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弘扬人的文学和思想解放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爆发后,给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平等自由的思想和"人"的理念在中国的盛行使中国女性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是同男人一样平等的个体,而不是依附于男人  相似文献   

2.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然自然,认为在国家出现以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但他又把通过女性的屈从来维护文明的形象贯彻到他的政治学之中.根据卢梭的思想,如果女人受到与男人同样的教育,她们对男人的影响力就小,而女性的根据地在家庭.这看似矛盾的逻辑实际却是一致的,因为卢梭要寻找克服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的根本矛盾的第三条道路——道德个体.妇女便是作为“道德个体”而情愿牺牲自己平等地位的人.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女性问题置于女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进行考察,尤其是两性关系问题,考察如何合理处理好两性关系。反映在推动性别平等的男性参与中,则是男性在此问题上的如何作为。文章无意论证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上的单方面参与,而是把男女绑定在一起进行考究,要探讨的是两性关系问题,并试图借探讨两性关系如何重塑来重新商榷男女平等的提法是否合理,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涉及对两性关系问题的看法的角度,提出适中、男女合为一个整体思想,以协调两性关系,希望本文对性别问题的解决有所补裨。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女性问题置于女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进行考察,尤其是两性关系问题,考察如何合理处理好两性关系。反映在推动性别平等的男性参与中,则是男性在此问题上的如何作为。文章无意论证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上的单方面参与,而是把男女绑定在一起进行考究,要探讨的是两性关系问题,并试图借探讨两性关系如何重塑来重新商榷男女平等的提法是否合理,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涉及对两性关系问题的看法的角度,提出"适中"、"男女合为一个整体"思想,以协调两性关系,希望本文对性别问题的解决有所补裨。  相似文献   

5.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总纲,它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所固有的平等思想和太平天国富有特色的基督教精神,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农民追求平均和获取土地的愿望,表现了对“人间天国”的向往。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终究与以往旧式农民革命不同,这首先在于洪秀全引进了西方的上帝,把中国农民的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中的平等博爱结合起来。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具有中近代的色彩。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宣布只有“上帝”是真神,其他一切人们所崇礼的偶像都是妖魔。人人都有拜上帝的权利。一切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皆是  相似文献   

6.
明媚  林泉 《留学生》2013,(3):6-7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对女性的关注视角,已经从两性问的公平和平等,转向了女性作为领导者的独特才能和优势。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商业世界在重审发展路径之时,也更加重视女性领导者在创新和管理方面所作的贡献。 有人说,每个人在一生当中,可以影响到大约两百人。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影响力更是无处不在。也有人说:上帝创造了男人来改变世界,同时创造了女人来征服男人。其实,女人通过自己就可以征服世界,凭借特有的个性魅力,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面影响身边的人,用自身的力量改变时代生活、创造幸福、影响世界。女人与男人一样是一个大写的人,有时甚至表现得比男人还优秀,女人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人说的不是自己的话,而是男人的话,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话语体系。因此,中国的“女权主义”还只能称作女权意识或女性思想,远没有形成“主义”。而且,这种女权意识或女性思想又有其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女性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地表之下的生存,在思想解放的春风中开始痛楚而柔韧的复苏。新时期女性文学从文化“寻父”到“弑父”,从“寻母”情结到“憎母”情绪,从退守女性“私人生活”到展开“一个人的战争”,写作主题不断变迁。本文通过阐述女性文学寻找男人———否定男人———追溯母体———回归自我的精神旅程,旨在呈现女性意识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女性批评主义视角下看《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女性形象始终在女神、女仆、荡妇中艰难跋涉,始终不能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女人。《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亦然。女人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人还很艰难。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作为“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急先锋,他在对东方化哲学及其漫延出的中国人国民性的一系列批判中,已经显露出在思想伦理上全面清理甚至清扫“孔子”的图谋。在陈独秀眼中,孔教思想的漫衍充塞乃是中国人迈入现代生活的最大障碍,是与代表欧美明进化的“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术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三条原则根本对立的,而我们的“现代生活”正是要向现代欧美明进化的方向迈进。他认为在这场思想革命、伦理革命中决没有调和的余地,所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中国人要过“现代生活”,就必须与孔教决裂,与孔教为核心成份的整个旧化、旧伦理、旧道德、旧思想,甚而旧风俗、旧习惯决裂。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解放”对于女性自身的确是一个富于悲剧色彩的话题。她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刚好处于如波伏瓦所述的尴尬状态:“在今日女人虽然不是男人的奴隶,却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品;这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类从来没有平等共享过这个世界……她们接受男人的照应同意抛弃她们对自主权利的要求……这是一条不幸的道路,无论谁走上这一条路,一定会迷失,最后走向毁灭一一从此听任别人主宰。”简而言之,只要男权中心状态的依然延续,女性就不可能从自己迷失的命运中被真正地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八十年代中期,是女性叙事文学的“被阉割期”。“被闭割期”的女性文学,是缺乏“女性声音”的文学,是不再有政治和艺术冲击力的文学。女性“第三代小说”以王安忆的“王恋”\缺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开始显现出女性作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所努力做出的文化调整。“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在中国文学中的”被讲述“地位,在女权主义的最为初级的形式上,即在当代文学史的线性时间上,争取一种文化的独立和对抗,在象征秩序中获得同男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力。“第三代小说”也为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平等:特殊教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作者提出:人的本质特征,构成了人必须发展自身的内在需要和压力;“人的平等”,主要是指人在发展自身时其权利和责任上的平等。然后,作者试图阐明:“人的发展平等”,是特殊教育获取物质资源的思想基础,因而,它也是“人道主义”之外,特殊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4.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在这近百年的探索过程中 ,女性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 70年代未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 :二是 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 :三是 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从不同阶段的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 ,可以透视出 2 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或许有许多人很不屑上海男人的“买汰烧”、“妻管严”,认为他们是懦弱、是娘娘腔的。但是如今的时代,男女越发平等,爱情婚姻越发宽松自主,越来越受女性青睐的偏偏就是这些懂得事业家庭两不误的“宅男”和“煮男”了。因此,对于现在的上海男人来说,不早,不晚,恰好赶上了这个让他们如鱼得水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坛杰出的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完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长篇小说《出走的男人》,深刻地表现了男人如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必须超越婚姻与女性的羁绊的思想。而刘孝存“破译”的《周易》下经三十四卦,题为《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则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末期一个男人已不安于过“从妻居”生活,并为此努力挣脱家庭的桎梏。两篇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是  相似文献   

17.
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旧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与学生表现为权威———顺从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甚至无意识地践踏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降低了学生理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既然教师与学生之间靠“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而“对话”是以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18.
翻译擂台     
上月回顾 我见到的很多女性,包括很多事业有成、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压根就没有想追求真正的平等。她们只想享受“平等”带来的权利,而拒绝一切义务。另一方面,今天,很多女性在经济上已经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了,但她们的精神并没有真正地自立起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强烈暗示和催眠,她们恨嫁、  相似文献   

19.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中,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政治口号。二百年来,西方资产阶级高擎着这三面反封建的大旗,扫除旧制度的羁绊,开辟新时代的坦途。同时,资产阶级也将其作为新的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思想工具而任意滥用。从理论上讲,“自由、平等、博爱”是近、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勒鲁在他的名著《论平等》中指出:“自由、平等、博爱”是“真理和生命的最妙的表达形式”,“是一个完整的学说”。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三位一体的学说中,  相似文献   

20.
“样板戏”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在“样板戏”的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女英雄的形象,表面上女性的地位被提高到完全与男性平等的地步,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本文从“样板戏”的女性形象入手,试图分析女性形象和所折射出的男权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