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涉及”的意思是:牵涉到;关联到。故“涉及”之后再用“到”字,就造成了词义重复的毛病。这种病句,在报刊中时有出现。例如:①节奏的松紧也涉及到呼吸问题。(1997年3月2日《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have,eat,drink,take都有“吃”、“喝”的意思;put on,wear,dress都有穿戴的意思。但要“吃”好、“喝”好却很有讲究;而怎么“穿”,怎么“戴”却不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阿房宫命名的缘由,现存的说法有三: 一、依地命名。根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渭之阿房宫。”依地命名说者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阿房宫动工时还没有命名,准备建成了以后再择一个美好的名字来命名它。于是“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阿房而随口称之为阿房宫。同时还举了两个材料作为佐证:①《长安志》云:“秦阿房宫一名阿城,  相似文献   

5.
纠错:“容化”应为“融化”。分析:“容”,意思一:容纳,常用的词组有“容量”;意思二:宽容,常用的词组有“容忍”;意思三:脸上的神情和气色,常用的词组有“笑容”。“融”,意思一:融化,常用词组有“消融”;意思二:融合,常用的词组有“融洽”。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融化”,应该用“融”,而不是“容”。记忆一点通:容纳容量容忍,融化消融融洽,多记几次不会错!  相似文献   

6.
“ +”是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在横线上加上一竖 ,表示增加 ;“ -”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从加号中减去一竖 ,表示减少 ;“×”是 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 .它的意思是 :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 .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 ;“÷”是 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 .它的含义是分解的意思 ,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 =”是 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 .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 ,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的来历$湖…  相似文献   

7.
按《说文解字》, “嫁”的意思是“女适人也”。根据《辞海》,“适人”的意思就正是“女子出嫁”。现在,我们提到“女子结婚”都会用“嫁”字, 但在古时候还有其他字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除了“嫁”字,古人还用“归”字表达女子出嫁的意思。《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  相似文献   

8.
纠错:“一展台灯”应为“一盏台灯”。分析:“展”,意思一:张开,放开,常用的词组有“舒展”;意思二:施展,显示,常用的词组有“一筹莫展”。“盏”,意思一:小杯子,常用词组有“酒盏”;意思二:量词,常用的词有“一盏灯”。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一盏台灯”,应该用“盏”,而不是“展”。记忆一点通:“展”字不能当量词哟!  相似文献   

9.
Charge,cost,expense,fare,fee这几个词都有“费用”的意思,wage,salary,pay这几个词都有“薪水、工资”的意思,但它们在实际运用中又各有不同。 charge:指收费,从卖方或提供服务方角度而索取的费用,偏重于通讯、公用事业的费用。例如: The charge they made for mending my watchwas absurd. (他们向我索取的修表费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做”、“作”一字是我们常用的两个词。从意义和用法上讲,二词是有异同的。“作”最早的意义有两个:一、“兴起”。如:“圣人作而万物睹”(《易·乾》)。意思是说,圣人兴起(出世)后万物才可看见(出现)。二、“制造”,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意思是:开始制造俑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作”还有“写作”、“作品”、“装”、“当作”等义。“做”是后起词,常用的意义有制造,充当,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等。在“制造”的意义上“做”、  相似文献   

11.
高语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注:“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也有书上对“间”的解释为“便道”、“抄近路”。  相似文献   

12.
“俩”、“两”和“二”3个字 ,在学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实 ,按这3个字的意思和一般的用法来分析 ,就比较容易区别。“俩”是两个的意思。如 :他们俩 ;咱俩 ,5个苹果我吃了俩。也表示不多、几个的意思。如 :才这么俩人 ,恐怕太少了。“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不能说你们俩个。“两”有4种意思 ,①表示双方。如 :两口子、两败俱伤、两相情愿。②表示重量单位。如1市斤是10市两 ,10钱是1两。③表示不定的数目 ,和“几”差不多。如 :我跟你说两句 ,过两天再说吧。④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字一…  相似文献   

13.
释“匹”     
“匹”有多种含义,既有“合”的意思,故有“匹配”一词,又有“势均”、“齐等”之义,故有“匹敌”一词。此外,还有其它含义。这里,着重谈谈“匹”作为人、马、布帛的计量单位的来历。布帛四丈为一匹(疋)。《汉书·食货志》云:“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  相似文献   

14.
《曹刿论战》中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记载极为简略:“公将鼓之。刿谫:‘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在解释胜利的原因时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相似文献   

15.
“故”字是一个多义词,为了便于掌握,可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词性和词义:1.在句首,一般是连词,表示因果、目的关系,译为“所以”、“因此”,若“以故”、“是故”连用,也是同样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16.
“源于”和“缘于”都是表示主语对象产生、存在、发展趋向的动词,都含有“来自”意,又兼系同词,故误用、滥用者多有之,很有辨析的必要。要弄清二者差别,必须首先弄清源”、“缘”之意。“源”本作原”,水流起头的地方,如源泉、源流长。后引申为事物的来源、根源出发点,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缘”本为佛教用语,谓宇宙中一切物皆待缘而起、因缘而定,如缘、因缘。后引申为事物产生、存、发展的起因、原因。“源于”即“来源于、源出于、自于”的意思,在实际运用中指主对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基。例如:无论任何时候,文学创作须源于社会生…  相似文献   

17.
“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这两个成语虽然都是表示很像的意思,但实质上是有差别的。在具体运用时,学生常常是模棱两可,含混而用。那么应该怎样区分呢?“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如郭先生画技高超,能惟妙惟肖地临摹出大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说明模仿得与原作十分接近,真假难辨。再如: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这说明弟弟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区别的办法就是前面能用“模仿”来修饰的,就用“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  相似文献   

18.
一、绪论
  最近,学习韩语的人越来越多,对韩语语法感兴趣的学习者也越来越多。但是韩语初学者想要学好“”及其相关的语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汉语中表示“所在”和“所有”意思的词有两个,即“在”和“有”,而韩语中却只有“”一个。为了使韩语初学者更好地学习和深入理解“”,我认为有必要将韩语中的“”和汉语中的“在”、“有”进行比较并分析得出结论以供韩语初学者进行参考。本文首先分析“”并对“”的多意语构造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这之后分析“在”、“有”的意思及其功能和用法;最后比较“”和“在”、“有”,并通过大量的例句具体分析“”和“在”、“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所说的“睡觉”是“进入睡眠状态”的意思,而古代说“睡觉”却是睡醒的意思。唐代白居易的感伤诗名篇《长恨歌》中有这样两句:“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其中“睡觉”就是指睡醒。在古代,与所说“睡觉”有关的词,除“睡”、“觉”以外,主要还有:卧、寝、寑、寐、眠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道经中,“寒池”、“寒庭”都有地狱刑罚之池、人身命门、月中广寒之池、北极元福弃贤世界郁单之国的神池等意思;“寒夜”则有地狱的意思,此外,该词还可作地狱曹府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