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代状元韦瓘由于被牵进一桩“传奇公案”而经常被人提及,自古以来都说他是李德裕的门人,这是事实吗? 《旧唐书·李德裕传》载:“德裕……不喜科试,年才及冠,志业大成。贞元中以父谴蛮方,随侍左右,不求仕进。元和初以父再柄国钧,避嫌不仕。台省累辟诸府从事。十一年,张弘靖罢相镇太原,辟为掌书记,由大理评事得殿中侍御史。十四年府罢从弘靖入朝,真拜监察御史。”《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263页云:“贾餗《赞皇公李德裕德政碑》:‘释褐,诏授校书郎,累迁至监察御史,元和十五年,以本官召充翰林学士。’” 据《旧唐书·宪宗纪》载:元和二年正月“己卯……以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同年“十二月甲  相似文献   

2.
《杜陵叟》是自居易所写新乐府中的第三十首。诗题下附有小序:“伤农夫之困也”,点明写作此诗的意图。据《通鉴·唐纪·宪宗纪》记载:元和三年(808》冬到第二年春正月,江南各地大旱,灾情惨重,三月,长安城附近也大旱,广大农民困难已  相似文献   

3.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历任统治者都企图制裁不服朝命的藩镇,重新恢复唐中央的威权.然而只有元和时期对藩镇的用兵取得了成功,唐宪宗也就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代中兴之主.遗憾的是这次胜利没能维持多久,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为宦官所杀,即位的穆宗采纳了宰相萧俛、段文昌的建议,实行“销兵”.次年(长庆元年),卢龙朱克融、成德王庭凑相继叛乱,唐廷再失河朔.旧史(新  相似文献   

4.
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在其所著《金石录》卷第二十一跋尾十一“后魏御射碑”跋尾云: 《后魏御射碑》,在今怀州。案《北史》 及《魏书·宣武纪》:“景明三年十月庚子, 帝躬御弧矢射,远及一百五十步,群臣勒 铭於射所。”即此碑也。《碑》云:“惟魏定鼎 迁中之十载。”又云:“皇上春秋一十有 七。”据《史》及孝文《吊比干文》,皆云“太 和十八年迁都洛阳”,至景明三年,盖九年  相似文献   

5.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十月,唐王朝平定淮西的战争胜利结束,使当时十分严峻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李唐王朝的政治、军事形势因而有了复兴的转机。为庆祝胜利,褒扬功德,宪宗皇帝元和十三年(818)正月下诏,命刑部待郎韩愈撰写《平淮西碑》。韩愈亲身参加了平定淮西的战争,曾任行军司马、判官、书记,又是当时文坛名士,由他撰写碑文,当然是最佳选择。韩愈也确实不负厚望,劳心焦思,认真推敲,花了70天的时间才撰写完毕,得到宪宗皇帝的认可之后,刻于石上,立在蔡州的紫极宫。但是,韩碑立起不久,便遭到强烈反对:首…  相似文献   

6.
北魏之先世有所谓始祖神元皇帝力微者 ,相传为其父诘汾与天女所生 ,故时人谚云“力微皇帝无舅家”。若能将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卒年考出 ,对于研究拓跋部早期混沌不清的历史 ,探索力微本人扑朔迷离的身世 ,均将大有裨益。据《魏书·序纪》云 :“始祖神元皇帝讳力微 ,立……五十八年……其年 ,始祖不豫……寻崩。凡飨国五十八年 ,年一百四岁。”又《北史·魏本纪·序纪》所载略同 ,不录。由此可知力微在位五十八年 ,享年一百零四岁 ,然生卒年仍是谜。学界诸人 ,亦均未考及。其实考之不难也。检《魏书·序纪》及《北史·魏本纪·序纪》均有“(力…  相似文献   

7.
白行简(七七六─—八二六),字知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退之,小字阿怜。原籍太原,后徙下(今陕西渭南)。德宗贞元末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中,卢坦镇东蜀,辟为掌书记。府罢,归其兄居易贬所浔阳。十五年(八二○),随兄入朝,授左拾遗,累迁司门员外郎。穆宗长庆末,振武营田使贺拨志言营田数过实,诏令行简按复之,不实,志惧、自刺死。其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精密,为后学所摹尚。敬宗宝历二年冬病卒。们日唐书》一六六、《新唐书》一一九有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白行简集》二十卷,不传。今从《文苑英…  相似文献   

8.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十三,刑部侍郎韩愈向宪宗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这就是著名的《论佛骨表》(下称《论表》).时隔三个多月,元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潮州刺史韩愈又向宪宗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这就是一般人很少读到的《潮州刺史谢上表》(下称《谢表》).北宋欧阳修在《与尹师鲁第一书》中评说韩愈"夕贬潮州"之前后两表: 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欧阳文忠公集》卷六十七)  相似文献   

9.
关于状元宰相苏检最后的结局,《新唐书》《昭宗纪》载:天复三年二月,“丙子,王溥罢。朱全忠杀苏检、吏部侍郎卢光启。”同书卷一八三《卢光启苏检传》则云:“帝还京师,苏检长流环州,光启赐死。”前后记载有矛盾。《旧唐书》无《苏检传》,亦无《卢光启传》,可见两书对入传人物的取舍颇不一。其《昭宗纪》天复三年亦未记苏检事。然其卷一七七《崔胤传》载:“昭宗初幸凤翔,命卢光启、韦眙范、苏检等作相。及还京,胤皆贬斥之……”苏检究竟是被贬斥,还是被流放,还是被杀?《资治通鉴》卷二六四云:天复三年二月“丙子,工部侍郎、…  相似文献   

10.
《杜陵叟》浅议鹿琳《杜陵叟》是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名篇,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元和三年冬至第二年春,都城长安一带久旱成灾,民不聊生。是时,白居易任左拾遗,尽其职守,代民陈言,请求“减其租税”,得到宪宗批准。但由于地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急敛暴征...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后,废丞相不设,于浩繁的政务殊有不便,乃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一月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当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任命情况,《明史》卷3《太祖纪》云:"以邵质、吴伯宗、宋讷、吴沉为之。"卷72《职官志》补充道:"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但同书卷136《刘仲质传》却记载刘氏在同一时间以礼部尚书任华盖殿大学士,这就不免使人设疑:明朝第一位华盖殿大学士,究竟是邵质呢还是刘仲质?  相似文献   

12.
李翱在穆宗朝初为考功员外郎兼史馆修撰,之后常年外放为地方官,历任郎州刺史、舒州刺史,后入朝为礼部郎中,终穆宗朝名宦不显。《旧唐书》把李翱于穆宗朝贬朗州之事提前了一年,误系于元和十五年,而《新唐书》之《李翱传》所载抗旱治郡之功当为李翱穆宗朝治舒时所为。  相似文献   

13.
赵望秦 《文教资料》2001,(3):131-136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新唐书》(1975年版)在标点方面,就总的情况看是很好的,这当然是标点者下了一番功夫的结果。但其中也偶有欠准确的地方,兹不揣谫陋,列出以求教焉。 1、《旧唐书》卷十一《代宗纪》:“[大历二年四月] 庚子,宰臣内侍鱼朝恩与吐蕃同盟于兴唐寺。” 按:内侍鱼朝恩虽为代宗朝掌管禁军的大宦官,但不曾任宰相之职,故此处的“宰臣内侍鱼朝恩”不应连读。据《新唐书》卷六二《宰相表》,此时任宰相者为元载,则知大历二年四月与吐蕃会盟的“宰臣”是指元载。那就是说,宰相元载与内侍鱼朝恩一起参预了…  相似文献   

14.
(二)大致可系为元和五年后的作品《闵生赋》(卷二)《赋》云:“孟轲四十乃始持兮,犹希勇乎黝贲.顾余质愚而减齿兮,宜触祸以阽身.”柳宗元元和七年四十岁;此云“减齿”,当元和五、六年作.《瓶赋》(卷二)《赋》云:“鸱夷之为,不如为瓶,……绠绝身破,何足怨咨?……何必巧曲,徼觊一时?”与《乞巧文》的主旨颇近,当  相似文献   

15.
张祜和杜牧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晚唐诗人张祜的名篇《何满子》中的诗句。张祜擅长乐府与宫词,在当时是很有名的诗人。元和(唐宪宗年号)长庆(唐穆宗年号)年间,他曾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随表献给朝廷,希望得到任用。令狐楚对张祜的文才十分赞赏,向穆宗皇帝上表推荐。穆宗就问宰相元稹:“张祜为人怎样?诗写得如何?”  相似文献   

16.
《魏书·序纪》曰:力微崩后章皇帝讳悉鹿立,始祖之子也。诸部叛离,国内纷扰。飨国九年而崩。平皇帝讳绰立,章帝之少弟也。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悉鹿278年至286年在位,绰286年至293年在位。《序纪》所记寥寥数语,但明确地透露  相似文献   

17.
王涯《享惠昭太子庙乐章》(11/346/3873)。“惠昭太子”为唐宪宗长子李宁。《旧唐书》卷一七五、《新唐书》卷八二有传。《旧传》云:“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邓王。四年闰三月,立为皇太子……元和六年十二月薨,年十九。”陈羽《喜雪上窦相公》(11/348/3890)。题注:“一作朱湾诗。”《唐诗纪事》及《全唐  相似文献   

18.
六尺之孤     
<正> 六尺之孤,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编纂的《汉语成语大词典》释曰:“尺,指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市尺的六寸。孤:幼年失去父亲。指尚未长大成年的孤儿。”这个解释大体不错,但给人一个疑问,尚未成年的孤儿为何仅以六尺来衡量?考《周礼》卷十三云:“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贾公彦疏曰:“七尺谓年二十知者。《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六尺谓年十五,故《论语》云:‘可以托六尺之孤’,郑注云:‘六尺之孤,年十五已下’,彼六尺亦谓十五”。《后汉书·明帝纪》:  相似文献   

19.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一直被大家认为是鲜卑族民歌,许多大中学教材也不例外。揆之史实,有重新探讨的必要。有关《敕勒歌》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李百药所撰《北齐书》。《北齐书》卷二《神武纪下》云:‘武定四年,即公546年,十一月……西魏言神武(高欢)中弩,神武闻之,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同书卷一《神武纪上》又云:‘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  相似文献   

20.
《遣悲怀》三首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为追悼亡妻韦丛所作的组诗。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元稹登科授校书郎职,并与二十岁的韦丛成婚。宪宗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病卒,时年二十七岁。爱妻“忽分形而独飞”(《祭亡妻韦氏文》)后,元稹悲恸至极,陆续写了许多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的悼亡诗。他后来在给白居易的信中说:“不幸少有伉俪之悲,抚存感往”,“成数十首,取潘子悼亡为题”(《元氏长庆集》卷三十《叙诗寄乐天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