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强调进一步发展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战略伙伴关系;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的6项措施,明确共同打造中非“文化聚焦”品牌,即逢双年于中国举办“非洲文化聚焦”系列活动,逢单年于非洲举办“中国文化聚焦”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2.
5月20日,"2010非洲文化聚焦"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其内容由《从北京到沙姆沙伊赫——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展(2007~2009)》《轶册有情——中国出版物中的非洲》书籍展览、《朋友·伙伴·兄弟——中国摄影家眼中的非洲摄影展》《隔洋相看·中非艺术家绘画联展》和"我的非洲故事"征文颁奖等活动组成。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致函"2010非洲文化聚焦"组委会主席、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对此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3.
中国要了解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这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以文化交流为桥梁,促进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了解,促进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这正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要义所在。1996年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丰收年。从年初起,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各类艺术团组即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访演。中国的杂技团访问南太平洋的马绍尔、斐济等国,受到所在国从总统到民众的高度赞赏。中国南京艺术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以色列三国,受到八万多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国甘肃杂技团在非洲和中东七国访问,带去了中国的艺术和友谊,佛得角的文化国务…  相似文献   

4.
<正>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有友好、和谐的交往,也有相互矛盾,甚至战争。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和相互融合,是多民族的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将这一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概括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5.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婉转的嗓音,美妙的歌喉,5个声部的绝佳搭配,这些黑皮肤非洲朋友的表演,恰是日前文化部“2013中国文化聚焦”暨首届“中非文化产业圆桌会议”新闻发布会之前的动人场景,演绎歌曲的5位非洲朋友来自纳米比亚,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24日的北京.阳光普照.一扫前几天的阴霾。这一天.非统组织和22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不远万里.和中国的文化部、其他部委、文化厅局、社会科研机构的代表们走到了一起.共聚北京国际会谈中心.庆祝“新世纪中非文化交流研讨会”的召开。他们共同回顾昨天中非文化交流的经验.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中非文化交流的新内容。新方式和新途径.共同描绘明天中非文化合作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13,(1):92-92
中国传媒大学日前成立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以文化交流互鉴为视角,构建中非传媒研究与合作的高端学术平台。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安哥拉5国驻华使馆派代表出席成立仪式。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和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塞尤姆·梅斯芬为非洲传媒研究中心揭牌。中心旨在充分利用该校学科和人才优势,整合中非媒体资源,联合双方传媒研究学者,构建中非传媒研究高端平台,以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中非传媒领域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向纵深发展,各国在贸易、环境、安全等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之间和谐共处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时,特别强调了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加强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切性,提出要以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在构建和谐世界中,语言、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和谐世界离不开语言和谐与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初,是北京一个50年不遇温暖深秋,在灿金一般的阳光下,正值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之际,分别名为《从非洲走来——非洲艺术精品展》、《非洲国家钱币和邮票展》的开幕式和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纪念邮票的首发式,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为其剪彩并为纪念邮票模型揭幕,国家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和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埃寨俄比亚中非合作论坛特使海尔基洛斯·格塞塞及出席峰会的非洲各国高官和驻华使节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和首发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铭文出现“人民昌”“中国强”字样的汉代铜镜受到学者的重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体正确的铭文内容释读和相对得体的纹饰图案解说,为学界关心这件文物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考察基础。汉代用语“人民”与“中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与文化理念。而当时“人民”与“中国”的语境与现在并不相同。“中国”可能更多表现文化地理的意义,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符号。“人民”按照当时语境,指代人口总体,语意接近“百姓”。“多贺君家人民昌”与常见镜铭“多贺国家人民安”“多贺国家人民息”“多贺国家人民富”类同,“人民”与“君家”“国家”形成对应,也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8 月1日晚,文化部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专场 文艺演出暨冷餐会,招待非洲各国驻华使节。共 二十多个非洲国家的驻华大使、文化参赞及夫人 应邀出席。文化部孟晓驷副部长在晚会上致辞并 透露,文化部将于明年举办一系列中非文化交流 活动。如在一年一度的“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 上以非洲为“主宾洲”,届时,将有一批非洲国家 的歌舞艺术节目及展览来华展示其浓郁风采;下 半年还将派遣中国杂技、武术和歌舞演出及展览 赴非洲多国访问和举办中国文化节。 晚会上,东方歌舞团表演了精彩的中国和非 洲歌…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与展望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影响,既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又可以增进了解和友谊。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日新月异,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1995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和上年相比,均有校大幅度的扩大。首先,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官方文化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交流的级别和层次比去年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总共派出13个政府文化代表团和文化官员代表团位问了亚洲、非洲、扭万…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二次部长级会议期间,与12个非洲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44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经贸部长及大使一同观看了由中国文化部派遣的中国战旗杂技团、“五朵金花”民乐小组和在中国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培训结业的6名坦桑尼亚学员的联袂演出。温总理对中国演员的精彩表演给予高度赞扬。他说,“我们一定要重视发展同非洲的友谊和友好关系。不仅要发展政治关系、经贸关系,还要发展文化关系。这里我特别感谢国内来的音乐和杂技演出团,……你们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使客人们看得…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众多的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人民遍布于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尽管他们各自居住的地域,国度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待人接物的礼仪方式,却是全世界阿拉伯民族所共同的。阿拉伯人民很注重礼节,慷慨好客。当你有机会前往阿拉伯国家工作或是访问,在与阿拉伯国家各界朋友的接触中,你会深深感受到,阿拉伯人无论是在探亲访友的交谈中,或是宾客云集的公共场所,甚至在各种文娱、体育比赛活动中\,总是待人以礼,礼规甚多。除了握手、拥抱或亲吻等一般问候方式外,阿拉伯人对于远道而来的国宾,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关于加强对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的精神,中国化部自2002年开始,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为基地,分期分批为非洲国家培训杂技演员。迄今已完成培训坦桑尼亚、肯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杂技学员3批(每批为期一年)共36名,并于2005年初在河南郑州杂技团为苏丹培养杂技演员。首批10名苏丹学员正在郑州杂技团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我即将结束在中国的任期之际,我感到有必要向《中外文化交流》杂志表达我最热烈的感谢之情,感谢它使我有机会向中国人民介绍塞浦路斯拥有9000年历史的文明。同时,我还要对该杂志为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我认为文化的力量要比政治的力量更加强大,因此我在任驻华大使期间将促进塞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作为首要工作之一。塞浦路斯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两国在吸收其他文明精华的同时,都保留了本国独特的文化和文明。我即将结束3年多的任期离开中国,而这恰逢塞中两国建交30周年。为庆祝这一时刻而举行的各种活动表明了我们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在过去的3年里, 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官员互访频繁,从而极大地加强了两国人民的理解。我相信目前正在进行的将塞浦路斯诗歌翻译成中文的工程将成为两国文化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在我任职期间,我竭力与中国的同行合作以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相互关心,消除漠然”。我相信我们努力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向中国和我许多中国朋友说“再见”是件令人伤感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正在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变自身命运的历史性时刻。 不过我将以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张岱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之根,认识民族之根是民族团结进步、兴旺发达的基础。每一个民族之根都有其复杂的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传统之一(另三个是印度、阿拉伯与西方),在历史上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曾...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是中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加强中非间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既是双方文化合作的重要表现,也是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法两国博物馆展示着各自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多彩风貌。加强中法博物馆交流在两国文化合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五家博物馆合作,将10幅法国传世油画精品展现给中国观众,有助于人们从法国绘画精品及中法绘画艺术的比照中领略艺术的神奇力量和两国人民对人文精神的不懈探索。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每个民族都有自已迎宾接客的礼节,像中国藏族同胞的献哈达,蒙您同胞的敬奶茶。早已被世界友人所了解和赞赏。”热情友好的愿日科亚人的迎宾方式,具有典型的非洲特色使人备感他们的真诚友爱”作为文化使者,我刚到尼日利亚工作不久、就被安排拜访尼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贝尔博士。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文史学者,自谓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崇拜者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一他在不少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响评优一地经常向尼日利亚人民介绍中国文化、_他还是中国一《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的热心该考。_因此。一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