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赣榆方言在官话方言中极具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赣榆方言归属矛盾的本质,明确了赣榆方言应划归中原官话,同时提出了对赣榆方言深入研究的两个方向,并建议了深入研究的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滁州地处皖东,滁州方言内部语音特点并非整齐划一,某些地区具有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双重性特征,滁州方言研究对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研究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滁州方言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深入研究的空间很广,对滁州方言的总结回顾能够更好地拓展滁州方言的研究空间。本文采用统计法与文献分析法,对滁州方言研究情况进行综合梳理,以期为滁州方言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荣先生新作《官话方言的分区》至少有两点应该肯定下来:一是把“晋语”从“北方官话”分出来,二是用“古入声字的今调类”给官话方言分区。我们也觉得有两点应该提出来讨论一下:一是江淮方言是否也应该从官话方言里分出来,二是官话方言分区的标准能否单一化。  相似文献   

4.
以官话区量词的特点为参照,选取西宁方言和银川方言为代表点,呈现了西宁方言和银川方言的量词系统与特色量词,并与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兰银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的量词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次方言区量词体系的扩充方式,考察了各点通用量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辽宁方言主要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和胶辽官话。目前,学界主要是从辽宁方言语音的分区研究和语音本体研究两方面来对辽宁方言进行探究。本文对辽宁方言语音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并发现了某些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时表现出来的差别,这种差异也普遍存在于各种方言体系中,是语言社会变体的常见形式。方言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本文着重对赣榆方言中的词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观察、分析赣榆方言在不同性别中的使用情况,以掌握赣榆方言词汇在普通话以及社会因素影响下演变的过程,并试图从心理、职业和传统文化层面分析赣榆性别差异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静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5):9-11,62
安康汉滨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但其方言中却活跃着一个中原官话区没有而广泛存在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方言区的句尾助词"在"。本文描写了安康汉滨方言句末助词"在"的句类、句式分布情况及其语法意义,并将其与西安方言、成都方言、英山方言的同义表达句式相比较,指出安康汉滨方言因为受周边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晓军 《现代语文》2006,(9):66-67,43
一、山东自然地理和人文东西分布的差异对山东方言语言特征分布的影响 山东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的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的交界区.独具特色的齐鲁地域文化造就了山东方言,也长期影响着山东方言的发展和流变,并使山东方言打上了深刻的齐鲁地域文化的色彩和烙印.  相似文献   

9.
处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建平县,是东北地区进关的重要通道,其文化历史底蕴十分深厚。建平方言和作为普通话基础方言的北京话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作为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建平方言兼容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一些语音特点。本文从语音的角度阐述了建平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对建平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描写。与普通话相比,建平方言的发音呈现出了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西南官话、湘语、赣语接触地带的洞庭地区方言历史背景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适合本区方言发展的分期观点。  相似文献   

11.
凤翔虢王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虢王方言的特征、虢王方言的声韵调和虢王方言的同音字汇进行了分析、概括和梳理。  相似文献   

12.
方言较共同语来说,发展相对缓慢,因而常保留一些古代词语。山西离石话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文章通过例证考查离石话中部分古词的保留、变化情况,旨在说明山西离石话中也保留了一些古代词语。  相似文献   

13.
广西兴安话的归属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研究者在论证兴安话属湘语时存在如下问题:属性判断所依据的语音特征不具有排他性;研究选择的比较对象不尽理想;对兴安话中的官话成分未做充分解释;将民系与语言简单对应。结合历史人文材料从语言传播、接触、转用角度探讨兴安地方话的归属,认为在湘南桂柳官话盛行背景下,兴安城区官话区移民继续使用官话,而非官话区移民则一致转用了官话。兴安话凸显更多的是官话间的共性而非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较为详细地描写应县方言中代词的语音形式和词形的基础上,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了应县方言的语法特征,并指出方言代词发展的历史轨迹,以期还原一个比较完整的应县方言代词面貌。  相似文献   

15.
新疆汉语方言中原官话南疆片代表话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先从中原官话南疆片方言语音系统中声调的差异和方言形成发展概况方面入手,排除了吐鲁番话和南疆各地方言成为其代表话的可能,而后在明确伊犁和伊犁话之所指的基础上,从伊犁的地位显豁、说汉语人口数量可观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伊犁话堪称中原官话南疆片代表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语音与方言语音之间的对应规律是进行方音辨正的理论基础,文章以婺源方言中的声母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影响普通话学习的声母,并针对相应难点提出了一些进行声母辨正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普通话语音系统为参照,简要阐述了宜宾方音声母的古音残存误读混读、韵母的韵头丢失有无相悖、声调的有同有异入声尚存等语音特点,列举了众多的相关语音现象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宜宾人学习普通话排除方音干扰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寿县方言属中厚官话,但古入声字在今寿县方言的归类并不与中原官话的分派规律一致,而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文章列出了寺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指出了入声字的特殊分派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儿化"现象是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对其研究的文章很多,有共时的研究,也有历时的思考,主要有三方面:普通话的"儿化"现象研究、方言"儿化"现象研究和对其演变的研究。总观这些研究,其中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方言与共同语的结合、共时与历时的结合、多方言的综合比较研究等还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