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 《吉林教育》2005,(10):45-47
中国与朝鲜自古就相互往来不断.文献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中朝交往已成为经常性活动。朝鲜自李氏王朝建立起.就与中国形成了藩属关系,历经明、清两代五百余年,这种宗藩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是名义上的.即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奉中国为宗主国。朝鲜定期向中国政府纳贡,中国政府要给朝鲜赏赐,中国政府可以册封朝鲜的国王,必要时帮助平定内乱.对付外敌入侵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袁世凯使朝时期政治活动的重新考察,本文认为,袁世凯在朝鲜“甲申事变”中的断然出击主要是为了维护中国和朝鲜的共同利益,并有力地还击了日本在朝鲜的渗透;其对于中朝传统宗藩关系的执着的维护,却明显地具有加强中国东方防卫和抵御东西方列强在朝鲜侵略的意图。这在当时,对于加强中国的东方防卫,乃至维护远东地区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援朝战争发生在明朝。1592年,日军派兵进攻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明朝政府应朝鲜之邀,派兵援朝抗倭。中国军队支援朝鲜后,迅速收复了平壤、汉城等地,日本见机不妙便假意求和,借机进行战争准备。1597年,日军再次大举侵朝,明政府派大将率军入朝作战。1598年,中朝军队密切配合,在朝鲜南部沿海大败日军,取得了第一次援朝战争的胜利。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悍然指挥所谓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他们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1950年10…  相似文献   

4.
1919年在世界現代史上,尤其在亚洲現代史上,乃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偉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炮声,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在世界范圍内发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資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的統治也发生了动搖,朝鮮全民展开了“三一”反日斗爭。一朝鮮国內的社会經济状况和阶級矛盾自从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后,便实行着极为殘酷的殖民統治方式。将近十万人(約占住在朝鮮的日本人的三分之一)的日本統治阶級,成为一千六百多万朝鮮人民的直接統治者。日本統治朝鮮的机构是总督府,总督由陆軍大将充任,直接隸属于天皇。总督集中了行政、立  相似文献   

5.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小说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人形怪物,怪物在学习人类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被语言同化,它希望得到人的身份,改变自己的“怪物”身份。但怪物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它被指定的身份和命运。怪物最终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与人类为敌的“怪物”。怪物的身体和它的罪行都是人类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6.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九五八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时,在火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人物和四件典型事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教学时,为了突出讲读重点,先板书志愿军称为“亲人”的三个主要人  相似文献   

7.
中朝“丝稠之路”辨考(下)彭作禄二、中朝“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其特点在东方“丝绸之路”中的中朝“丝绸之路”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笔者有以下拙见。在中华史书上确实记载过箕子入朝之时,就把中华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传授给朝鲜当地居民了。这一史实,首见于中国史书...  相似文献   

8.
第一轮合作:选取典型事例。师:这段时间.全国人民都在关注“非典”疫情.“非典”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一个同学的日记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请这位同学读一读(投影出示)  相似文献   

9.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5,(1A):32-33
(教师引导同学们用“深情厚谊”来概述中朝人民在血与火中结成的战斗情谊,体会不同国度的“亲人”含义,又由此引导同学们体会生活中另一种“亲人”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作家严文井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的确,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对于尚以形象思维为主(低中年级)或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件语调轻松、幽默风趣的“外衣”常常深得他们的喜爱。但要全面深刻地理解其文字背后所蕴藏的“严肃认真”的道理,并链接生活、拓展应用,却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孔军  程浩 《学习之友》2012,(2):21-22
对朝援助以粮食、化肥、石油为主 多年来,外界一直无法确切洞察朝鲜的经济状况,因为朝鲜官方每年只公布当年经济比去年增加多少百分点,没有具体数字,仅在1991年对外声称朝鲜国内人均产值为2460美元。实际上,朝鲜之所以能度过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苦难”岁月,中国的无私援助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7 、8 月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回访俄罗斯,俄朝共同签署了《莫斯科宣言》;美国布什政府在得知金正日即将访俄的消息后,一改上台以来对朝的强硬立场,立即表示愿意“不附加任何先决条件地恢复与朝鲜的对话”。9 月初,日本小泉内阁也再三表示,愿意改善日朝关系,并拟派“经济援助考察团”赴平壤。美俄日等大国瞩目、角逐朝鲜半岛,它们究竟有何利益在里面? 美国在朝鲜半岛有着重大的安全利益。美国一向把朝鲜看作是“无赖国家”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总之是难以控制的国家。在美国眼里,朝鲜的“导弹计划”、“核计划”直…  相似文献   

13.
1875年,日本政府强行宣布琉球改制,禁止琉球对清朝贡,“球案”由此引发。清政府以“球案”为鉴。加强了对朝鲜控制,企图加强中朝宗藩体制。但由于清政府在“球案”中懦弱的表现,以及朝鲜部分统治者对清加强控制的反感,朝鲜越来越倾向于日本。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朝宗藩体制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中国周边外交大事记:(1)东面奔走,曙光初露:2003年10月朝核危机升级以来,中国主持了朝核问题的北京“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2004年4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4年10月中日韩三国发表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中韩双方倡议的图们江流域开发的产业合作向纵深推进;11月中韩最高领导人会晤。“政冷经热”,中日外交亟待破局。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近代化道路,国力迅速增强。明治时代所制定的以武力征服朝鲜、中国为核心内容的“大陆政策”,也加紧实施。1875年,日本在朝鲜制造了江华岛事件。1884年(农历甲申年)支持朝鲜亲日的“开化党”发动政变。次年,中日两国就此事在天津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谈判,是为“甲申谈判”。 19世纪80年代,朝鲜一批失意的政客金玉均、朴泳孝等人结成亲日的“开化党”。这些人“倡言维新,实行改革”,并妄图借助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谋杀执政而代之”。日本侵朝势力也暗中支持他们的阴谋行动,以实现朝鲜的所谓政治独立,使朝鲜成为日本的附庸。 1884年12月初,朝鲜汉城邮政总局新厦落成,朝鲜政府于12月4日由“总办洪英植设宴,并请各国使臣”。“开化党”人活动异常,金玉均等人“往往离席密语,形迹诡秘”。宴席上禁卫大将军闵泳翊“被刺还入,仆于堂上,座中皆惊散相失”。与此同时,金玉均等人闯入朝鲜王宫,声称清兵作乱特来入宫保护国王,并假传国王诏令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甲午战争偶然发生说在日本盛行起来,如称战争是因朝鲜东学党起义而引起,战争是由于日本国内发生政治危机而不得不把内部之争转向对外侵略,战争的爆发是由于阴差阳错的偶然性原因而促成等等,皆属于此类。“偶发说”的要害,是回避问题的根本所在,而去侈谈问题的枝节和表象,从而否定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如日本学者高桥秀直为日本在甲午年出兵朝鲜辩解说:“日本政府不是有意识要开战才出兵的,当时掌握日本政府主导权的伊藤博文……是试图保持和清国的协调的”,后来“伊藤的对朝政策发生变化,是在于日本的内政”。大泽博明也认为:“甲申事变以后,日本政府在外交、军事上对朝政策不是指向对清战争的,‘六二出兵’(1894年6月2日日本政府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及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案,也不是要对清国进行‘挑衅’,实现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才是‘六二出兵’的真正意图。”所有这些,都是完全不顾最基本的客观历史事实之论。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近代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次战争。分析这场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可以得出值得后代中国人永远记取的教训。从战争的性质、力量对比、战场特点看: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朝人民和广大将土都有反抗侵略的迫切要求;中国的财政收入高于日本,陆军人数多于日本,北洋海军舰艇在吨位、速度、火炮力量方面稍劣于日本;战场地处朝鲜和我国境内,军需补给线短,有利于国内支援。然而,中国战败了。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不认真备战,已预伏了战败的可能。1894年,清军最初出兵朝鲜,是应朝鲜政府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义教”五年制小语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著名作家魏巍的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记叙了1958年我国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单元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这是侧重于读的训练。概括中心思想是小学生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又一标志。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是对课文内容完整准确的理解,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进行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相似文献   

19.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诉,按捺不隹清感潮水而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文章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友谊,这更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成功。  相似文献   

20.
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教育委员会的邀请,我们中国留学生工作者代表团一行八人,从今年9月6日到9月21日,对朝鲜进行了友好访问。我们这次出访的目的是了解朝鲜的教育制度,学习留学生管理经验和会见中国留学生。在访朝期间,我们看望了部分中国留学生,参观了大学、中学、小学。这里着重谈谈感受较深的朝鲜普通教育。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国,过去,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经济、文化非常落后。1945年前(解放前)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