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茂明 《家教世界》2012,(14):118-119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单位,并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2、让学生通过某种主要特征认识一些省区轮廓,并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相对位置。教法学法:读图说明、看图说话、拼图说理、归纳迁移(顺口  相似文献   

2.
鞠洪英 《地理教育》2013,(Z2):31-33
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对本节课标要求的理解: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区域位置的方法;记住我国领陆面积这一数据,并了解管辖海域面积;逐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熟悉各省级行政区在祖国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知道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2.理解干旱为特点的自然特征及对农牧业、人口、村镇、城市分布的影响,记住主要交通线、地形区名称; 3.知道西北地区的地下宝藏分布; 4.认识西北地区人地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分析八年级学习的是中国地理,上册地理教材主要从总体上了解中国,使学生对我国的位置范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有一定的了解,为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民族"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三节,是学生在掌握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以及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相关的人口特点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节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和民族分布特点两部分内容。教材主要通过展示我国56个民族不同的服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讲述我国的台湾省,重点是台湾岛。教材分别从位置、地形、地质、气候等方面来阐述台湾岛丰富的自然资源,整个教学过程因果关系密切,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2.教学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包括台湾省的位置、范围、面积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②从自然、经济、人口、民族等方面系统地认识台湾,包括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③了解台湾  相似文献   

6.
曾丽 《地理教育》2001,(4):41-41
教学目的: 1.了解识记:①学生了解我国在全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②知道我领土的范围、面积、四至点及我国的海、内海、半岛、岛屿的分布情况.了解我国的陆界长度及我国的邻国名、位置.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并记住:①加减式各部分名称;②符号>、<的名称、意义;③多步计算的一般顺序;④个、十数位意义;⑤十几数的分解方法;⑥加减竖式的法则与格式。 2.理解目标。要求学生理解:①加数位置交换和不变的道理;②加减互逆关系;③合理改变多步运算  相似文献   

8.
【教材地位】《众多的人口》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问题是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绘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图;培养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取我国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普遍使用的四个版本教材,对四个版本教材中的拓展栏目从名称及数量、内容、呈现方式、呈现位置四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各个版本拓展栏目名称固定,总体融入数量呈现相对差异;不同版本教材拓展栏目内容选取侧重不同;文字与图片相结合是拓展栏目呈现的惯用方式;不同版本在节内节末编排的位置相对不一.为此,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拓展栏目编订中需注重以下几点:在编排上保持和传承原有版本的特色,同时也可以借鉴其它版本的特色;在教学上突出拓展栏目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是中国地理的基础内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节为后续中国的人口、民族、地形分布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是作为中国公民必备的知识.本节教材容量大,学生知识储备少,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针对该节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可采用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能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位置.②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掌握秦岭-淮河线的组成,通过秦岭-淮河线的重要地理界线,了解此线南北地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明确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分析问题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正确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青少年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1.知道眼球、耳朵的构造、作用以及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和保护耳朵的方法.2.知道人体的主要骨的名称、位置、外形特征.3.知道骨胳、关节、肌肉的名称、位置、运动和作用.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迷津导航     
1、如何理解小数的数位、数位名称、数位上的数和位数? 要学生正确区别这四个概念,首先让学生正确理解这四个概念的意义。 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须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数位的名称是指每一个数位位置的名称。如十分位、百分位……。 数位上的数是表示每个数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  相似文献   

15.
“人口”是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是继第一节“疆域”后的第二个国情介绍.我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理条件,影响着区域的发展.而人这个要素也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状况也是认识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前提.因而在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之后设置“人口”这一话题,为学生后面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奠定基础.和“疆域”一样,“人口”同为学生学习我国区域地理的认知起点.本节课承载的知识内容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看似内容不多,难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正确判断多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学生关于法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规范、促进、保障作用的认识,从而依法规范学生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而且在国民经济规划及普及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而中学地理教学是地理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环境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地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初步建立合理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并能使学生认识宇宙、地球和世界各国,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毫无疑问,地理课在中学课程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本课题的教学,①使学生了解人口众多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掌握人口分布的特点;②培养学生初次阅读专题地图——“人口、民族分布”图的兴趣与能力。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数量11亿,占世界的22% 提出问题:我国面积占世界多少?(6.4%)我国的人口相当于:苏联、美国和欧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课从古代车马的构造、乘者的位置与司职、驾车用马的类别以及古人驭马的历史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车马。从而使学生认识并获得古代车马的知识,了解各种有关事物的名称和表述字词的引申义项。据此,本课教学目的确定为: (一)学习本课对事物从总体到部件,再到附  相似文献   

20.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口问题是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约占世界人口的 2 1% ,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 ,通过教学 ,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情况 ,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人口问题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出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 ,教学中进行了比较教学———子女多少进行比较、中国人口自身的纵向比较、中国人口与世界其他几个大国的人口相比较 ,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