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本社会的环境教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环境教育问题.如今,日本已在学校、企业、社会和媒体等多个层次、形成了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分析日本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日本环境教育的构成和特点,对我国开展环境教育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填鸭式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校园问题和教育危机.80年代初,日本进行了"宽松教育"改革,倡导创造轻松宽裕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生存力".但PISA2003、PISA2006两次测试中日本学生成绩的下降使"宽松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学生学力下降的批判层出不穷.2008年,文部科学省的政策由"宽松教育"转向"去宽松教育"."宽松教育"确实有其问题所在,但学生学力下降不应完全归咎于"宽松教育".对"宽松教育"和学生学力下降的考量,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考虑不同群体的阶级立场与教育的系统性;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确立了对"关东州"的殖民统治之后,为解决日本移民子女的学习问题而创办了专门招收日本人的小学校,并且很快就形成了寻常小学校、寻常高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补习科的教育制度,日本在"关东州"小学教育中所实行的政策,不论是从教育制度方面或者是从教育方针方面而言,都具有殖民地色彩和特征,是为巩固日本对"关东州"的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英才教育政策及实践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精英主义教育阶段、低迷消沉阶段、反思与萌芽阶段、试点性阶段、显性化阶段.日本社会对"英才"有两种理解,一是具有"才能"的儿童,二是双重特殊学生(即学习障碍超常儿童).基于此种理解,日本英才教育政策在经济、科技发展的倒逼下渐进性地突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改革所确立的平等主义原则,以"才能"一词代替"英才"并将其纳入"个性"的范畴.当前,日本英才教育政策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以兼顾教育平等为重要特征,以科技和理科人才的培养为重点,以社会团体、半官方机构、学校和政府的协力合作为主要实施方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推行"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把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性课题,提出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想。在指导日本教育体系改革上,终身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和新自由主义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终身教育理论凭借其"统合"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历社会弊端而主张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批判学校教育体系臃肿化而主张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理论工具。个性化教育理论依据其"个性主义"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僵硬性和封闭性,主张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思想基于缓和管制及选择自由的观点,构成了日本开展教育体系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梶田睿一博士是日本著名的教育评份学者,在日本以传播布卢姆教育理论和创立日本的教育评价体系而著称.1971年夏季,他参加了在瑞典举办的"国际教育评价中心会议",开始接触布卢姆教授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等理论,回日本后,即着手翻译和介绍布卢姆的教育评份理论,相继翻译和出版了"教育评价法"人类的特性和学校学习"等书,以后写作出版了《教育评价理论》、《对新教育评份的探讨》以及《开创生气勃勃的学校教育》等一系列专著,对建立日本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很大影响.一、"开、示、悟、入"的教育目标分类思想他对日本教育现状作了考察,他发现,西方教育和日本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日本学校教育偏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80年代、90年代以后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英国和日本采取一系列教育政策改造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不断扩展公共教育的空间。现在,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的教育空间不是变得规则、协调了.而是在各自的地理环境中变得不规则了。对英国和日本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英日两国菊在于公共教育空间背后不同的教育特质和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尽管日本在"二战"后非常重视学校公民教育的开展,但时至今日,其学校公民教育却发展得仍然不够充分。在回顾日本学校公民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学校公民教育的政策制定、价值目标、课程实施及地位影响,探究其学校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特质与局限性,也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与镜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推行"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把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性课题,提出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想。在指导日本教育体系改革上,终身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和新自由主义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终身教育理论凭借其"统合"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历社会弊端而主张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批判学校教育体系臃肿化而主张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理论工具。个性化教育理论依据其"个性主义"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僵硬性和封闭性,主张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思想基于缓和管制及选择自由的观点,构成了日本开展教育体系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贵州苗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传播萌芽于上世纪50年代,"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上世纪80年代初期,贵州部分学校再度将苗族音乐引入学校,开始了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的真正创建。进入90年代以后,苗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传播逐步扩大,新世纪之交,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进入理论探析和反思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前行。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的萌芽、创建、扩大和反思,与近半个世纪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文化背景以及音乐教育研究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