (一) 我们就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来给出方法,合成氨反应催化剂 N_2 + H_2———→NH_3 加热设x,x,z为这反应式的配平系数,即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xN_2 + yH_2 = 2NH_3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反应式中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和反应后的数目必须相等。由此,对每一种元素可得到一个代数方程:  相似文献   

16.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除教材中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外,这里再给同学们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一、以奇配偶法适于用此法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方程式左右两边某元素的原子总数一边为奇数,一边为偶  相似文献   

17.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离子反应同其他反应一样,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是经配平的,使方程式两边的各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数相等。  相似文献   

18.
化学方程式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的关系,还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新教材专门把化学方程式列为一章内容,可见化学方程式是其他化学用语的综合训练。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面,而配平化学方程式则是初三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一个难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许多,但在初中化学课本和教参中,只介绍了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又由于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对其中的观察法不易掌握,因此有些化学反应式用上述两种方法又不易直接配平,如…  相似文献   

19.
一、化学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有三点区别1.含意不同:数学方程式是表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号两边的值相等;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表明了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化学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及原子的数目均相同,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2.符号的意义与读法不同:数学方程式中“+”读成“加”,“=”读成“等于”,表示数值相等的意思;化学方程式中的“+”、“=”与数学上的“+”、“=”写法相似,但意义不同.化学方程式中的“+”用于联系各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加”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化学方程式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有的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程中存在着“猜测性”和“盲目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四种配平方法. 一、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方法是:求出方程式两边相同原子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该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