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区域创新能力的五个构成要素建立一套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软件运算,对东北三省的区域创新能力作出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黑龙江省区域创新各方面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该区域创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化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主观性强、信息重叠量大等问题,利用粗糙集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属性约简,然后通过引入熵模型将定量、定性混杂的问题综合为统一的研究整体,使无序化信息变得有序、且可比,从而建立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此模型对国内各地区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得出区域创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从新的角度提出了客观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借鉴现有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福建省区域科技创新的实际特点,构建福建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赋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原理,对福建省2001~2008年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评价与分析,探讨影响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弱点,采用一种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民主评价方法。该方法从最有利于各区域的角度确定各指标权重,所得到的权重系数能够充分反映出各个区域创新能力的个性特征;应用该权重系数评价各个区域的创新能力,能够获取从最有利于每个区域角度对所有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排序,在汇集每个被评价对象所有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各评价对象的个性优势特征民主评价情况。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能力的分析,得到的各地区创新能力的个性优势特征等研究成果,能够为各地区制定调整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省级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明确了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定义,设计了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1996、2001以及2006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数据,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同时探讨了因素分析法对加权综合评价方法的替代技术。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用因素分析法替代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是可行的,必须分集团而非整齐划一地制定和实施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山 《中国科技论坛》2007,(11):21-24,32
本文在回顾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市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构建了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之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变化态势,需要进行动态评价。在灰靶理论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提出基于灰靶理论的动态评价方法,利用靶心度可以进行模式识别、分级和选优。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灰靶理论的动态评价方法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整体和分项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期间中国省域协同创新能力整体和分项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产出能力较弱,需要提高。各地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长,展现出较好发展趋势。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名次来看,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东部地区较强,北京、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等级较高,排名靠前。西部地区较弱,东北和中部地区处于中游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汽车产业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各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究其原因是各区域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各区域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寻找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学术成果中对区域汽车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得较少,本论文将对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并提出我国区域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创新能力的内涵、指标体系,并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的结果,对云南创新能力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制定相应对策,提高云南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本质、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构建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运用模型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做了定量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新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决定因素之一,而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和保持则成为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关键,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对一个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了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灰色综合动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首先建立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对2006~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随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把30个省市按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分为4组,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006~2013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创新能力都经历了一个上升的过程,但不同类别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考虑空间效应影响的俱乐部划分方法使得组内创新能力差异小而组间差异大,较传统的区域创新能力俱乐部划分更为合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不存在整体上的β收敛,但存在着创新能力强的省份集群和创新能力弱的省份集群两大俱乐部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分析结果,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格局、时空演变、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战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逐渐形成广东、北京、江苏和上海为引领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区域之间的整体创新能力差距趋于收敛;但现阶段,我国依然面临区域性创新不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同步和创新能力不平衡由“东西”转向“南北”等问题。未来,各省份应通过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创新增长极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构建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理论建立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佛山市为样本,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佛山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知识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的空间变 系数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鸣 《科研管理》2010,31(5):116-123
摘要: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素分析法、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31个省域的大学知识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空间集群性、差异性及其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因素分析和空间变系回归模型在区域创新环境和大学知识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与空间相关实证研究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省域之间差异显著的区域创新环境与大学知识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局域空间集群现象;区域创新环境对大学知识创新能力具有显著而稳健的正面影响,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大学知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只有通过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与异质化的政策措施,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竞争合作的创新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大学知识创新能力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构建了一套评价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0个省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希望以此作为深入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各地市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代表着一个地区聚集、整合以及推动持续创新的基本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2007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指标和数据,详细分析了山东省17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对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成为决定一个城市比较竞争优势、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构建新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安徽省16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分析了安徽省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运用因子分析法,实证考察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总格局和演变趋势,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十分不平衡;同时,综合因子法和专家综合评价法的实证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在实证基础上,最后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