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钱正健 《成才之路》2009,(31):31-31
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历史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无缝结合.是推进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史妍 《求学》2023,(7):40-41
<正>历史是普罗大众都喜欢谈论的内容,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环卫工人到大学教授,不同年龄、各行各业的人似乎都能谈上几句。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历史的学科。我们初高中学的历史知识直观地告诉我们,历史有中国史和世界史,古代史和近代史等,那么,大学的中国史专业是学习什么呢?它和初高中学的历史有什么不同吗?它与师范类的历史学专业又有何不同?中国史的研究又是如何开展的?请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学所面临的现状,不是很乐观的。一方面,相对语文、数学、外语三大主科来说,历史课的地位是靠后的,普遍的不受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另一方面,历史教学手段比较落后,许多中学仅靠一本书、一只笔、一张嘴这“三大件”来教学,影响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优化历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中学培养目标、同时,也为历史科学在学校及社会争得一个不可小视的地位,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知识输出和掌握质量,应该走文史结合、以文辅史的道路。特别要倚重贴近生活,雅俗共赏,情感浓烈的诗歌、对联、…  相似文献   

4.
两河西、两云中、双龟兹──历史地理考证陈守忠,陈秀实我国历史长、地域广,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出现过不少相重的地名,例如两个河西,两个云中,两个龟兹,曾是东西对应,同时并存。但有的继续存在,有的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在而今的地图上消失了。不仅大众不知道,连...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历史教学由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主,学生学习由单纯接受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以此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应用“读、讲、练”模式,使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我对现代教学模式理论缺乏研究,因此很难对构建现代历史教学模式发表什么意见。但是面对当前教育界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机,我希望构建的新历史教学模式能导致我们的历史教学从大量的知识梳理类型的课堂教学中跳出来,去追求知识、情感、哲理的统一。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人格塑造中和成长道路上去寻找历史教育的价值与地位。历史是指已经过去的人类实践活动,因此历史知识所记录的是前人世世代代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人类的记忆与思考。然而一个人的经历是短暂的,视野是狭窄的,…  相似文献   

7.
好文章总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有可能跨越历史的里程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  相似文献   

8.
王君平 《学苑教育》2012,(14):72-72
历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认知历史、感悟历史以及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功能,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又是新课改对历史教学三维要求之一,也就是说传统的历史教育功能和新课改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笔者认为在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教学就给其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9.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的必备能力,本文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第一,培养把握整体的思维,引导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第二,启发联想思维,理清历史发展的纵横关系;第三,训练理性思维,提高理论水平;第四,培养情感思维,注重历史教育的现实功能。同时要注意把握循序渐进、启发、讲练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历史课程、教材、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于2002年11月4日至7日在广州和深圳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学历史教师、教研员代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单位、出版部门及日本、香港地区的中学教育教学专家、学者近三百人出席了会议。广东省教育学会、省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大会的主题是:新世纪历史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会议由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应突破传统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劳动力价格作为内生变量为前提,通过区域农村劳动力供给及需求函数,对农村劳动力市场进行短期、长期均衡分析。文章以1978-2010年赣州市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欠发达农业地区赣州市劳动力市场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得出赣州市农村劳动力市场现实状况及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30多年来,上海市坚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受劳动教育。具体来说,上海市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编制教材--破课程定位之困局;二是建立课程标准--破课程规范之困局;三是采用项目学习方式--着眼于项目引领的课程理念;四是优化技术项目与载体--与时俱进的发展探索;五是创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开拓教学环境及资源建设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劳动与劳动力价值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 ,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劳动、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等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劳动力的价值不仅仅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组成 ,还应包括家庭对其抚养教育的活劳动 ,特别是还包括劳动力自己的活劳动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力迁移的综合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区际迁移是经济学、区域科学以及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释劳动力为什么从一个区域迁移到另一区域。这里在介绍和批评新古典劳动力迁移模型、人力资本理论以及行为迁移理论基础上,结合有关实证研究提出一个解释中国劳动力区际迁移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大学劳动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内修德性、外砺品行、专业成长、自由创造这一由内而外、螺旋累进的价值指向。较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大学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性,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学科专业教育为内容主轴,以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为价值追求,以形塑合法劳动意识为基本尺度。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系统开展“关于劳动的教育”,建构劳动知识学习的课程框架;多元实施“通过劳动的教育”,统整劳动实践锻炼的资源平台;有机融通“为了劳动的教育”,拓宽劳动思想教育的实施渠道;守正创新“反思劳动的教育”,指导劳动科学理论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一百多年以来 ,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深化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特别是创新劳动的认识 ,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和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姜鸿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3):52-53,67
打工者疏于保护自身权益,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打工者要提高利益保护意识,维护好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文章通过对劳务派遣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劳动资料和劳动一样均是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资料是劳动劳动器官的延伸,具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都能创造价值。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中是被改造的对象其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是否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关键在于传统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是否要发展,如何看待生产力在传统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国家提出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举措。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被再次提到大学教育的日程上,而新时代下高等教育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对劳动教育重新认识尚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分析新时代下大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劳动教育体系,更好肩负起人才培养新使命与新挑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