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到各中小学随机听课中发现,音乐课堂上昔日“名声赫赫”占主体地位的音乐知识技能今日“风光不再”,对此,深感疑惑不解,难道我们课改后音乐课堂真的不需要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了吗?什么原因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取消了知识技能的教学。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观认为: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它还包括音乐基本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特别是还包括音乐创作、音乐史及与音乐相关文化方面的知识。音乐技能不仅仅体现在视唱、识谱、练耳等方面,也不只是发声、共鸣、咬字等唱歌技术层面。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歌唱技能…  相似文献   

2.
中学的音乐教育属于审美教育范畴。通常的音乐课程强调的是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德育教育的关注。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在音乐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提高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概念的记忆,强调音乐技能的训练.以掌握知识技能为最高教学目标。这种观念在课改以后,已经有所转变,但是.却出现了只要联想、想象,不要知识技能的极端。这是一种误解音乐新课程、不利于新课程正确实施的错误倾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一下小学音乐课的知识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诸多滞后现象:农村学校音乐教师人数少,难以开展有规模的、实质性的日常教研活动,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明显滞后;农村学校条件简陋,音乐教学资源匮乏,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低下;中小学音乐教材(人教版)将原来处于“显性”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转入“隐性”,强调了内容的人文性和教师使用教材的个性发挥,书面淡化了音乐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对教师备课的引领作用,造成音乐教学目标偏离或短缺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以来,音乐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对音乐的知识技能有所忽视,甚至似乎已谈忘了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和歌唱技能的培养。“轻声唱法”曾经是针对喊唱而提出来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正确认识和运用“轻声唱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音乐新课程确定了三维目标,本文从音乐教师角度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技能维度目标缺失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音乐教师要重新建立音乐知识技能的信念,要认识到知识技能在普通音乐教育中是必需的,知识技能不等于“知识技能化”。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随着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呼唤要给学生“空间”和“自由”,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再论“音乐知识技能”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新课程推行近五年来,“音乐知识技能”教学问题已突显为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枯燥地讲授音乐知识,机械地进行音乐技能的训练,学生便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既感受到音乐美的意义与价值,又学到必要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呢?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比较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忽视音乐文化的学习,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素养的提升。音乐新课程性质定位在“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强调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对音乐课程性质认识的正本清源和价值回归。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从歌、乐、舞、戏入手,注重发挥音乐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高中段的学生已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渴望通过实践与探索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他们要求音乐欣赏课不再是单一的官能的音乐欣赏,还应该有情感的体验、理性的认知,音乐的表现与创造的过程。本文探索设计布满“动感”的音乐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布满动感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标的诞生,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师唱生模”向“师生互动”转变。新课标中要求我们把学生情感培育和音乐体验放在音乐教学的首要位置,把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放在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让我最感苦恼的是没有教材,总是靠东拼西凑去应付那一个个四十五分钟。可学校领导还再三强调各科教学都要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我却想,音乐又不是专业课程,怎么体现职业学校特点?实际上,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音乐课不过是种“调味品”而已,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就在苦恼中打发着光阴。有一天,学校领导把一封毕业生来信拿给我看,这是一个从我校“军人预备役”专业班毕业的学生入伍后给母校的来信,信中说:“入伍后不久,我便成了连队的活跃分子、文艺宣传骨干,并多次受到表扬,我感谢母校给了我音乐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学校教育的一个譬喻笔者深有感触!他从哲学和美学角度,把学校和花园作了比较后指出,学校不是别的,只是个“人园”,和花园有相似的意义。他指出:理想的教学,应当使“人园”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整体之美。新的音乐课程目标也已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音乐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发展的效果呢?现结合课堂教学现象谈几点自己的感想。镜头一:  相似文献   

15.
蒋瑜 《成才之路》2012,(9):61-61
正当前,新课改强调淡化知识技能,强调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淡化"后的课堂过于强调形式上的体验与愉悦,知识技能蜻蜓点水,课堂形式花里胡哨,学生玩得热热闹闹,但知识掌握得怎样呢?事实上,音乐本体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其实也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文化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音乐课程是一种文化课程,具有人文属性,它的本质是“育人”。那种把音乐课程当成“唱歌课”、“音乐知识技能训练课”的做法,违备了音乐教育的宗旨,偏离了音乐以人的生存意识为核心的轨道,也失去了音乐课程的人文内涵。因此,音乐课程应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在美术、音乐教学中只强调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是传授单一的美术或音乐各学科的内容,在分科课程教学中,美术音乐各自领域中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容易导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广度和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其实施建议中提出“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本”就是要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把握好音乐课中学科综合的“度”,把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尽可能地融入到实践之中。“以音乐为本”是实施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自从音乐新课改实施以来,淡化音乐知识技能的提法一直很响亮,很多课确实做到了把知识技能融入音乐作品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很受学生欢迎。但是,也有许多老师却做不到这一点,觉得没有了系统的知识,音乐课就失去了科学性,从而对音乐课中的知识与技能又渐渐强调起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最近看了一些课,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有了一些思考,不惴冒昧记下,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音乐新课程十分注重音乐的美育价值,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而对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人们把这种变革称之为“淡化双基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