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鸿祥印象     
我认识吴鸿祥是从《认识端砚》开始,记得那是2001年下半年,我冈筹备成缘立端砚协会剑端砚厂家做发动工作,存黄岗镇白石村的雅章第一次见到了《认识端砚》这本书,这本书十六开,印刷精美,用纸考究,书中图文并茂,特别是端砚的图片,拍摄得相当好,色彩还原十分精确,跟其砚一模一样,连端砚  相似文献   

2.
《端砚》特刊借助《中国文四宝》杂志这块园地,今天正式刊了。我作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杂志社社兼主编、肇庆市端砚协会名誉长,为地方性刊物《端砚》与国级刊物《中国文房四宝》联手共《端砚》特刊而高兴,并对《砚》特刊的编辑、出版表示热烈贺!  相似文献   

3.
肇庆市首届“端砚文化节暨中国文房四宝展”虽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那隆重的场面、依然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毕竟这是端砚问世一千多年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化节,我作为“端砚文化节暨中国文房四宝展”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自然是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4.
肇庆既然有那么好的砚资源,利用好有限的端砚资源为肇庆打名牌,创效益,这是端砚生产者、设计者、雕刻家最关键的问题。笔者从事端砚工作二十多年,深深体会到端砚要上更高的层次,创更好的效益,受更多人的喜爱,端砚生产必须要走“重实用、精观赏、富收藏”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以记载岳飞砚而著称的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对端砚曾如此慨叹:“端砚之辨最难,非生长斯土悉心穷究者,不能知也。”这端砚之辨当然不仅仅是坑口、石质、石色之辨,而是指整个端砚学的研究。故清嘉庆著名的端砚学人李兆洛,在其《端溪砚坑记》中亦如此慨叹:  相似文献   

6.
端砚的石眼,是端砚中的独有佳品,也是区别于其它砚台的独有标志。优质的石眼青翠碧绿,晕作十数重,而且中有瞳子,奕奕生辉,别致美观,分外明媚动人。尤其是喜爱端砚的人更是爱不释手,视为珍宝。  相似文献   

7.
李兆忠 《东方文化》2002,(3):45-46,72
比较中日两国文化,一件令我感兴趣的事情是,中国的东西传人东瀛后,迟早会被赋以严格的仪式,因此而变得一本正经起来。比如中国的书法传到日本,变成了“书道”,中国的茶艺传到日本,又变成了“茶道”。故此,日本有数不清的“道”,除了书道、茶道,还有什么花道、棋道、剑道、柔道、空手道……真称得上一个“道”的王国。  相似文献   

8.
丁伟鸣的“感想”一文写得很好,它好在“言中要害”,点出目前端砚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这也许叫“旁观者清”吧!的确,我们长期忽略的正是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的端砚从采石,维料、设计,刻制,制盒、磨光……整个过程,都需要有“更深厚文化素养的移累”,端砚与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同时更需要创新(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这样才能出名师、名作、名砚,才能使一代大藏家争相收藏,这样,端砚才有可能指望升华到更高层次的综合性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随着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端砚早已成为肇庆的驰名品牌。身为肇庆人,何不以拥有一方称心如意的端砚而自豪呢?  相似文献   

10.
陈国民 《寻根》2010,(5):130-131
在周恩来逝世34周年之际,周恩来的六伯父周嵩尧先生手写本《周氏家训》,由周嵩尧的嫡孙周华凯捐赠给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纪念馆并经整理出版。从《周氏家训》中所披露的周家情况可知,周家曾收藏相当数量的文物。如唐紫端大砚、宋紫端大砚、古小紫端砚、古风字端砚、龙霓端砚、井田台斗大端砚、  相似文献   

11.
书道是一种用文字书写以表现美的特殊艺术,自古盛行于中国,后来又普及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学习中国汉字的所谓“中国文化圈”内。汉字与西洋的罗马字母不同,因为它是一种绘画因素颇强的象形文字,所以书道的发展可以说是必然的。在上述受中国书法影响的国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日本。这是因为日本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假名书道”。下面介绍一下日本书道的发展与中国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从广州坐船两行,来到距离肇庆市约二十公里的地方,就会看到一个形似墨砚的小岛屹立在西江中,这就是砚洲。相传,它是由包公抛在江中的端砚变成的。  相似文献   

13.
我15岁时的一天下午,在翻看家里的旧照片时,偶然看见一张三个男孩的合影。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岁左右时照的,照片中另一个男孩是他们的弟弟特雷西,还有一个男孩看上去好像还要小一些,但是我不认识。母亲告诉我:“他就是梅尔罗斯,你父亲的弟弟,他从*-岁就住在一所特殊学校里。”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长子,实际上是他将梅尔罗斯带大的。梅尔罗斯天生弱智,连话都说不清楚,去卫生间、系鞋带,等等都需要帮助,而这些照顾弟弟的工作就落到父亲的肩上。有时叔叔因无法理解,无法应付这个世界而感到十分沮丧,便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14.
清朝包世臣在其《艺舟双揖》中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一件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必定通篇纯是性情,笔笔皆成气象。  相似文献   

15.
父亲     
父亲是三年前去世的。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还在单位上班,等我赶回老家,我看到父亲被剃光了头发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父亲紧闭的双眼,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父亲已经冰冷的脸,我什么都不敢想,我只希望会出现奇迹,奢望父亲的生命再扛十年。  相似文献   

16.
父親     
父亲是三年前去世的,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还在单位上班,等我赶回老家,我看到父亲被剃光了头发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父亲紧闭的双眼,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父亲已经冰冷的脸,我什么都不敢想,我只希望会出现奇迹,奢望父亲的生命再扛十年.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索伊斯博士李桂媛编译美术教师曾说他不会画,出版社曾说他不会写,但是,他那趣味盎然的书却使千百万儿童爱上了字词。“去见一见索伊斯博士如何?”我的父亲问道,“我要送他去机场。”“你是说那个真正的索伊斯博士吗?”我问道,心在猛烈地跳着。我父亲是兰登书...  相似文献   

18.
父亲     
杨晓洁 《大理文化》2013,(10):43-48
父亲离开我们有十多年了。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点关于父亲的东西,却一直无从下笔,父亲的确是太平凡了,一个普普通通山乡农民,一生简单朴素,真没有什么可写的,而平凡的父亲在我心底里一直就是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任何东西都无从替代,那种情怀,无论怎样的浓墨重彩又都无力表达。父亲没上过学,但父亲识字,识很多字。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不仅识字还博学,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就念"春雨惊天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等长大一些,可以跟在劳作的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19.
肇庆市城区端州黄岗镇砚乡,有一块全国独一无二的记载端砚生产、砚石开采以备贡品的清政府官方行文的碑记,即“两广总督部堂兼署广东巡抚部院张之洞(注:即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张之洞)为开采砚石以备贡品事案”碑,十分珍贵,现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我绑架你是为了让你有机会了解我,因为我敢肯定你会爱上我,正如我已爱上了你。我今年23岁.有5万比塞塔(西班牙货币单位),在这世上我孤身一人。我愿做你的好丈夫,你孩子的好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