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81-2010年逐年气温、降水和大风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气温、降水及大风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3℃/10a,年1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秋季增温明显,春夏季次之;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9.44mm/10a,气候变湿显著,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且季节分配不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气温在1991年发生一次突变,变暖趋势显著,降水在1986年发生由少向多的突变过程;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呈现波动下降过程,大风日数线性趋向率为-30.5d/10a,平均风速递减率为-0.76(m/s)/10a,春季大风发生频率最高,为33%,静风频率为10.32%;主导风向以偏西风(WNW)和东南风(SE)为主。  相似文献   

2.
梅州市近50年来气候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3年~2006年梅州市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梅州市近50年来气温、降水和风等气候指标的特征与变化。分析表明:梅州市多年平均气温为21.3℃;冬季气温变异系数大,温度变化幅度大,稳定性差;全年温差小,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差小于加℃,热量资源丰富,全年积温>760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26.2 mm.,年降水变差系数较小,尤其春夏季降水相对集中而稳定;梅州降水以中雨和大雨为主。暴雨和特大暴雨比例不多。仅占4.82%。季风特征明显,风速小,多年平均风速为0.96m/s,大风天气少。  相似文献   

3.
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82—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2—2013年,洞庭湖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6~17.7℃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以0.38℃/10年;年降水量在975.2~1 833.6 mm之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9 mm/10年。(2)空间上,整个流域气温上升,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是流域东北部,有五峰(0.98℃/10年)和长沙(0.7℃/10年)两个极值中心,其他区域增温幅度较小;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的区域是流域北部和东部,而桑植、吉首、沅江和道县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呈递增趋势。(3)气温呈上升-下降趋势,1998年为气温突变年份;降水量呈递减-上升-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1993和2009年。(4)洞庭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存在6年的强显著周期,还有14年和23年尺度的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强显著周期,6年和1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关中盆地东部北刘剖面全新世大暖期气候高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渭南北刘村黄土剖面的野外考察和粒度、磁化率、碳酸钙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大暖期气候的高分辨率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较好地记录了全新世大暖期几次气候恶化事件,表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并不是一直稳定的,而存在着气候的波动,6000~5000aB.P.的气候干旱事件在该剖面有明显的反映,说明了该气候恶化事件普遍存在于关中盆地地区并且将大暖期分成了两个阶段,即大暖期早期暖湿阶段和大暖期晚期暖湿阶段.运用磁化率和碳酸钙淀积深度尝试着推算出了大暖期早晚阶段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表明大暖期早期阶要比晚期阶温暖湿润的多.同时,粗度与磁化率指标显示在大暖期早晚温湿阶段还存在着次一级的气候恶化事件,如干旱、尘暴等.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4,(4):10-14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气温、降水量、径流量数据和NCAR-CCM3、CSIRO_MK3和ECHAM5/MPIOM三个气候模式数据对该流域气候变化和淮河干流径流量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上,春秋两季气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暖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1958-2007年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预估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增幅明显,2011-2060年间三模式平均增温相对1961-1990年距平达2.61℃,降水相对1961-1990年距平变幅达-84.6至168.0mm之间波动,相对1958-2007年观测期淮河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2011-2060年淮河径流量可能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城市气候干暖化的特征分析□延军平/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干暖趋势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那么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的关系是什么?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日本学者田中正之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是“原来多雨的地方更加多雨,原来少雨的地...  相似文献   

7.
选取四川盆地1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和年代际变化的方法,对近40年来四川盆地气温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从年平均气温来看,三种气温的年平均值,四川盆地都以增温的趋势为主,增幅分别是0.027℃/10a、0.007℃/10a和0.036℃/10a,最低气温增幅大于最高气温.(2)在20世纪60、70年代气温逐渐降低,80年代是气温的低值区,80年代后期气温逐渐升高,90年代升温明显;而降水60、70年代降水量较多,但已经出现了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80年代至90年代降水量减少.(3)从季平均气温来看,春夏季三种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季平均气温的下降幅度最大为-0.08℃/10a;秋冬季三种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最大为0.15℃/10a.  相似文献   

8.
基于榆林1954—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辅以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榆林近60 a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气温极值指数(TXx和TNn)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TXx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5个阶段的波动变化,而TNn具有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2个变化阶段。(2)极端暖指数(SU)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且经历了3次波动变化;极端冷指数(ID、FD)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中ID以分为波动上升、下降、上升3个变化阶段,FD则分为剧烈波动上升和剧烈波动下降阶段2个阶段。(3)极端暖指数(TX90、TN90)总体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TX10、TN10)则为显著的下降趋势;4种极端气温相对指数总体上均经历了2个变化阶段。(4)所有极端气温指数时间序列在近60 a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中TXx和TNn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和22 a,SU、ID和FD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0 a、30 a和23 a,TX90、TX10、TN90、TN10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30 a、23 a和11 a。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安市1998—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选取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降水和日照时数5个气候要素,运用R/S分析、线性倾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安市最近15年来气候要素的年际和季节动态变化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在研究时段内分别表现出幅度不同的下降或减少趋势,而全年降水量和全年日照时数则表现出增加趋势;各气候要素的Hurst指数值均在(0,1)范围内,说明它们具有明显的赫斯特现象,反映了西安过去15年的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即持续性的气候变化效应,具体表现为:在未来的变化趋势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全年日照时数可能是不同程度的上升或增加趋势,而年平均气压和全年降水则可能是下降或减少趋势;各气候要素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变化趋势则是基于不同季节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莫高窟第85窟温湿度监测数据及窟外气象资料,分析了洞窟温湿度分布特征及降水对洞窟空气湿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1)第85窟气温春、夏季分布均匀,秋、冬季相对集中,湿度夏、秋季分布区间宽泛,春、冬季集中;(2)正弦函数和高斯函数可分别模拟窟内气温和湿度的年变化特征,不同季节窟内温湿度变化明显,波动程度各异;(3)窟内湿度对降水的响应可大致划分为上升期、高湿期、回落期三个阶段.研究结果对莫高窟洞窟微气候特征认知、壁画病害机理研究、以及洞窟开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90年代的小说语言一方面通过打破常规的词语组合,自创新词、词语活用和改造,将表示极端对立的词语糅合在一个句子里等方式突破现行的语言规范以反判1949年以来形成的单调而僵化的语言形态,建立起新的语言范式,努力探索出一条在规范的边缘上可以潇洒行走的路子;另一方面颠覆与解构貌似庄严实则Wo龊的极左政治、伪崇高以及自恋式的自我神圣化,以勇敢地逼近严酷的现实,反叛传统的逃避于“温柔敦厚”的审美境界的懦弱心态。在实现突围之后,新时期小说的语言进入了狂欢的自由境界,许多作家在自由的状态中尽情地挥洒,痛快淋漓地抒写,汪洋恣肆,任意纵横。与此同时,小说语言随即面临着如何建构新的艺术范式,如何充分地体现自由的精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财政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平天国以后,清朝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财政规模上由19世纪40年代的4500万两增加至8900万两,中法战争以后,财政收支渐趋平衡。在收入结构上,田赋、盐课和关税厘金成为三大支柱,而其中鸦片税收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约10%。在财政运行方式上,由于解协饷制度日益失灵,出现了中央专项经费、中央与地方分成支配关税收入以及在子口税与厘金方面地方与中央争夺财政收入的情况,反映了地方财政权的形成。财政收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留美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运动中的一部分。当时包括公教人员的进修、军官的培训,此类人员属短期性质,与学位无关。此外大多为学生赴美,分为自费、公费两类,都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留学考试。公费生通过留学考试以后,还要参加教育部门的讲习会,了解中国各方面情况,以便以后在国外作中外文化交流之用,还要呈缴学成归来的保证书。1950-1970年代,台湾赴美人员总数在25000人左右。到1971年,返台者2341人,1971-1981年,返台总数为19639人,其中大部分为学生。滞留未归的文科学生多数成为美国高校东方图书馆和东亚系的专职人员,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而理科学生基本上任教于教育机关及其他部门。回台的学生对台湾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起飞有较大贡献。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有20多人;丁肇中、李远哲等获得诺贝尔奖。此期台湾留美政策有摇摆不定的缺点,留美学生过于重视理工,忽视人文。中国150多年的留学史以美国为中心,值得多加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赓续了新文化的传统,它对传统的家族伦理持批判的态度,秉持着传统伦理精神的家族英雄在革命的历史中被改造,最后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其实遭遇改造的不仅仅是英雄,它包括整个的生活话语和生活秩序。但家族伦理却从没有真正地离场,在阶级神话的表述中,它以特有的形式重返革命话语场,并成为新的革命话语秩序的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三四十年代我国小说创作蔚为大观。随着新文学创作自身的积累 ,加之作家在借鉴外国文学的同时 ,也有意识地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和民间文学汲取营养 ,不仅作家的文体意识渐次提高 ,使小说叙事在各方面都逐丰富纯熟 ,意义空间也不断拓展、深化 ,且见之于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但如果将其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 ,与同时代的外国文学相比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散文文本在女性意识的表达,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及艺术表达方式方面与80年代散文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背后又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在师资与教材、教育组织、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如师资条件日趋改善,教材选择日益生活化和专业化,英语教育组织日趋增多,且规模不断扩大,关于英语教育方法的讨论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并或多或少的应用于实际的英语教育当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语教育对当今英语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叙述结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作家对叙述对象的主观安排。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叙事结构由于作家不同的文学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而出现不同范型:《三里湾》以家庭为纽带的平行交错结构;《创业史》以内部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艳阳天》以敌我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从三部作品叙事结构的演变中人们不仅看到那个时期"左"倾社会思潮和政治文化规范对作家创作心态的日益严重的干预过程,而且看到在政治权利话语的挤压下,充满亲情、乡情的日常生活叙事一步一步地退场,作家的主体意识也逐渐失落了。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艾丽斯.沃克于1998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试从他者的定义分析入手,探讨小说中他者的形象在性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每个群体都有其语篇系统,80后和90后两代人也一样。而来自不同语篇系统的人常常因为不了解他人的语篇系统而造成误解。在此以语篇系统中的一类——代别语篇系统为基础,从构成语篇系统的四个部分——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入手,通过一段80后和90后的对话,分析80后和90后的差异及其本质,以利于这两代人能进行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