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力图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对危机传播和新闻发布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理念,旨在促进危机传播和新闻发布在我国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传播策略和技巧,便于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参考。本书也值得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团体和机构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方汉奇的学术研究起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学术史的书写需要建基于当代学人个人学术史的研究。而对学人学术史的研究,绕不过去的问题是其学术研究起点的确定。在新闻传播学界,方汉奇是我国从事新闻传播史研究时间最长的学者,但长期以来,关于他的学术研究起点却一直众说纷纭。文章将学者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视为其可明确判定的学术研究起点,认为:方汉奇的学术研究起点始自1948年6月他的第一篇新闻史论文——《中国早期的小报》在上海《前线日报》上的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3.
是否重视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原则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社会效益是新闻的生命所在。’o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读者从中可以领会到社会效益对新闻传播的极端重要性。但是更科学一些讲,应该说社会效益是新闻传播的宗旨,是新闻传播的主要目的和意图的体现。怎样衡量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呢?主要是两条:一是受众有积极的反馈;二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当前的中国,主要是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现有传播学著作中,一般都列有论述新闻传播效果的专章,这对增强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无疑是有助益的。但…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体时代新闻观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时传统新闻理论中一些新闻观念产生了冲击.在数字媒体时代对传统新闻观进行重新审视,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传播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发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代表国内本学科学术研究最高水准,是新闻学术界、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工作者和热心新闻传播研究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6.
春华秋实三十载,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芮必峰教授几十年来俯首甘为孺子,将满腔的热情与汗水挥洒在安徽大学校园中,同时作为一名知名学者,自1983年开始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工作以来,对新闻学基础理论和中西人际传播思想投入较多精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次访谈中,芮教授对自己多年来的几部学术研究观点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传播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发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代表国内本学科学术研究最高水准,是新闻学术界、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工作者和热心新闻传播研究的有识之士的忠诚朋友,欢迎大家订阅。  相似文献   

8.
融媒时代下,现场采访出现了新闻语言“短平快”的发展趋势。这与新闻受众阅读习惯变化有关,记者也有必要改变以往时期的采访报道策略,设计“短小精悍”的新闻语言,构建“平实无华”现场采访条件,加强“快中有序”的新闻语言融媒报道实践。有利于扩大新闻报道传播力,有利于促进精品内容制作,有利于满足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需求。  相似文献   

9.
何村 《新闻大学》2012,(3):28-33
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划分一般分通史和断代史。目前,相关专家对新闻断代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作为异态时空下的伪满洲国,却缺少一部专门的新闻传播史。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在东北的新闻传播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开展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嘴脸和法西斯暴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锦涛同志在纪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事业推陈出新、硕果累累的一年。站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学者们一边回顾新闻与传播学发展与研究历程的重要意义,一边展望5G时代为新闻传媒行业带来的更多增长动力与转型契机,同时反思智媒技术的应用可能造成的伦理风险。本文对我国2019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梳理,盘点过去一年学术研究的成果,选出三部分有代表的研究话题进行归纳延伸,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为未来新闻传播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南传播》2016,(4):155-157
<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研究的"定盘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于新闻本质、新闻生产及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指导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历经新闻传播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发展深化,具有无穷生命力和指导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新闻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的框架前提。对于新闻理论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定盘星",具有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4,(8):31-31
刘徐州报道:“当代中国传媒与法律论坛”近日在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法治新闻杂志社共同主办,汇聚法律与传媒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法制新闻的传播规律,分析新闻传播在司法审判领域遇到的各种问题,意在促进法制新闻学术研究的繁荣和提高法制新闻的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传播正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新闻传播,主要表现在新闻内容、新闻传播对象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将传统新闻与自媒体进行一定的融合,有利于新闻传播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本文探讨了自媒体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对传统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陆与台湾、香港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但缘于政治环境的差异,其新闻传播教育也有所不同。本文选取港台地区6所高校,对其发展现状、学位、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和学术研究特色等进行调查与统计,以期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与方向提出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跨入新世纪,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和媒体的机制创新,在中国加入WTO已有一年的背景下,已是厚积薄发,硕果累累,当然同时也显得更加紧迫。2002年11月5日,来自海内外近百名新闻传播专家学者相聚在暨南大学,参加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本次大会由暨南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同时得到了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集团的大力支持。这次为期两天的大会采用了主题演讲和分组讨论两种方式。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南方日报总编杨兴锋作了“高度决定…  相似文献   

16.
余鹏 《新闻世界》2012,(2):143-144
媒体在对"杨武事件"的报道中,存在着伤害采访对象心理、侵犯受害人的隐私、进行道德审判等不足和失当。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同时,本文认为,从事新闻传播活动首先要具备人本意识,即尊重和平等对待采访对象,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人"给予人文关怀,这既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由新闻传播活动的人文本性所决定的。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新闻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媒体和记者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实践与人才培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性条件。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与新闻传播教育关系的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优化进路,并反思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如何处理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术研究与新闻实践、专业守正与创新创意的融合关系,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新闻传播中运用辐射法和辐集法对于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可以起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激励记者的创造精神,促进新闻报道的全方位创新;二是有利于新闻传播机构向开放型转变;三是有利于新闻传播整体决策的科学化;四是有利于新闻传播多种形式的有机配合。作者还指出,目前在新闻传播中运用辐射法和辐集法还存在着绝对化、主观化、简单化等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徐培汀先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资深教授,他的新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为1994年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的续编,介绍建国55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全书有55.2万字,分14章叙述。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采写编》是河北省委宣传部主管、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被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入。本刊秉持专业、学术、理性、前瞻精神,以推动新闻文化传播领域学术研究,繁荣我国新闻文化传播事业为办刊宗旨。现设有焦点透视、前沿关注、专题研究、新闻论坛、广电时空、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