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制度。播州土司制度始于元代,完备于明初,终结于明末万历二十八年。勾勒、梳理播州土司制度的历史轨迹及其历史作用,无疑有助于黔北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元代广西土府、土州、土县等土司行政管理机构集中分布于桂西左、右江及红水河流域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职衔,官皆世袭,整个广西西部地区普遍处于土官土司制度的统治之下。这是元代王朝中央从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在继承历代王朝尤其是唐宋封建王朝在广西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统治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的一种有别于内地汉族地区的特殊统治方式,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元代桂西土司机构的建置及其规范化,是元代广西土司制度正式确立的重要标志,它表明元代王朝中央对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控制较之前代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3.
土官和土司,是元、明、清封建王朝为巩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而采取的不同于内地的特殊统治措施,即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任用世袭的地方官。他们世守其土,世长其民,世袭其职,曾给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以深远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其释义等基本问题颇有争议,《辞海》在“土司”条释文后说:“土官,见‘土司’”;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源》在“土官”条释文中也有“统称土官,也叫土司”之语,此为“土官即土司说”。杜玉亭先生不同意此说,他在《土官与  相似文献   

4.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襲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捌度。元、明、清封建王朝,先后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甘肃、青海等省,设有八百多名土司。土司是世襲其官,世领其地,世长其民。这种“以土官治  相似文献   

5.
土司制度是在“天下一统”、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政治形势下产生的。“土司”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但是,土司作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王朝辖治少数民族地区所采用的“以土治土”的世袭土著长官之称,则出现于元代。当时,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管理,在今天的土家族聚居地区实行一种异于宋代羁縻制度的新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6.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制度.石柱土司制度存在574年,马、陈、冉“三大姓”土司官的沿袭在辖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两重性中的进步作用是:维护地方稳定,巩固祖国统一;传入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边地联系,形成融洽整体;增进土汉交流,促进文化发展;积极参加斗争,保卫祖国疆土;保境安民,造福桑梓.两重性中的不利因素是:导致土司隔阂和民族纠纷;土司掌握土民生命;自我封闭,长期落后.就石柱土司而言,其进步作用远远大于消极作用,充分利用其进步意义,对增强少数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认同感,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利用彝族土官对水西进行治理,其间经历了一些比较大的政治制度变迁",预制土官"策略的实施和水西土司的政治抉择对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司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传统的政治制度。在广西忻城的莫氏土司曾存在长达470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是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广西忻城土司历史化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浓郁的土司化气息,结合壮族特色,制定整体性的保护开发方案,搞好市场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9.
土司制度是封建社会后期,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通过分封当地首领世袭官职,以达到有效治理和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政治制度。毕节彝族土司制度是整个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如何处理中央和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少数民族地区政权如何有效运转、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土司制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们今天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最有效、最悠久的政治制度之一,纳贡获中央认可、土人治理本土和家族世代世袭是土司制度的三大特征。土司制度萌芽于夏商周秦时期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的前奏为汉魏隋唐大姓,土司制度的雏形是隋唐时期的羁縻州县制;宋代羁縻州县逐步衰落,土官制度基本形成;元代继承发展了宋代土官制度;明代土司制度达到鼎盛并开始改土归流;清代土司分为文土官和武土司,土司制度逐渐衰落;1958年土司制度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1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而设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其推行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从明代云南武定土官商胜、贵州水西宣慰奢香、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入手,可以看到中央对女性土司设置、承袭及管理情况,亦可探讨这一时期女性土司的地位、贡献及其与中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土司音乐制度是封建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实施的一种民族文化政策,是土司对土民的一种文化管理措施。与前朝相比,明清时期的土司音乐制度较为完善,它包括了土家族土司巫术与占卜音乐、土司部族战争音乐、土司消灾禳解音乐,同时还包括土司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时的祭祀音乐,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民俗、军事仪式音乐制度。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对土家族土司音乐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土家族土司统治时期所反映土家族人生活的民俗音乐、仪式音乐与典型的土司祭祀音乐等,都突出体现了土司音乐受到政治的影响、宗教的渗透和经济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司制度,是指封建中央政府任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首领进行间接统治的制度。土司制度既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又是纳入政府管制体系的一项制度。就土司制度的起源、发展及衰落来看,大致分为:滥觞于秦汉,萌芽于三国,肇始于魏晋南北朝,雏形于唐宋,定形于元代,鼎盛于明代,衰落于清代,残存于民国。民国年间,汶川地区的土司制度依然存在,并且土司和土官在藏羌民族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忻城莫氏世袭土司在忻城土县 5 0 0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对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有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一面。通过对莫氏历任土官及官族诗人传于后世的诗、文、楹联、宗谱的分析 ,揭示和阐述莫氏袭官与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表达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忻城莫氏世袭土司在忻城土县500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有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一面。通过对莫氏历任土官及官族诗人传于后世的诗、文、楹联、宗谱的分析,揭示和阐述莫氏裘官与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表达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明清时期民族众多,关系复杂,难于统辖,封建王朝为了达到维持民族地区稳定和巩固其封建统治的目地,采取了土司制度、怀柔制度、教化制度等恩威并施的治理手段。这些制度的实施,弱化了民族地区的矛盾,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策略,丽江木氏土司位于云南三大土司之首,之所以能沿袭长达470年之久,不仅是因为木氏土司所辖疆域的地大物博,最为重要的是木氏土司具有独特的家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土官制度溯源 土官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朝廷为了更好地统治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少数民族的地区特点,逐渐形成的一套特殊统治制度。 所谓土官,就是对臣服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任以官职,通过他们对当地人民进行统治。土官区别于流官者,是官职世袭。其职称之前冠以“土”字。 《明史·土司传》对土官制度的渊源作了叙述:“西南诸蛮,有虞氏之苗,商之鬼方,西汉之夜郎,縻莫,邛、苲、僰、爨之属皆是也。自巴、夔以东及湖、湘岭桥,盘踞数千里,种类殊别。历代以来,自相君长。原其为王朝役使,自周武王时孟津大会,而庸、蜀、羌、  相似文献   

18.
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并制定了恩威兼施、刚柔相济的政策。内附接受元明清统治的水西彝族土司在形势和政策变化的情况下,积极应对,采取措施与周边土司政权和睦相处,赢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水西土司是明朝贵州土官管辖的行政区之一,水西历代土司对外称为宣慰使或宣抚使,是元、明王朝封授的命官。在其历代土司的管理下,水西地区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在历史上为水西地区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成为当今开发利用水西土司文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哈尼族先民处于以村寨为单位但互不统属的"启波然"村寨自治或部族自治原生态时期。元时,和蛮部族在元初演变为万户侯地方军政机构。1274年,赛典赤主政云南后废除了万户府、千户府、百户所制度。在设置郡县的基础上,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土官制度;各地哈尼部族和万户也被纳入统一的行政建置。之后,各地哈尼族村寨处于一种土官制度下的"启波然"变种形态中,并且与元代地方行政管理比较粗放的情况高度吻合。土官制度将滇南哈尼族地区纳入了统一的行政建置,并为其后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提供了遵循,成为滇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行政制度,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行政制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