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歌在教学大纲里占有较大的比例,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民歌欣赏都是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民歌以其形式上的短小精悍、易学易唱而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让这颗明珠继续发扬光大,重放异彩,让青少年认识它,了解它,喜爱它,接受它,就成为我们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近期,我在民歌《绣金匾》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一次旨在探讨中国民歌规律的观摩课,得到一致好评,并被评为优质课。下面谈谈我在这一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  相似文献   

2.
1 填空题 1)本学期我们学习过其作品的女诗人是____和____;她们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和《____》。 2)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诗歌总集有《____》、《楚辞》、《____》;诗文总集有《____》。 3)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三次民间诗歌创作高潮是先秦时代的《____》民歌,汉代的____民歌和南北朝的____民歌。 4)本学期我们学习过其作品的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是____和____;两位最伟大的纪传体散文家是汉代的____和____;两位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家是南朝时  相似文献   

3.
东蒙民歌     
即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歌。其中包括锡林郭勒盟以及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的民歌。内蒙古民族是歌咏的民族,音乐的民族,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唱自己的民歌。他们尊崇歌唱,也尊崇善于歌唱的人,称民间歌手叫“道亲”,称说唱艺人叫“郝什切”,他们是最受尊敬的人。民歌分两大类:圣乐、宴歌、赞歌称“图林道”;歌唱爱情,赛马时以游牧中演唱的称“育林道”。歌词内容大多歌唱英雄,曲调嘹亮,悠长,亲切而又沁人心脾,朗诵性强,节奏性弱,装饰音多而细腻。五声羽调式及商调式使用得最多的民歌有《嘎达梅林》、《英雄陶克特胡》、《田和》、《我们的家乡》…  相似文献   

4.
问:我常常在书报中看到“采风”,什么叫“采风”呀?答:“采风”的说法起源于我国古代,那时“采风”的含义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民歌是个总称,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易》中,就有产生于商代的民间谣谚。公元前五百多年时编写的《诗经》,其中《国风》的绝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是从民间采来的。由此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很早,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是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它是一首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歌.它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本文将对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进行比较与分析,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民歌教学在音乐风格层出不穷的今天,面临着很大的冲击,面对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痴迷与对中国经典民歌的麻木,作为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机盎然的民歌教学课堂,以激发学生演唱民歌的兴趣,并利用民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因为民歌是最好的材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拓宽教材、利用大众媒体,为民歌教学课堂输入新的血液、师生共同参与实践三个方面,让学生真正感受民歌之美,让我们的民歌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7.
一、一次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高中音乐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与无奈,就是学生热衷于听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教材上的音乐大都缺乏热情与兴趣,当提及民间歌曲时学生们更是不屑,认为是很老土、很落伍的那种音乐。为了让学生们多了解民歌、喜欢民歌,老师们绞尽脑汁。一次我在介绍浙江乐清民歌《对鸟》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民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宝藏,给予了我国作曲家们许多灵感,他们开始根据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改编,这种艺术的再创造使钢琴艺术与蒙古族民间音乐巧妙融合并擦出新的火花.本文以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舞曲》为例来浅析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技法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民歌中,《茉莉花》这首民间小调以其朴素而又芬芳扑鼻的旋律成为民歌中难得的精品,其中尤以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最为动人。文章着重从这两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入手,阐述了民歌《茉莉花》的起源和传播,并分析其艺术特色以及在民族艺术中的派生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郝霞 《成才之路》2014,(3):79-79
民歌有劳动号子、小调、山歌等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家乡素有"民歌之乡"的美称,家乡的民歌有的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和《中国民歌集成》,有的被省和上海电视台播放推介,有的被搬上舞台获过大奖。"价廉物美"的乡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符合《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筛选出的有教育价值、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具有童趣的民歌,丰富了音乐活动内容,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图谱的教学支持,孩子们能自信、快乐地学习,师生收益都很大,也让我们看到民歌代代相传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民歌,简言之,意即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并广为传唱的群众歌曲。它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反映的是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在一曲曲民歌中得到体现。而每一首民歌,都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升华,都是一份丰厚的艺术遗产。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的“国风”,就收录了我国北方160首民歌。千百年来,民歌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紧密地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情感,记录着他们的爱恨悲喜,也滋润着历代文人和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汉“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民歌的比例,为使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民歌教学,传播民族文化,我们应当丰富民歌的内容,进一步研究民歌的教法。只有当我们加强民歌教学,才能让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正>一、案例背景2015年10月我参加了市优质课在本区的选拔,当时没有规定哪一年级,哪一课,发挥的空间很大,我选取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泥土的歌》(一)进行设计。本课是在初中音乐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先从我国汉族民歌入手,了解汉族民歌中的三大主要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这三类体裁对于我们生活在城镇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中国汉族民歌,怎样让他们喜欢这些民歌,以及怎样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清晰分辨汉族民歌的  相似文献   

14.
冉晶晶 《现代语文》2007,(4):125-126
民歌是生于民间,并且通行于民间,用以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歌谣。《放羊调》这首民歌,不仅表现了贫苦农民的爱情,而且演绎了滇西的农业生产生活、风俗节日,因而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与北方的同类民歌相比,叙事完整,手法独特,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15.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感到温暖,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通过参与和指导孩子们的游戏,我们深深体会到:培养幼儿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期的寓言,是指从殷末周初到春秋中期这一段历史时间内的寓言。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一次大动荡、大变化,殷王朝由衰败到灭亡,周王朝由建立到巩固。寓言在这个冲突尖锐、斗争激烈、新旧交替的时代得到了较大发展,这可以从《尚书》、《诗经》,特别是周易交辞中得到证明。西周成康之后到春秋中期,寓言得到继续发展,这个时期的寓言资料主要保存在《诗经》中。到了战国时代,文人学士争向民间学习,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寓言同神话传说民歌谚语一样,被采用加工。改造,写进文人的著作中,大量的寓言资料得以保存下来。同时这些…  相似文献   

17.
《花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瞿维先生于1946年创作的一部钢琴作品,该曲汲取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等民间歌舞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以《花鼓》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其民间歌舞化主题出发,结合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民族风格,分别从前景、中景、背景和全景等景别角度探讨了该作品演奏中对民间歌舞艺术形态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学期,我教高二年级的音乐欣赏课。在教授《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的时候,我按正常的课程设计,开始让同学们听几首民歌和艺术歌曲,让他们通过聆听、进行对比,感受出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进而让他们了解艺术歌曲体裁形式。然后让同学们先阅读标题下面的导言,初步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紧接着举例进行欣赏,让他们在体验感受中探讨、归纳、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直在戏剧上发展,这一次AK终于回归到最想要做的音乐,带来了突破性的作品《Gentleman》,新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陈奕和沈建宏,他们的努力和用心,感受到了吗?  相似文献   

20.
张晓莉 《文教资料》2006,(23):78-79
在《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集》辑录的众多生活歌和情歌中,《小丈夫》、《十八岁姐嫁三岁郎》、《尿床王》、《尿床袋》《、我跟姐儿门对门》等几首民歌共同折射出民间流行的童养婚现象。本文就其中蕴涵的社会现象及其流行于武当山地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