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强化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是加强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监督体系是编辑行为"他律"的反馈机制。加强编辑的监督机制建设,以期从外围遏制编辑的不端行为,从理论探讨延伸到编辑队伍建设,最终为编辑出版行业的规范和良性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通过提出建立编辑职业道德的伦理约束机制、评价机制和评价制度,完善编辑职业道德的监督体系等策略,以期推动编辑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编辑道德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科技学术期刊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作者在分析学术期刊特性的基础上.从编辑的职业道德、编辑的伯乐意识、编辑的学者化、编辑的主体性及选题策划意识方面.阐述了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尚的道德应是编辑毕生的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道德规范,是编辑职业的行为准则。它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又具有明显的编辑职业特征,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编辑实践中的具体化。高尚的编辑职业道德,是塑造完美的编辑人格、提高编辑素质的重要因素。对于编辑人员来说,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在具体的、琐碎的、周而复始的编辑实践中一点一滴养成的,甚至需要毕其一生去追求。第一,要强化阵地意识,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新闻出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编辑,作为新闻出版战线上的战士,对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负有特殊的重大使命。因此,编…  相似文献   

4.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三大内容之一,也是体现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各行各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编辑领域的职业道德建设尤为必要和重要,因为这一行业是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编辑领域的职业道德建设搞好了,不但能够净化编辑领域本身,树立行业正气,而且可以通过编辑出版好的精神产品,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这里结合理论刊物编辑工作的实际,谈谈加强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卞葆 《中国编辑》2011,(6):42-45
刘杲担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期间,他以及他所领导的中国编辑学会十分关注和倡导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文章从刘杲对编辑职业道德建设贡献的回顾,对编辑责任、义利和质量意识的论述两方面,分析了刘杲的编辑职业道德观及其对学界、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瑞峰 《新闻世界》2013,(3):142-143
根据《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结合编辑工作的实际特点和要求,归纳了编辑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并从四个方面总结如何用编辑职业道德指导编辑的实际工作,提高编辑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梅展 《视听纵横》2006,(5):77-78
2004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和《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广播电视队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播电视新闻职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工作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获取感性认识、掌握职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培养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内容、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网络编辑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编辑修养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和提高编辑修养,越来越紧迫。所谓图书编辑修养,包括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编辑业务理论、语言文字、职业道德等诸方面的水平。下面着重从思想政治、语言文字、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谈谈图书编辑的修养。...  相似文献   

10.
加强图书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图书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大对图书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图书编辑的精品意识。本文主要对图书编辑的精品意识进行分析,探究图书编辑精品意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编辑道德行为选择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彭敏宁  昌兰 《编辑学报》2005,17(2):92-93
编辑队伍的素质关系到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编辑道德选择能力是编辑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阐明编辑道德行为选择的内涵,并分析编辑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强调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应从心理角度入手,培养编辑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编辑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实践中自觉地培养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雅意  黄锋  辛亮 《编辑学报》2023,(3):352-354
结合笔者所在编辑团队写作经验,提出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初次撰写编辑学论文的3个主要步骤:阅读文献、注重积累;抓住灵感、及时成文;打磨初稿、反复推敲。由此,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通过实现编辑学论文写作零的突破,积极开展编辑学研究,逐步助力个人职业发展,为建设期刊强国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刘勋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6(6):56-58,80
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三大支柱之一、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应将网络道德纳入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范畴,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高校图书馆网络道德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重要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4.
优秀编辑团队的"德能勤绩"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构合理、期刊发展目标明确、编辑个体努力是形成优秀编辑团队的必要条件,优秀编辑团队建设重点在于培养编辑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业绩观,具有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合力.其中,编辑自信力决定团队的优秀品质,编辑的分类培养是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团队绩效应该体现在编辑目标的实现.在共同的编辑目标下,编辑个体的培养必须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15.
论图书馆道德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禅文 《图书馆论坛》2004,24(5):40-42
论述了图书馆道德的内涵与结构,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道德内容,提出了图书馆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单超  王淑华  胡悦  李根  姚戈  史冠中 《编辑学报》2019,31(3):293-296
大数据时代,充足的数据资源使得定量评价和考核编委职能成为可能。基于来稿学科与编委学科比对分析,以及对编委学术活跃度和年龄结构的量化考核,优化编委会结构组成,并通过制度性建设,动态监管编委会职能发挥情况,可以显著提升编委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显示,经过结构优化和制度化建设后的《地球科学》和《Journal of Earth Science》编委会成员,既是作者,又是审稿专家,也是期刊的宣传组稿人员。实现了编辑、编委的优势互补,期刊组约稿能力的显著提高,促进了期刊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史锐 《编辑学报》2019,31(2):231-233, 236
科技期刊编辑要求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编辑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才能。热爱编辑工作,积极进取,在编审校工作中处处用心以提高专业学术水平,运用各种途径加强同行交流与学习,努力提升编辑素养,注重品德修养及提升美学修养,是成为新时代科技期刊优秀编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陈敏  张玉琳  赵蕾  王雪梅  夏浪 《编辑学报》2017,29(5):479-481
智库刊物打造的核心是质量和影响力,重点在于专家资源的整合.本文以连续3次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为例,报道通过编委会人才梯队的建设、编辑队伍能动力的提升、智库刊物的传播效应为服务智库平台建设,突出服务决策导向,在“发声”权威、重视“时效”和强化“导向”方面进行的大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编辑学报》1994,6(1):1-3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