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 这位科技界巨擘(bò),历经艰难于1955 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的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发射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事迹。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是闻名中外的著名科学家,在流体力学、火箭研制、工程控制论等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杰出成就。40年前,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为发展中国的航天工业,加强国防建设,研制、发射火箭、导弹、卫星,奉献了他全部的智慧和精力。不少八年介60即不思进取。如今钱老已80多岁,他的创造性科学思维却分外活跃。近十多年来,他积极倡导系统科学、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981年以来,笔者经常在思维科学研究方面向钱老求教。15年来,从钱老的论著和书信中,深深体会到他对现代思维科学研…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同志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他早年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数十年来,他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满腔热忱地投身于我国国防科研事业,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发展成为系统工程理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科学活动。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他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为了表彰钱学森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为了便于广大读者了解钱学森同志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和他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立的功勋,本刊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一集)》中“钱学森”一章摘要刊载在这里。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6.
2013年2月5日晴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导弹之父。当你在国庆60周年,看到中国的导弹车队在天安门广场隆隆地驶过,全世界都投以敬佩的目光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是钱学森,为我们祖国带来了尊严和光荣。他用他的青春、热血、生命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启迪我们中国人心中要装着祖国。《钱学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在美国再也按奈不住了,日夜盼望着能回到祖国。可是美国却不允许他离开,经过5年的努力,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归国航程。从此,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7.
“以一当十”钱学森1950年,钱学森决定回到中国,为祖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成曾有这样的描述,“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所以他的回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的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发射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事迹。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抓住钱学森的两段语言的教学,用换位思考的教学手段,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来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语言一】"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钱学森》一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卓越贡献一事。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语言,体现了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10.
1.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材料传真】钱学森,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把教学与教育,把知识与思想紧密结合起来。 1.紧密联系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本身就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部分教材进行教育。比如讲人造卫星时就结合我国人造卫星的发展情况进行讲解。讲反冲运动时结合介绍我国火箭发射情况,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讲原子能时介绍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周光召的成果和贡献。讲力学、光学、电学引言时重点讲述我国科学家的贡献。结合教材讲得自然生动,不生搬硬套,做到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提出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  相似文献   

13.
芮亚芸 《学子》2013,(2):52-53
任何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去体验这种情感,同时学会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实质。"钱学森"一课记叙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时刻刻不忘记祖国的高尚情怀。本文是一首净化学生灵  相似文献   

14.
航天飞机是火箭,是飞机?都不对。航天飞机是火箭、航天器(如卫星、飞船等)和飞机的巧妙组合。火箭是航天器的运载工具。它利用液体燃料燃烧产生的强大推动力达到很高速度,把人造卫星等送到预定的空间轨道,就完成了任务。其间,自身节节脱落,粉身于浩瀚太空。火箭大都是一次  相似文献   

15.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相似文献   

16.
杨淳茗 《初中生》2009,(9):12-13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回国时说的一句感慨万分的话。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说到钱学森回国,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7.
1995年的金秋时节,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归祖国40周年的日子。40年来,他能为祖国人民做出杰出的贡献,除了由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外,还和他一贯重视把科学的宇宙观、科学的方法论应用到工作中去密切相关。记得当他刚刚冲破藩篱回到祖国时,有记者问他:您认为,“对于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钱学森沉思了一下说:“对于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说,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遇     
2009年10月31日谢幕远行的钱学森,是一位竭尽毕生精力献给其钟情热爱的科学事业而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的中国科学家。在科学研究领域,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钱学森无论是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期间,抑或留学海外接触欧风美雨的时光,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服从真理”“学以致用”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国航天之父”。  相似文献   

19.
马援 《下一代》2009,(11):4-9
编辑大朋友说: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青年时代就立志以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他1935年赴美国留学,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1939年留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多有建树。  相似文献   

20.
火箭史话     
利用发动机的喷射原理推进的飞行器,称为火箭。它的特点是自身携带着燃料和氧化剂,因此既可在大气中飞行,又可在没有大气的空间飞行。现代火箭是远距离运载工具,可用来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航天器及其它飞行器等。火箭本身由有效负载、燃料容器、壳体、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可制导的火箭能把有效负荷准确地送到预定地域或预定轨道,其中装有弹头的可制导火箭专称导弹。火箭是继中国于7世纪发明黑火药之后的又一重大发明。显然,黑火药的使用为火箭的问世创造了条件。北宋时期,民间流行的能升空的“起火”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