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以1,4-双[(2’-甲醛)苯氧甲基]乙烷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通过缩合环化、选择性取代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含对甲苯磺酰基的N3O2大环化合物,其结构经’H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单(6-氧-6-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修饰PVC膜电极的制备,并通过循环伏安等实验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讨论Γ—环M上的矩阵Γ_(n,m)—环M_(m.n)的F—正则性。得出Γ_(n.m)—环M_(m.n)的理想Q为F—正则理想的充要条件是在Γ—环M中存在F—正则理想P使得Q=P_(m,n)。  相似文献   

4.
利用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与钐(Ⅲ)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链状配合物[Sm2(tsglyO)6(H2O)4]·3H2O(tsglyO=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中,两个Sm(Ⅲ)原子[Sm1、Sm2]分别与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的羧基氧原子及水分子配位,形成双核单元结构.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采用双单齿和双齿鳌合桥联配位模式将双核单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维聚合链.链间通过氢键作用力组装为3D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5.
物理问答     
问题35.在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从电子枪射出的电子在2×10~4V的高压下被加速,形成1mA的平均电流.求: (1)每秒轰击荧光屏的电子数目; (2)电子轰击荧光屏所消耗的功率;  相似文献   

6.
发现了具有逆光致变色性质的螺吡喃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即在吲哚啉氮上连有极性基团,同时和吡喃环并连的芳环上具有强的吸电子基团.设计并合成了逆光致变色化合物1’-(2-羟乙基)-3’,3’-二甲基-6-硝基螺[吲哚啉-2,2’[2H-1]苯并吡喃].实验表明,用它配制成的逆光致变色油墨显示有很好的色度和耐疲劳度.  相似文献   

7.
我们研究了苯磺酰基类化合物与乙烯基甲基酮的反应,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结果生成了一类意想不到的加成加成成环产物。产物通过元素分析、IR、HNMR、MS进行结构签定,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水杨酸为原料,氯磺酸为磺化剂,在四氯化碳溶剂中反应制得5-磺酰氯水杨酸(5-SO2Cl-Sal),然后用锡和浓盐酸还原,合成了5,5’-二硫代二水杨酸(5,5’-DTDS)和5-巯基水杨酸(5-SH-Sal).用5-SH-Sal与氯化汞反应得到了1∶1型和2∶1型的巯基与Hg(II)键合的两种Hg(II)配合物,而5,5’-DTDS在乙醇/水混合液中与Hg(II)离子不反应.发现了一种以苯系磺酰氯为原料,还原制备二硫代二苯系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的手性N-对硝基苯磺酰基脯氨酰胺为催化剂,在水相中不对称催化环酮与芳香醛的反应,以很高的产率、非常高的dr值与ee值得到Aldol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0.
电视显像管的尾部称电子枪,可以发射出电子,电子在加速高压的作用下,以很大的动能轰击荧光屏内表面上的荧光粉,在荧光屏的中央打出一个亮点。显像管的颈部套着两组偏转线圈,其中水平偏转线圈(又称行偏转)让电子束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合成4,6-^tBu2-1-(HO)C6H2CH2Cl;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芳氧功能化的咪唑[HO-4,6-di—C(CH3)3-C6H2-2-CH2{(NCHCHN)CH2}]。芳氧功能化的咪唑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和单晶衍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 1/e,化学式为C18H26N2O,晶胞参数为a=18.694(3)A,b=10.2501(15)A,c=9.1536(15)A,α(deg)=90deg,β(deg)=103.006(4)deg,γ(deg)=90deg,V(A^3)=1708.9(5)A^3,Z=4,最终R1=0.1160,wR2=0.2263.  相似文献   

12.
采用808 nm LD激光和氙灯光双波长激发Nd:YAG单晶,研究了Nd^3+离子激发态吸收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发现,在570~610nm范围内改变氙灯激发光波长,均观测到了较强的453nm、472nm和493nm蓝色上转换发光。根据Nd^3+离子的能级结构和发光特性可知,它们分别对应于^4D3/2→^4I15/2,^2P3/2→^4I13/2;^4G9/2→^4I9/2;^2P3/2→^4I15/2跃迁。另外对Nd^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机制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3.
苄基取代茚基二价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水EuCl3与1—苄基茚基钾在四氢呋喃(THF)中以1/2的摩尔比反应,尔后用Na/K合金原位进行还原,得到了一种新的中性的二(1—苄基茚基)稀土Ⅱ配合物(1—PhCH2C9H6)2Eu(THF)2;而用SmI2与1—苄基茚基钾在THF中以1/2的摩尔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苄基取代茚基稀土二价配合物(1—PhCH2C9H6)2Sm(THE)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A homogeneous crack-free nano- or meso-porous silica films on silicon was fabricated by colloidal silica sol derived by hydrolyzing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 catalyzing with (C4H9)4N OH- in water medium. The solution with ratio of H2O/TEOS≥15, R4N and glycerol as templates, combining with the hydrolyzed intermediate, controlled the silica aggregating; the templated silica film with heterostructure was developed into homogeneous nano-porous then meso-porous silica films after being annealed from 750 ℃ to 850 ℃;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porous silica films was discussed; morphologies of the silica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fractive indexes of the porous silica films were 1.256-1.458,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 0.7 W/m/K. The fabricating procedure and the sequence had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  相似文献   

15.
用电泳纯的小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获得了特异性强,效价较高的小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抗血清.用此抗血清采用Dot—immunobinding assay,对流免疫电泳二种方法测定PGIP的检出限量,由此建立了多聚半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的Dot—immunobinding检测方法,并对制备该抗血清的意义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15年来,叶绿体DNA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水平分类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系统分类学中。本文就其在[1]分析某些重要属内部的亲缘关系;[2]证实天然准性杂种;[3]研究多倍体起源;[4]解释雄性不育系的起源等方面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在乙腈─乙醇─水(2:2:1,V/V/V)的混合溶剂中制备了六种金属(锰、钴、镍、铜、锌、镉)苦味酸盐与4′─硝基苯并─15─冠─5的固态配合物,其组成为M(pic)2·2L·XH2(M=Mn、CU,x=2;M=Co,Ni,Zn,Cd,x=4;pic=苦味酸根;L=4′─NO2B15CS),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摩尔电导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Wittig反应合成了咔唑衍生物9-乙基-3-{5-(4-叔丁基苯基)-[1,3,4]二唑-2-苯乙烯基}-咔唑(2)和9-乙基-3,6-双{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苯乙烯基}-咔唑(3),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测定了咔唑衍生物的双光子吸收和双光子诱导荧光性质.这些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较大,在800nm波长的激光激发下发出很强的蓝色双光子上转换荧光.实验中观察到了多枝结构在双光子吸收中的协同效应.这样的协同效应部分原因是由于多分枝间电子耦合作用,多分枝分子中重复单元的推拉电子结构和协同效应有效地增强了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性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Ni(NIPH)(phen)(H2O)0.5]2n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H2NIPH=5-硝基间苯二甲酸,phen=1,10-邻啡啰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nna,晶体学数据:a=29.547(4),b=18.041(3),c=6.5860(10),V=3510.7(9)3,C40H23N6Ni2O13,Mr=913.06,Dc=1.727g/cm3,μ(MoKα)=1.157mm-1,F(000)=1860,Z=4,最终R=0.0276,wR=0.0769(2973个可观测点).该配合物具有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MMP-9和CD15s与胃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唾液酸化Lewis X(CD15s)抗原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D105,MMP-9,CD15s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47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标记,检测CD105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对MVD与MMP-9、CD15s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MP-9、CD15s表达都呈阳性的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高于MMP-9和CD15s单阳性及二者均阴性的胃癌组织。结论:MMP-9高表达有利于癌组织局部浸润,CD15s高表达有利于癌细胞血行转移,MMP-9及CD15s检测对临床诊治胃癌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