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想象思维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桂云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3):77-78,64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想象思维训练潘桂云所谓想象思维,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并对此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语文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数量的增加上,或满足于对单个词汇、音节的孤立简单的了解上,而应...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形象,称做想象。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所谓再造想象。就是创造出客观上已经有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所谓创造想象,就是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的心理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经常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经常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技能,更有利于培养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感知客观事实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的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看出,想象力在学生智力因素中具有重要作用,极具创造性。因此,加强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创造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包括想象,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超越,在前人和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培养想象力想象与思维关系密切,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思维。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现进行加工,进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突出特征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或根本不  相似文献   

6.
单梅 《文教资料》2006,(9):76-77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想象?什么是想象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写道:“想象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概念告诉我们,“创造新形象”需要想象;反映已有的“不再眼前的事物”也需要想象。作文教学、作文创作和文章阅读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  相似文献   

7.
陈增印 《现代语文》2006,(12):102-102
想象是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参加,智力的开发、艺术的创造、科学的发明,就都难以进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一切,它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想象作,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想象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最早出现的一种与直观、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同形象思维不同,它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9.
马亚渠 《现代语文》2010,(11):144-145
心理学上认为:“创新思维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写作中的创新思维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概括、分析、综合,借助一系列的联想、想象,从而创造出文章的过程。作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0.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原有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并未加工过的事物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程逸汝 《小学生》2009,(12):24-24
亲爱的小朋友,什么是想象句?对眼前的事物经过思考创造出新的形象,然后,用句子表达出来,这就是想象句。比如:“漂在河面上的树叶是小蚂蚁的船。”这一句子是把眼前的事物——叶子,想象成了新的形象——船。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思维一般可以分为形象数学思维、抽象数学思维以及直觉数学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直观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在数学学习中,一般在小学阶段使用较多,而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手段,得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是需要在初中阶段主要培养的思维习惯,而直觉思维是经过大量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训练后,能够对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说明] 想象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人脑对取自客观世界的知觉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未感知过程或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过程。想象力也就是在知觉材料(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江丕权李越在学校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都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包括学习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基本过程为分析与综合、比较、分类和系统化,抽象、概括与具体化,类比、归纳和演绎等;思维的基本形式指概念、判断、推理、表象、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宁波市效实中学张弛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而想象能力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  相似文献   

17.
仝建兴 《考试周刊》2010,(44):161-161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因此,锻炼创造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出某一事物的新形象.比起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或图画、音乐在脑海里浮现出某一事物的形象)创造想象是更复杂、更富有独创的高级想象活动.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想象开始的,没有创造想象,便没有发明创造.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的能力.讲授文学作品时,教师不但要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和景物,步入画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更要使他们有创造想象的机会.有位教师讲了《桃花源  相似文献   

19.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审美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联想和想象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扩散性思维活动,同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有很大关系,是创造的预备姿态,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因此,我们要在读、写、听、说训练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判断、推理进行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的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