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教材分析《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的第8课。课程标准所列本课的学习要点是: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主要介绍16世纪到18世纪葡、西、荷、英等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先后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建立和拓展世界市场的过程。学生通过了解葡、西、荷、英殖民扩张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新航路开辟》一课的立意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地理大发现”吗?过去,人们一味强调殖民主义的残酷掠夺;现在,不少同行又偏好宣扬航海探险的大无畏气概。我认为一堂课的立意不仅取决于本课的历史内容,更取决于这段内容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作用和影响。本课内容作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前奏之一,立意应当是人类文明从“区域史”走向“世界史”的起点,是资本主义从西欧向全球殖民扩张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课前思考】 1.《平均分》一课的重点是什么?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必须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平均分》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且能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耿青 《教育文汇》2003,(12):33-33
小学三年级有篇课文《雨》,两位水平相近的老师教出的效果却大不相同。一位老师早就备好了课,但并没有按课程进度教《雨》,而是一再后推。终于,一天下午下起了雷雨,这位老师立即和同事协商调课,抓住下雨时机教这篇《雨》。这节课,室外下雨,室内学雨,窗外风雨为课中的“风雨”营造了十分难得的气氛,成为学生感知“雨”、领悟“雨”最直观的注释。教师教《雨》,有声有色,学生学《雨》,滴滴入心,课堂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是“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搞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增删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内容有的是与中学重复的内容,有的是“两课”各门课程之间相互重叠的内容。如“人生价值”这一内容,高二的“思想政治课”课中已对人生价值的内涵、特点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在《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中又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虽然提出和分析的角度和深度有所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俄语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B Пекине》(《北京游》)。它与前一课主题相关,是前一课内容的延伸。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北京浓郁的文化氛围.并运用“情境”进行单词、句式和会话训练,使学生在“趣”中学,在乐中“练”。  相似文献   

7.
姚伟峰 《科学课》2009,(9):18-22
《碘酒与淀粉》是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1988年9月21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自然优秀课观摩会借班上的研究课,可以说是章鼎儿老师长期自然教学探索的一次“亮剑”,是代表当时全国小学自然改革方向的一课。《小学自然教学》(本刊前身)1989年第5期不仅刊出课堂实录,而且还刊登了著名特级教师刘宗起、路培琦的评析文章《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这一课深深地影响着全国的自然教师。而今,青年教师姚伟峰在章老师的经典课例的引领下,依托教科版《科学》教材的有关内容,深入领会和整合教材,试图不作简单的重复,再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李吉林老师一直行走在“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路上。结合对自己多年教学的回顾和提炼,从文体的视角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李老师对“情境教育”的充实和发展。本刊推出其代表性的课例及其设计,以呈现李老师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燕子》一课教学是散文类课文情境教学的典型课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一门新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作为原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员 ,要想上好这门课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教育功能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除了必须在掌握和吃透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 ,还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史与论的关系史与论的关系 ,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各高校担负《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讲授任务的教员基本上都是原中国革命史课教员 ,中国革命史教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注重在“史”上下功夫 ,长于“史”而拙于“论” ,并带有一定的“重史轻论”的倾向。这与《…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分析《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4课书采用了“总—分—总”的设计结构:第一课是从总体上建立起对微生物的认识;第二、三课分别认识细菌和霉菌;第四课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单位。至于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则贯穿整个单元。  相似文献   

11.
马雪红 《教师》2011,(13):76-76
我教《真情无价》一课成功之处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学前游戏,“反语”建立“教学磁场” 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交流的实质是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教学场”。此场如电场、磁场一样,能使师生双方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吸引力。在这种“场境”中,即使的知识复杂、深奥,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十分容易和愉快。因此我就设计了课前游戏:  相似文献   

12.
《蚂蚁》(“九义”教材第三册第一课)是自然课中关于昆虫知识的第一课。蚂蚁是学生最常见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学习这一课,可以为中年级学习昆虫的共同特征,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定位 ]鉴赏孟子思想中“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切入 ]1 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孟子及其作品”资料搜集 ,课上交流切入。要求学生能说出已学过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等篇孟子作品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 ,学生对《孟子》一书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特色已有一定的了解。2 关于孟子与《孟子》。 (从介绍作家切入 )课前布置搜集 ,课上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人们常把他和孔子并称。古人认为《孟子》是“拟圣人作” ,因而也常把它和《论语》相提并论。[探究 ]文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社会》课是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上好《社会》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坚持数年不断革新《社会》课教法,总结出五环教学模式。下面以《储蓄》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创新的实践。 一、激趣设疑,巧妙导入。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情感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巧妙导入新课,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所以,《社会》课也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导课。如图片影视、习俗故事、生活现象、人物榜样、表演、欣赏等。教《储蓄》一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储蓄罐”入手,激趣设疑:“同学们,过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预设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农产品的家园》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胡柚的旅行”,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教师要准备有关“胡柚旅行”的录像,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决定根据塘栖的特点,改编成《枇杷的旅行》。  相似文献   

16.
这是去年的新学年第一学期发生的事。那时,我们学校的“重头戏”——“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即将拉开帷幕。按照课程的进度,到研讨活动进行中,我正好要上到《对称》(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这一课。恰好,这时我看了与这节课配套的一位优秀教师的录像课光盘(人教版),受益匪浅,特别是其中建立“对称”概念时所创设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于是,我决定来个“模仿秀”,这就有了后来我在上述研讨活动中所执教的这一课(公开课),以下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7.
读罢马玲老师的《课例:平面》,觉得特别亲切、自然与平和,因为和我们每天在上的课(下称“常态课”)相差无几。至于和有些冠名为某某赛课、观摩课等相比,更是少了一份“作秀”,多了一份“厚重”。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评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火山》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地球单元的一课,按照新的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火山》这课呢?我觉得,我们应本着“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晚唐杰出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 (板书:《阿房宫赋》杜牧 )上一节课,吴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疏通了文意,并复习了有关“赋”的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读懂这篇“赋”的基础上,上一节“文言文鉴赏课”,去欣赏《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语言之美。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今之人对它的评价。   〔投影〕   (元朝 )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 (《古赋辨体》 )   (清朝 )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 …  相似文献   

20.
“说课”是目前在各高校广泛开展的教研活动,通过“说课”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文章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的一次说课的设计,阐述对说课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