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与审美价值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展示历史、现实的真实性;二是追求真理性情景的表现,呈现诗意的审美质感。这两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纪录片创作风格,源于不同的社会语境、创作理念和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3.
微纪录片是"微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主要运用非虚构的创作手法,将碎片化的素材用数字技术制作成风格简约、主题明确、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短小纪录片。系列微纪录片《城殇》在内容创作和艺术表达方面,呈现出与普通纪录片所不同的特色。在新媒体时代,其创作与传播对历史记忆的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的微纪录片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姚伟 《现代视听》2013,(5):17-21
文章联系社会文化语境与电影创作观念,从创作方法与艺术形式、时代特征与审美追求两个层面,在影像语言、审美价值、文化传播、社会功能四个维度上对新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优秀纪录片作品风格特征进行了一次简要梳理,重点剖析了新世纪纪录片在主题、画面、声音、结构等造型方面的具体风格表现,并论述了风格与中国社会、国际形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情景再现"、唯美的电影造型以及生动的故事手法不仅成就了<复活的军团>,更代表了导演金铁木的创作风格.纪实风格、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审美价值的平民化是金导作品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复活的军团>的分析,总结出金铁木创作风格,从而使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王金洲 《新闻窗》2014,(6):47-48
在纪录片创作中,画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创作者往往会根据其不同的美学特征和不同的审美价值而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但无论是什么风格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都离不开写实或写意手法,创作者为了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更加完美,都会重视镜头的纪实功能和表意作用。 一、写实与写意的手法差异 写实是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要手法,因为纪录片主要是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而完整的纪实报道,写实镜头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越强,就越能发挥出独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金震茅 《声屏世界》2011,(12):38-40
纪录片在对民俗进行艺术整合的同时,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也使自身的审美特性发生了变化。本文探讨民俗元素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记录方式,运用于纪录片创作所呈现出的美学价值,进而揭示把民俗文化资源充分、有机地运用于纪录片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由中广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主办的2005年国际优秀纪录片观摩研讨会于8月2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46家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单位的120多名纪录片的创作者、管理者、制片人、编导、总监、台长们,观摩了19部来自9个国家的不同风格的获奖作品。大家一致感到:我国的纪录片创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步伐较快,尤其是人文类纪录片创作.可以说与国际上获奖的纪录片相比差距不大。但自然类纪录片差距较大.这里除了资金投入方面不如欧美国家外.创作理念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融入美学,审美,丰富创作手段方面.都是我们应该向国外纪录片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价值取向和美学风格,并逐渐演变成具有某种流派意义上的创作群体。从较为概括的层面来看,“京派纪录片”、“海派纪录片”和“西部纪录片”成三足鼎立之势,各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生产、生长的《人生一串》系列纪录片完全颠覆了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传统,给中国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变化。纪录片创作必须遵循互联网思维规律,要以用户为中心,以青年亚文化审美趋向建构其叙事策略,搭建用户关系,创造独特的审美空间。以纪录片创作构建新时代的网络文化生态,提高网生代人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纪实性纪录片虽然以记录客观现实为主要职责,以最大限度还原客观真实为主要目的,但它无法拒绝创作者在创作过程的主观介入。本文从纪实性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入手,论证了主观性在纪实性纪录片中不可避免性,并初步探讨主观性对纪实性纪录片创作进程的影响与作用:契合主观审美情趣是纪录片选题的首要标准;主观取舍的是纪录片创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主观介入才能最终完成纪录片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除了具备电视节目应有的新闻性和社会性之外,电视纪录片更以其生动引人的情节、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体验人生的纪实风格而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纪录片,关注纪录片,并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启发下,热衷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那么在记录“生活流程”中,作为纪录片创作者,作为真实人物、真实故事的讲述者,该寻找一个怎样的叙述角色?又该怎样通过对自身角色和地位的把握,来呈现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类型,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进行直观审视和价值判断。从纪录片题材类型的角度讲,审美特质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判断确定作为一种题材类型的纪录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突出表现的美感特征,是对这种题材类型纪录片美感性质的提炼和概括。不同题材类型的纪录片,其审美特质也有所不同。一、人文纪录片的审美特质人文纪录片侧重于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展现人类、民族群体的尊严、价值、命运。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丝绸  相似文献   

14.
张景武 《视听》2022,(5):108-111
1928年至今,共有31部海南黎族题材纪录片问世,奠定了海南黎族纪录片影像志的基础.从近代考察影像时期、有组织地创作影像时期到影像志大发展时期,海南黎族纪录片影像志的题材不断拓展.受接受美学理念的影响,纪录片创作越来越尊重观众的审美选择和审美判断,实现了影像志审美的大变迁.  相似文献   

15.
温细鎚 《现代传播》2016,(4):109-112
文献纪录片以重大革命历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点人文历史为传统关注对象,问世至今已先后跨越"形象化政论""新纪录电影"和"新媒体时代"三个审美转型期。围绕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修辞维度,各审美阶段的文献纪录片在创作观念、题材领域、叙事手法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影像表达的有效方式之一,"情景再现"的功能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如何将"情景再现"恰当地运用于纪录片创作一直是长期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笔者《陕西故事》创作的切身体会入手,分析"情景再现"在纪录片影像表达、叙述功能、主题表现、审美价值四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兰 《新闻世界》2014,(6):146-147
电视纪录片被定义为以建构人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像历史为目的的电视节目类型。其中,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又以中国历史文化、国人的生存状况为关注对象,对于这类题材的解说,尤其注重解说的审美意蕴和人文内涵。本文从纪录片解说的总体风格和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常见的三种解说风格:雄浑大气、平实晓畅、典雅俊逸几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对有声语言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18.
王米洁  徐莹 《东南传播》2021,(6):135-137
战疫微纪录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型纪录片形式.从创作主体可分为官方、民间以及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形式.本文从拉热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出发,从叙述者、叙事手法的层面对官方和民间两种战疫微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从创作主体的风格和叙事的视角、群像叙事手法以及叙事推进方面都有不同特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战疫微纪录片已成趋势,融合创作在视角和价值的层面上都更能凸显叙述内容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19.
人物纪录片以纪录人物为主,对人的生活环境、真实情感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纪录,通过对某一个社会群体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以及喜怒哀乐进行客观纪录,使用局部的刻画来折射出当下社会中的某种现象。采用客观记录以及一定的剪辑手法,反映创作者的思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多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了兵团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题材优势。兵团整体风格厚重深沉,富有大气之美,往往给予观众崇高的、和谐的审美愉悦;人文思想主题既包含对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本文根据兵团的生活环境、地理特征对人物纪录片的摄影手法,创作思想、创作构造、创作角度以及摄影与剪辑的技术手法进行讨论。通过摄像、剪辑,使人们更加了解它在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纪录片50年的成长历程,离不开世界纪录流派与纪录理念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没有阻挡的一马平川的征服,而是贯穿着错时空与本土化的复杂情状与纠结.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阐释中国电视纪录片不同时期风格样式、形态特征与世界纪录理念的复杂关系,从而探究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形态价值与审美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