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一旦离开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合法性根基,立即坍塌下来。因此,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真实性或客观性问题已经成为新闻行业安身立命的大问题,也成为折磨一代又一代新闻从业者的心结。但是,现实中新闻生产却难与假新闻绝缘,不论是出于主观原因,还是缘自客观原因,假新闻一直如影随形地追逐着真实的新闻。综观中外新闻史,真/假新闻的较量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在中国新闻生产语境中,对假新闻的抵制和阻击一直是十分坚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媒体本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代言。同时,新闻的真实性,还体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良知。假新闻的危害性大,要从源头上杜绝假新闻的产生。但是,假新闻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用心就能避免。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的立身之本,真实性是对新闻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止,严重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已成为新闻界的一大公害,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还对社会产生极大危害。因此怎样打击杜绝假新闻,一直是新闻界在思索和探索的新问题。理解新闻的真实性,有效杜绝假新闻问题。理解新闻的真实性,有效杜绝假新闻判断新闻真与假的标准具有唯一性,即是否符合客观真实。长期领导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陆定一曾意味深长地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  相似文献   

4.
新闻真实性可谓是新闻界一个永远的话题。尽管大家都一直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但假新闻仍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在这些假新闻中很大一类是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一位电视台领导在本单位的一次记会议上说:“其实我们这些领导很容易被你们记出卖掉。”这句话的实质讲的就是新闻真实性中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的问题。因为记提供给领导审查的新闻事实已经通过记的主观筛选,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媒体的毒瘤,而今一些假新闻不仅泛滥于地方媒体,也开始出现于国家级权威媒体,致使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痛打假新闻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文章,透析假新闻的成因,阐释治理假新闻的对策,使大家识别假新闻,痛打假新闻,消灭假新闻。  相似文献   

6.
真实性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古至今,中西新闻界对此没有任何怀疑。然而,假新闻始终威胁着新闻的真实性。在和假新闻的斗争中,在维护新闻真实的过程中,新闻学界从各个层面强调新闻真实的内涵、标准、必要性以及保证新闻真实的职业要求、操作程序与技巧等,并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概念体系。可以说,新闻学的根本使命就是解决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新闻真实性面临新的挑战。2010年,著名作家金庸逝世的假新闻源自一家主流媒体旗下的网站,此外,《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鲁迅作品大撤退》等假新闻也始于互联网。这种虚假新闻是单个报道的内容信息与事实真相完全不符,伪在微观,或日具体新闻报道失实,此即新闻真实性与互联网遭遇所出现的变形。贾亦凡等人在《2010年十大假新闻》中介绍的十大假新闻,  相似文献   

8.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而如今假新闻在媒体上频频出现,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民众对新闻的信任度大大降低。本文试从新闻采访环节入手.谈谈如何避免假新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真实性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党和政府历来对新闻的真实性非常重视,但各类假新闻仍不断出笼.《新闻记者》对2010年假新闻产生主体的研究发现:“涉假者几乎是清一色的新闻记者”.①新闻记者受过新闻信息采编的专业培训,理当成为新闻真实的榜样,为何还会产生假新闻?本文试从政府与媒介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假新闻存在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媒体的毒瘤,而今一些假新闻不仅泛滥于地方媒体,也开始出现于国家级权威媒体,致使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痛打假新闻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文章,透析假新闻的成因,阐释治理假新闻的对策,使大家识别假新闻,痛打假新闻,消灭假新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出现新鲜事物,新的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网络环境,尤其是假新闻的出现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也是假新闻比较猖獗的一年,假新闻也出现了以下特点: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媒体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真实缺乏核实、假新闻更加博人眼球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辟谣难。假新闻最直接的危害是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真实必须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应对假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核实新闻真实性、人工智能解决识别假新闻困境。  相似文献   

12.
真实性与真实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活动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明明是真实的,读来却让人感到虚假;有些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却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这说明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真实性与真实感相背离的情况,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并不总是统一的。要弄清二者的关系,还需从明确概念入手,对真实感与真实性做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古至今,中西新闻界对此没有任何怀疑.然而,假新闻始终威胁着新闻的真实性.在和假新闻的斗争中,在维护新闻真实的过程中,新闻学界从各个层面强调新闻真实的内涵、标准、必要性以及保证新闻真实的职业要求、操作程序与技巧等,并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概念体系.可以说,新闻学的根本使命就是解决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进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要保住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并不容易。仅仅解决客观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并不能完全保住新闻的真实性。高科技的出现是个双刃剑,它在给新闻摄影的采集和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假新闻图片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能和方便,以至于全世界新闻摄影界都要时时刻刻提防假新闻照片。辨识和打假,已经成了新闻摄影领域里传播、  相似文献   

15.
曹鹏 《新闻记者》2005,(7):29-30
中央有关部门最近就反对假新闻召开了专门会议。在新闻真实性这一新闻工作基本原则上由官方出面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这在世界新闻业的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重视程度。事实上,反对有偿新闻与反对假新闻一直是新闻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偿新闻与假新闻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两大致命伤.在西方传媒界,任何从业人员只要沾上二者之一.就等于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所在媒体也必然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16.
董清 《传媒观察》2015,(1):68-69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资讯的极大丰富,新闻的来源、渠道、内容、传播等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各种虚假新闻在不断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新闻的真实性作为新闻曾经的最为基本的属性,又一次次拷问新闻人的良知。本文从虚假新闻现象入手,结合笔者的创作实践,提出了在新闻报道的采、编、写过程中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红 《新闻窗》2005,(4):44-44
一、假新闻严重影响媒体声誉,在“假新闻”之前更早被提出的是新闻失实问题。1984年全国新闻真实性问题座谈会在山西太原市举行。会议针对当时新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闻报道失实问题,认真分析了发生失实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办法。新闻的失实问题中包含了假新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发生的"纸包子"假新闻事件,在全国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也引起了受众对假新闻问题的深刻关注。《解放军报》对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一直非常重视,在《军事记者》今年第5期封五刊登了关于在读者中开展"确保新闻真实性"的讨论启事。现选择部分稿件予以刊发,希望这些稿件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能够引起媒体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自述体“疑似假新闻”出现的根源,首先是由于记者编辑的惰性,其次与记者编辑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有关。从理论上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修养是十分必要的,记者编辑都应当树立起“未经核实的新闻不叫新闻”的理念,捍卫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遭遇假新闻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但不容避讳的是,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报道也不时出现,并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在新闻实践中,我就碰到了一次假新闻,所幸自己没上当,但让我不愿意看到的是多位同行却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二传手",数家媒体担当了传播这则假新闻的"话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