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8年第六期《新闻记者》刊出贾亦凡、顾向东先生撰写的《“羊城疑案”谁与评说?———陆俊、大连万达诉〈羊城晚报〉社侵权始末》(以下简称《贾文》)后,由于对《贾文》中讲解“客观报道”的一段话有不同看法,我便写了一篇题为《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程文》)的拙文,投向《新闻界》。1998年第五期《新闻界》刊出了此文。1999年第二期《新闻记者》以《也谈“客观报道”———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为题,转载了《新闻界》发表的《程文》,并以此为由头,开展了关…  相似文献   

2.
3月12日,轰动体育新闻界的“陆俊案”终于一锤定音:原告陆俊胜诉,被告《羊城体育》报社败诉,北京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因“侵害陆俊名誉权的行为”向陆俊登报致歉,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和经济损失费分别为8.5万元和1.7832万元。判决后,被告没有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1999,(3)
主持人: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陆俊诉讼《羊城体育》报侵害名誉权一案,前不久以陆俊一审胜诉而告一个段落,但此事对新闻界产生的影响却是广泛的。《新闻记者》在1998年6期发表贾亦凡、顾向东的《“羊城疑案”谁与评说———陆俊、大连万达诉<羊城晚报>社侵权始末》...  相似文献   

4.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5.
对陆俊名誉权案的若干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俊诉《羊城体育》报社侵害名誉权案,已于3月12日作出一审判决:《羊城体育》报社因刊登《“首尾之战”场外音》一文失实,构成侵权,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就其侵害陆俊名誉权的行为在《羊城体育》报上刊登声明向陆俊致歉,《羊城体育》报社赔偿陆俊精神损失费85...  相似文献   

6.
西方新闻界经常自我标榜说 ,西方的新闻报道如何如何“客观” ,如何如何“不偏不倚”。西方的新闻报道果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主观倾向性的“纯客观报道”吗?对此 ,江泽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论是中国的新闻界还是西方的新闻界 ,它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但是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中国的新闻 ,特别是对我们的《人民日报》 ,人们非常重视。如果它把某一个事实报道错误了 ,老百姓会信以为真。不像你们那儿 ,反正随便报…  相似文献   

7.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的“真”与“实”对舆论监督稿件而言尤其重要。记者在采写舆论监督稿件时,要全面、公正、客观。这在新闻界已被再三强调。那么,舆论监督稿件的编辑环节在避免侵权上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1998年第5期刊载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也谈》)一文;《新闻记者》1999年第2期转载此文的同时,发表了周也平先生《客观报道辨析———兼与程天敏教授商榷》(以下简称《辨析》)的文...  相似文献   

9.
“客观报道”本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已有许多研究。由去年甲A足球联赛大连万达对广州松日这一场比赛及其报道而产生的“羊城疑案”,又引起新闻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新闻记者》今年第2期开始组织“专题讨论”,转载了《新闻界》98年第5期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同时发表了周也平先生的商榷文章《客观报道辨析》。这表明我们的新闻学研究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传统的同时,正在光大学术争鸣的精神,对学术问题开展深入的探讨。这不能不令人欢欣鼓舞。因此,笔者愿意就“客观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的关系从…  相似文献   

10.
写新闻的根据只能是事实─—与李文喜同志商榷罗纲新闻中有“生活真实”吗?从广义上讲,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新闻,当然报道的是社会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但是,具体到李文喜同志在《新闻界》1995年第二期上以《新闻中有“生活真实”》为题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客观报道”是西方新闻学中的术语。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在我国新闻界很少被人提及。最近十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客观报道”也随西风东渐,引起了我国新闻界的较大反响。“客观报道”的核心思想是:“记者认为他们的工作需要一种超然的态度。他们成为当代争论的旁观者而不是参加者……新闻是单纯的纪事,意见必须与  相似文献   

12.
沸扬一时的陆俊起诉广州羊城体育报侵害名誉权案已于日前审结,法院一审判决广州羊城体育报就其侵害陆俊名誉权的行为在《羊城体育》报上刊登声明致歉,并赔偿陆俊精神损失费和实际经济损失。 案件虽已告一段落,但其中却蕴含着不少值得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新闻界悄然流行。《深圳晚报》记者涂俏以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先后四次深入到社会底层,抓到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女记者夜宿‘十元店”》、《女记者‘前的”赚钱记》、法记者“反串”啤酒女郎》、《女记者“征婚”亲历记》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新闻界的关注。什么是隐性采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隐性采访分为两种:一是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妆扮成其他身份的人员进行采访。如记者打入黑社会组织采访,进入赌…  相似文献   

14.
关于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深度报道在西方,“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大同小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深度报道在西方崛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李普曼。他的专栏文章总是告诉读者“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因而人们说他“教会了一代美国人如何思考”。在我国,“深度报道”、“述评性新闻”、“政论性新闻”大同小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度报道在我国兴盛。我国新闻界1986年至1988年把深度报道单列成一个品种,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深度报道有时以消息——述评式消息的形式出现,有电头、导语;标题或一行,或多…  相似文献   

15.
两种“客观论”的初步交锋中国的新闻理论书大都指责西方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是标榜“纯客观”,是在自欺欺人。但是,当我们翻开西方人(包括日本人)写的新闻理论书时,却有了另外的发现。美国人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一书中指出:“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一切都会影响我们做出抉择,,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客观。然而,职业新闻工作者应力争接近于客观。”  相似文献   

16.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  相似文献   

17.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8.
提到“2008年奥运会”能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振奋,中国的新闻界也是秣马厉兵、跃跃欲试。然而,要想在“抉为止举办得最好的奥运会”上,作出“迄今为止最好的奥运报道”。仅有激情和骄傲,够吗?不够!奥运会是中国新闻界展示自己实力的一次机会,也是向世界新闻界学习的一次机会。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以强壮我们的体魄,提升我们的能力,办好我们的奥运。为此,我刊自本期始陆续选登部分国际著名媒体的体育报道成功经验,为中国新闻界加油鼓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国际新闻界     
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揭晓纽约当地时间4月16日,代表美国新闻界最高成就的“普利策”奖揭晓,,有4家媒体各获得了两项大奖,它们是《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迈阿密先驱报》《因在其封面文章中报道了美国特工突袭并带走古巴男孩埃连一事而荣获“突发新闻”报道奖。美联社记者阿兰·迪亚兹为此报道提供图片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公共服务奖”被《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获得,得奖是因为一篇关于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捎来特别的鼓励编辑同志:不久前,我意外地收到一份四川省的《新闻界》杂志,我并没有订阅,怎么回事呢?按图索骥,一个电话追问到《新闻界》编辑部,回答说:“涪陵日报社为部分通讯员订的。”写新闻两年多来,我偶有“豆腐干”贴在“报屁股”;虽涉足过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