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俗话说:母以子贵。在皇室中,儿子当上了皇帝,母亲便会贵为太后。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父以子贵,因为儿子的原因,父亲才得以当上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君主选择嗣君,主要依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君主时代君位承袭的最基本原则与标准。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外,古代君主因个人喜好而打破前面的继承原则,主观决定继承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在古代,有一群被称为皇孙或王孙的人,往往也会左右关乎国家前途命  相似文献   

2.
虞夏商周学校传说初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学校有将近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史籍所载,我国的学校从虞舜时代(氏族社会末期)便已经产生了。但虞舜时代还处于原始社会历史阶段,按一般学校发生的规律说,这是不可能的事。从夏代起我国历史才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历史阶段,按理论说,夏代可能产生了学校。孟子明白地把我国的学校从夏代说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地下发掘的文献,至今还不能证明夏代确实有了学校。我国有可靠的文字记载的历史,目前只能说从商代算起。地下发掘出来的材料证明商周确实有了学校,这已成定论。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古笈中关于虞夏商周学校的许多传说,我们怎样去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当代史学界著名学者李衡眉先生的治学经历、治学方法和学术成就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文章具体介绍了李衡眉先生三度改为的原因,并对李衡眉先生在中国古代昭穆制度、婚姻家庭制度及先奏君位继承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具体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正确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及表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  相似文献   

5.
“家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特有的组织形式。王位继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是一项重要内容。先秦赵氏先祖已经存在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虽为赵统治所推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实际执行过程却存在较大的灵活性。赵氏立国后,君主立嫡时,往往惟自己意志是从,以致出现君住之争。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理想模式是永远不可能真正彻底执行的。  相似文献   

6.
早在夏代的初期,已经出现了铜器的铸造。根据对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发掘所发现的夏代铸铜作坊和青铜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已经出现了礼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和装饰器等五大类型,并且有出土于贵族墓,主要是礼器和兵器,造型简单等特点。夏代青铜器铸造手工业作坊遗址和青铜器的出现是当时社会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也证明夏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国外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已经步入常态化阶段,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实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力度还有待提升。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并争取政策支持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全面向社会开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商周考古     
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大约从夏代开始,经过商代和西周的不断发展,到春秋战国之际走向瓦解被封建制所代替。这一阶段历史,就是我国的奴隶制时代,其绝对年代,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的5世纪上半叶。①由于我国古代奴隶制们创造了灿烂的青铜器文化,所以也可称为青铜器时代。我国考古界,对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先后继承关系的研究已比较清楚。对商、周的考古遗址也发现了许多处,但对夏代的文化遗存究竟怎样?目前还没有有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英格兰盛行长子继承制,这一继承制度是形成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的英格兰普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予家庭中的长子最优厚的权利,并使其他家庭成员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然而,这种不尽合理的继承制度并未给中世纪英格兰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之一是当时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缓冲因素,这些缓冲因素能够在既有体制下尽可能多地为弱势家庭成员争取权利。教会就是一个重要的缓冲因素,本文即考察中世纪教会在保护私生子这一弱势家庭成员权利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朝前期皇位继承制度不稳定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李氏一族重武功及唐初权臣之政治地位两方面分析了唐朝前期(玄宗以前)皇位继承制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即李氏一族自北魏后世代为将,而且与少数民族有很深的渊源,因此选择嗣位之君.有“择勇猛者立之”的倾向;唐初关陇军事贵族与山东士族在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双方均欲拥立嗣君,以得元勋之功。  相似文献   

11.
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周文王父亲的长兄,在商周嫡长制的历史条件下,他以弟贤侄圣,远避荆蛮,而将大位让给了三弟,孔子赞其行为至德。历十九世吴国渐强,而季札复以三让而致国乱,历两世而国灭。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文章就泰伯三让与季札三让进行分析考证,在大量阅读史料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封王主要集中在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始封王分为宗室王和皇子王两类,但宗室王逐渐被遏制。东汉的绍封都出现在和帝以后,被绍封的诸侯国是因为没有子嗣、犯罪等。绍封王来源于被绍封者的父兄辈,或是宗室的其他支系,但要求与当朝皇帝的血缘关系较近。宗室王封地的范围远小于皇子王,皇子王之间封地的大小亦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皇子个人及其母亲的地位高低。章帝时对诸侯王衣食租税作出调整,封国广狭就不再具有决定意义。因诸侯王犯罪,始封国的地理位置或政策的调整还导致了徙封现象。以上三个方面是中央政权对诸侯王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越南历史上,陈朝以前君位继承的方式大都是父死子继,而陈朝则是父在子继,即内禅。为了保障内禅下政权的平稳交接,陈朝采取了二主权力合理分配、同姓结婚、倚重宗室等相应的配套措施。内禅能够发生在陈朝,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有浓厚的崇佛思想,另一方面与陈朝较少受前朝制度束缚有一定关系。在维持陈朝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方面,内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希伯来人的宗法思想起源于祖先崇拜,其中嫡长子继承制度是维护宗法思想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各种现实中面临着许多困境,诞生了选民观。宗法思想影响形成了宗法制社会政治结构。摩西后的神权、王权都曾想打破这种社会政治结构,却无法从根本上触及其宗法制根基。  相似文献   

15.
《元宫词百章》作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元宫词百章》的作者,古有周恭王睦木审说、周宪王有燉说、周定王朱橚说三种,至近代,又有朱有燉、夏云英合著之说?疚木急婧笕衔?《元宫词百章》的作者当为朱橚,而非其子朱有燉,更与夏云英无涉。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方志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扬州地区方志的编纂达到了顶峰,扬州学者们本着求公和求实的编纂理念投入到修志事业中去,对方志学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他们在体例和内容的设计上的诸多创设,被之后修志者广泛借鉴。在续志方法上,他们所秉持的保存旧志,不掩蔽前人的理念,至今值得后人去参考和借鉴。此外,他们还注意到方志与史书的区别,主张独立的方志学。  相似文献   

17.
秦国婚姻制度包括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庶民一夫一妻婚制。前者发轫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惠文君称王之后。特点有三:一是秦王室虽然实行嫡庶妻等级婚制,但继承君位的往往不是嫡长子;二是秦君庶妻之子一旦为王,其母即可尊为太后,不受出身贵贱,班次高低的影响;三是秦国太后生活淫乱,贞节观念淡薄。后者是商鞅运用国家政权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拆散大家庭而形成的。特点有四:其一,庶民婚制一般只能构建父母妻子型和夫妻子型两种家庭形态,而不能构建父母兄弟妻子型大家庭;其二,秦可能有婚姻缔结要经官府认可的规定;其三,秦有弃妻登记的法律规定;其四,秦律禁止夫妻关系淫乱。  相似文献   

18.
作为颇有作为的一代割据君主,孙权在选择继嗣这一关乎社稷安危的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他先立长子登,又宠遇三子和;登早逝,和得立,权却大力扶持四子鲁王霸,以致“二宫”并立,朝臣分化,阵线分明,斗争激烈。之所以如此,直接原因在于孙权长期不立后,“嫡庶不分,闺庭错乱”。而其根源则在于出自寒门的孙权及其统治集团与儒学世族之间的对抗。经过“二宫构争”的较量,以陆逊为代表的世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而孙氏皇权虽表面上得以强化,但其统治基础已经动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明洪武时期故元兀纳失里大王的考察,可以认为北元灭亡后,兀纳失里大王成为漠北西部的一支重要势力,但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哈梅里回回阿老丁来朝入贡,并非《明史·哈梅里传》所言是受哈梅里兀纳失里大王所遣。而且,本为故元出伯系的威武西宁王兀纳失里,其继承宽彻系肃王王号的时间,疑在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一年之间。洪武二十四年,明朝征讨哈梅里王兀纳失里之事,应是兀纳失里遣兵寇边所致。  相似文献   

20.
夏代早期的历史多语焉不详,甚或互有抵牾。对夏代早期历史的基本脉络作一梳理,并以考古资料为基准,探讨了夏代早期启、益之争,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篡位,帝相东逃,少康复政,有穷覆亡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在考古学文化上的反映,并尝试复原了夏代早期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