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爽 《科技与管理》2012,14(4):104-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了农村的宅基地的管理模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愈加明显。浅析了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其发展途径,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管理政策和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个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国特点的农村宅基地制度设立之初具有鲜明的福利色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宅基地制度的保障功能逐渐萎缩,财产性凸显,如何更好保障农民权益,这需要还原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本质意义,准许农民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同时应从立法及配套措施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及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3.
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土体使用权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对两种使用权权能的调查发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立法层面与政策措施上存在漏洞,因此,在两种使用权确权发证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条件、政策规范,对确权发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4.
田海 《未来与发展》2012,(12):77-8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极为重要。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浪费的现象。其重要原因是我国现行宅基地流转法律制度严重滞后,脱离了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制度安排阻断了产权之间的自由流动,增加了交易成本,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制度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鄂施璇  王兆林 《资源科学》2021,43(7):1419-1427
三权分置政策为宅基地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制度空间,在法律层面设定宅基地发展权,探索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及法理分析,系统阐释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设置必要性、内涵及法律属性,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结果表明:①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指宅基地向新产业新业态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途扩展时,产生了超越其居住保障功能的宅基地发展性权利。宅基地发展权是动态财产权利,衍生于宅基地所有权及其使用权,其母体是宅基地所有权,法律属性上是民事权利(私权),它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②宅基地发展权主体为混合主体,其中农民集体享有所有权派生的一级宅基地发展权、农户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派生的二级宅基地发展权、社会主体享有宅基地经营权派生的三级宅基地发展权。实体形态的宅基地及其发展潜能应被作为一个整体而称为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客体。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内容是其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总和;③实现形式上应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其完整权能;立法上将资格权纳入农民集体成员权,建立统计台帐制度;创新宅基地发展权转移的“经营性流转”及“共享共建”模式,对其发展权转移过程中的增值收益需兼顾农民集体、农户及社会主体。本文的结果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缺失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申请取得、继承以及流转等方面都存在缺陷.这些缺陷源于现行制度所赖以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改变.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的现实基础是宅基地所具有的双重功能,即生存保障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心须明确区分宅基地权利制度和管理制度,制定专门的宅基地使用权申请取得规则和有偿使用制度,并允许其自由转让.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当前使用制度背景为基础,结合对福建省宁德市某县5个行政村的实地调查,对农村荒废宅基地的形成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允许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和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使用期限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在我们的审判工作中,宅基地使用权案件在各种案件中仍占据相当的比例,对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和流转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建库的不断开展,对数据质量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嘉鱼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建库实例,从数据质量的来源及对数据质量问题分析以及如何检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是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关系,依法保护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作者参与本溪市桓仁县、抚顺市抚顺县及新宾县的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总结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以后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该肯定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法律确定的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重要财产权。但在河北省衡水市东康村所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借"新农村"搭台,随后又请开发商来唱戏,最后村委会及背后的职能部门,则"卖票"渔利……  相似文献   

12.
何缨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253-253,232
本文从“宅基地换房”的具体实践出发,深入剖析“宅基地换房”实践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建立规范的“宅基地换房”的思路——应将“宅基地换房”定位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一种方式,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规范“宅基地换房”实施的条件、程序,以及村民自治形式的物业管理、物业维修等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5,(4):91-92
在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但是土地资源有限,两者的矛盾日益突出。党中央下达了集约使用农村建设用地的的指示,特别是其中的农村宅基地问题吸引了各界的眼球。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因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宅基地盘活将是一大助力。  相似文献   

14.
政策     
财政部对自然资源使用权转让开征营业税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营业税政策的通知》,对在境内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开征营业税。《通知》规定,今后需要征税的转让无形资产的六类税目中,将新增加“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子目,将对权利人转让勘探、开采、使用自然资源权力的行为开征5%的营业税。其中需征税的使用权,包括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其他自然资源使用权等,但不包括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5.
浅谈取消土地行政划拨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土地的划拨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依据法律规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将国家所有的土地无偿无期限的分配于土地使用者的作法。划拨后,土地的使用者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的所有权依然为国家占有。这种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蓬勃发展,已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自深圳市于1987年12月1日开始对国有土地进行有偿转让试点以来,我国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88年,我国修改《宪法》第十条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8年8月我国第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相似文献   

16.
夏方舟  鲁平贞 《资源科学》2021,43(7):1492-1508
“同地同权同价”是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价值认知局限、流转障碍凸显、市场难以形成,使得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显化困难,流转价格和功能价值存在较大偏离,相较于城市居住用地价格更是差距巨大。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87个北京郊区宅基地流转案例和534个北京城市居住用地交易案例,构建了宅基地使用权多元价值分段偏离测度框架,运用多功能价值评估与深度置信网络分析,测度了宅基地使用权实际流转价格、功能价值和城乡同权价值的“三元价值”和“两级偏离”。结果表明:①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功能价值较流转价格平均高出8748.08元/m2,平均价值偏离度为63.14%,表现出了一定的“区域递减”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原因在于宅基地的功能和资格权的认知偏差,以及供需匹配度、市场完善度、政策外部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城乡同权价值较功能价值平均高出 27192.81元/m2,平均偏离度为68.32%,呈现出显著的“中心扩散”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居住用地产权的完整度、明晰度和稳定度差异。因此,本文提出未来宅基地财产权利显化和价值充分盘活应该分两步进行,首先完善宅基地的“农村二级市场”,逐步纠正农民对宅基地的功能认知和增强资格权价值显化;其次对标城市居住用地构建“城乡统一市场”,通过不断完善宅基地产权权能,推进宅基地完整价值的进一步显化,推进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相对协调的“同地同权同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落实,依安县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们对改善住宅条件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因此近年来在依安县出现了非法占用耕地建设住宅、超面积建设住宅和非法转让住宅等现象,造成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的现象。本文就依安县农村宅基地管理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于现如今农村宅基地的登记工作和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受到多方条件的制约,宅基地的发证问题相对比较缓慢,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众多的法律的纠纷问题。可见,对农村宅基地的问题进行解决是一项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保证相关权益人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9.
王成  徐爽 《资源科学》2021,43(7):1375-1386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打破旧有宅基地制度壁垒,并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互为起承,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有助于盘活乡村沉睡资产;在“三权分置”制度逻辑下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是加速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提升乡村聚落功能和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利益共享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法梳理了宅基地改革阶段与产权细分过程,明晰宅基地属性外延,分析宅基地资源资产化与资产资本化的内在机制;从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的缘起和内涵解析、制度的外部环境、制度的多元主体和制度的绩效4个维度,解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逻辑;梳理“三权分置”制度下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的选择逻辑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路径。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需要匹配不同地域乡村的不同发展阶段,才能真正提升农村社会经济效益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框架下,由于经济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现象存在广大农村当中,随着其多样性的形式,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也相应产生,无序的流转行为,流转主体的混乱,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流失。虽然目前我国针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极大完善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如何处理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有效配置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是我们当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