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视角来看,我们目前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正在逐渐地展现它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科学地揭示这一逻辑进程,对于我们自觉地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笑话哈哈店     
老师的幽默 历史课上,老师正滔滔不绝地讲着历史。一男生望着窗外神游很久,历史老师走到他的桌前。发现他的历史课本翻在秦朝这一页,于是叫起他问:“我们讲到哪儿啦?”此男生心虚地说道:“秦……秦朝。”历史老师大怒:“十分钟前,秦始皇已经死啦,五分钟前秦朝也灭亡啦,你还在秦朝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哲学思维视域中语文教学科学精神的显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在接受西方伦理思想时,我们应具备四道视角:全球视角、学术视角、历史视角和辩证视角。全球视角的基本要求是:平等观念、交流意向、融合倾向。学术视角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地了解、正确地领会、深入地分析、细致地评判被研究对象。历史视角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形成过程,探究其历史影响。辩证视角(或辩证否定的路径)相对于中体西用的、一体两用的、全盘西化的路径,它要求我们掌握否定艺术。而这又需要做好若干前提性工作:对于关涉对象,具体而深入地考察之,全面而完整地理解之,慎重而细致地辨别其是非得失,充分而适当地吸收其可取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深刻历史意义。首先指出: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衰微到复兴的根本转折点。国庆,就是每年一次地庆祝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一代又一代后人成为这一事业的继承者。其次指出:1949年到1999年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从曲折发展到步入坦途的伟大半世纪。国庆,就是每年一次地反思我们的经历,肯定我们的成就,总结我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庆幸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最后指出:1999年10月1日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从小康到中等发达水平的进军动员日。国庆,就是庆祝我们有了实现这个目标的物质技术基础,有了一套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规划,有了获得成功的巨大可能性。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地、团结一致地奋斗,就一定会把这种可能性变成光辉的现实。国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历程上的里程碑、纪念册、动员令。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经过了大约一百年的历史,到我们今天总结这个历史,其过程主要由三个三十年构成:1917—1949年,1949—1978年,1978-2008年。有人把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文学和前面六十年尤其是中间三十年的文学对立来看,这是很不妥当的。改革开放是当代重大的历史事件,但这个事件并没有脱离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和文化轨道,中国文学同时还拥有着更为深层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基础,因此,对立地看待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利于我们客观和深入地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成就。当然,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文学,又是充满曲折与艰难、探索与创新的文学,尤其是在文学观念的变化上更为令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一个外国人在与你交流的过程中,问道:“你们的民族有历史吗?”我相信,你一定会马上回答:“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果这个老外继续问:“你为什么说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你也一定会马上回答:“我们许多文物(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的祖先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老外继续问下去,你可能会带他去博物馆,让他眼见为实。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总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下来,保存起来,流传下去,也正因为此,我们的民族才有了历史,我们的文明才得以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既然我们是学历史的、教历史的,就应该不断叩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历史?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历史?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能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总结、反思出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我本人粗浅地认为历史有三方面价值让我们为之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9.
是“语言”,还是“言语”内蒙古/韩雪屏[编者按]当代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当我们冷静地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不难发现“它始于浩劫之余,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一直显示理论落后于实践”。因此,时至今日,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构成的。其中,人的活动毫无疑义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而且“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让我们通过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更深刻和更准确地提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使我们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继承发扬优秀的历史传统,提高认识问题和…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重,热点问题较多,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教育:一、学习江泽民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形势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这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宝贵的理论财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内容和精神,对于推动大学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认…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都开始重视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探究历史。这本来是很积极的一个现象,可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创设历史情境的目的在哪?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教还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正如赵亚夫先生所强调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包含学习方式,教是为了学,那么创设历史情境就不仅仅是教师更好教的工具,更是学生更好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民主集中制王婷王文桓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七十五年党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得好不好,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然而,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有的同志却对坚持民主集中制产生怀疑,甚至发生了...  相似文献   

14.
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2月,迄今已有20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20年中,我所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校内多项教学、科研任务,而且在广泛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年来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赵州桥的泪水形象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我们的本性是扎根在中华五千年厚重的土壤上,历史风尘中沉甸甸的传统文化堪比现代文明的华彩。然而,可悲的是那些灿烂文明的光华,  相似文献   

16.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程改革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欣喜之余,我们也惊愕地发现:中学教材对一些历史问题所表达的观点与史学界的研究动态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忽视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观念陈旧,对学术界的动态反应漠然,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程改革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欣喜之余,我们也惊愕地发现:中学教材对一些历史问题所表达的观点与史学界的研究动态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忽视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观念陈旧,对学术界的动态反应漠然,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作为“最基本的经验”,深刻地理解它、把握它,对于解读党的历史,满怀信心地开创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不断研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回答历史提出的新问题,总…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历史地图作为命题素材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不仅要分析历史地图试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更应反思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地理素养培养的现状。本文以2013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I第41题为例,谈谈加强中学生历史地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第41题原题及参考答案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国培”机会不能错过,不能不来,在奔驰的火车上,无数次想象着培训的情境:会邂逅哪些老朋友,会聆听哪些专家的讲座,会偶遇怎样的研修同伴……首先“约会”的是赵亚夫教授。工作20年了,以每周10节课计,已经上了8000多节课,可就是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教育的起点。赵教授也没有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历史教育的起点,但是,从他的谆谆教诲中,我感悟到了历史的起点:回归历史的本真,告诉学生真实的历史;回归史学的原点,关注历史教育的原动力;提升专业素养,不时地问自己“我该从哪里出发”,并意识到“在哪里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